第 930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9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转卖不行了,五倍的赋税负担,使得除非袁大德鲁伊下场,否则任何商贾想要种地,只会亏本。

而亏本的买卖,任何商人都不会做。

就算袁大德鲁伊穿越了,估计也玩不过不对等竞争的地主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民也稍稍喘了一口气。

因为,商贾们大量出售土地,甚至以跳楼价甩卖的方式出售。

使得一些攒了点家底的小民。也能买个十来亩或者几十亩,从纯粹的佃农。向半佃农半自耕农方向发展。

就是苦哈哈的日子也好过一些。

地主们在吃了一顿大餐后,稍稍有些吃撑了,也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压迫跟压榨他们了。

至于你说怀化的黄金浪潮?

真是不好意思。

此时信息闭塞,大部分农村都是处于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期。

除了城市里的游侠儿跟英雄豪杰外,也就只有那些被逼的只能进城去寻找活路的百姓能听说这个事情<="l">。

有些地方,即使是县城,对怀化发生的事情。也是一无所知。

除了县衙的官老爷从邸报知道了相关信息外,就是当地的士绅,也都还蒙在鼓里。

甚至,某些太过偏远的地区,至今都还不知道吴王刘濞曾经发动了叛乱,汉室天子差点换了一个血脉。

这也是如今中国的现状。

除了直道途径的城市和大河两岸,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信息的流通,以龟速传播。

除了关系自身利益的重大政策还有老皇帝挂了,新皇帝登基这样的大事外。

其他事情,只能是让子弹再飞个三五年。有些时候甚至可能会飞个十来年。

但,此时,刘彻却有些郁闷。

刘彻郁闷的是两个事情。

第一。南方的某些家伙真是欠抽了!

最近,随着薄太后华诞将近,一股歪风,也从南方刮到了长安。

刘彻的那几个舅舅还有姨妈什么的,好像有些不安分了。

或者说是,有些人让他们不安分了。

因此,舆论界隐隐有几张嘴在哪里瞎嚷嚷说什么‘先太妃(粟氏)诞陛下及淮南(刘荣)、江都(刘阏)有功社稷,宜当追封为太后,以太后之制。起陵邑,以合汉家祖制’。

说真的。他们也没嚷嚷错。

讲道理的话,粟氏确实可以追封为太后。

但问题是。现在薄太后还活着呢!

追封了粟氏,你让薄太后如何自处?

没看到太宗的生母,故太皇太后薄氏薨后,只能去南陵,跟太祖高皇帝隔河相望?

而且,便宜老妈死的不明不白。

她要是追封为太后,那这史书就要问了“孝x皇帝粟太后死因到底是什么啊?”

然后皇帝老爹恐怕要被后人非议一千年。

作为儿子跟继承人,刘彻这个皇帝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还有个关键问题是――粟氏跟薄氏,到底谁去阳陵与先帝作伴啊?

这些问题,哪一个是好对付的?

所以,刘彻索性也就丢到一边了,懒得去搭理这些家伙了。

反正,他们也就是跳一跳,等跳够了,发现皇帝没有搭理,也就会自动消停。

但刘彻不搭理,不代表东宫不搭理啊<="l">。

东宫的薄太后是个要面子,同时性格柔弱,很顾忌舆论的人。

听说了这些议论后,就跟刘彻提出,想要迁出东宫,去阳陵守着先帝陵墓的意思。

这怎么能行?

传出去,刘彻马上就要被人按上一个‘忘恩负义’‘刻薄寡恩’的名头。

更何况,薄太后在东宫,多少能制衡窦氏,也能在朝堂上让窦氏外戚安分一些。

不然窦太后不处罚,还有个薄太后能关他们小黑屋。

所以,刘彻费了好大力气,才安抚下薄太后。

假如这个事情,只是让刘彻心里不舒服的话。

那么另外一个事情,就让刘彻感觉很生气了。

在匈奴发生的事情,在数日前,通过云中郡,来到了长安。

刘彻看了报告后,起先笑得差点肚子疼。

军臣居然学起他来,玩起了山寨?

这让刘彻真是嘀笑皆非。

神棍可不是好装的!

这可是一把双刃剑,装的成功的话,像刘彻这样,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自然是能凝聚人心,团结国内派系和各个利益集团,同时强化中央集权。

但,假如遇到了挫折,譬如说严重的军事失败。

那么,皇帝的新衣就要被所有人看破。

同时,因为‘受到上苍与先祖庇佑的单于or皇帝也败了,那这是不是证明了我们的文化、制度、宗教甚至人种有问题啊?’

而一旦产生这样的怀疑,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也就要完蛋了。

自我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去,必然产生名为‘自卑’的果实。

而刘彻毫不怀疑,几年后,当汉军出塞,匈奴人必然要碰个头破血流的这个事实。

但是……

虽然刘彻是这么看的。

但朝臣们跟舆论界却不这么看。

这些家伙一听匈奴单于也得到了神明的加持,顿时慌了神。

对匈奴战争的必胜信心也因此下滑,有些家伙干脆就又跳回去当主和派了。

这让刘彻真是郁闷无比,真有种把这些家伙抓起来,好好教育教育的冲动!(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啊~又被爆菊了,而且后面一位大神似乎也对我的菊花非常有兴趣~明天会爆发爆发~这个周末我会好好利用,多写一点。起码每天三更一万+吧<=""><=""><="">

------------

第七百一十八节 拿错剧本的儒家 1

仔细想想,其实部分朝臣与士大夫的思维,很容易就能理解。

中国对宗教,自古以来就非常包容。

翻开历史书,什么拜火教,佛教各派系(密宗、禅宗什么的)、基友教甚至绿教。

大凡地球上有的主流宗教,基本上都曾经来过中国发展业务,而且都还活的很滋润。

甚至有不少宗教,在它的发源地都已经消失了,但在中国大地上,却是香火鼎盛,朝拜求神问签者络绎不绝。

对信奉朴素实用主义宗教观的中国人来说,甭管什么宗教什么神明,拜上一拜,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在这种思维影响下,现在长安城里,就有一堆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在偷偷摸摸在家里供奉着来自三越的巫女和巫蛊的家伙们。

如今,就连算个命,都有七八个不同派系的算命先生可以请教……

至于看风水就更夸张了——你至少可以得到十个不同专业的风水专家的建议……

在这种大环境下,匈奴爆出‘单于也有了神明庇护’的新闻。

甭管它是不是真的。

对中国人来说,先信一信,起码没有坏处嘛!

等到被证明是假的,再去拔他的皮也不迟。

更何况,匈奴还是已知世界内,唯一能跟汉室掰一掰腕子的霸主级势力。

在很多人的思维里,既然我中国天子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