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6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信的胡话,还是有必要说一说的,万一唬弄住对方了呢?那岂非赚到了?即使没有,也没有任何损失不是?

刘彻于是笑道:“右谷蠡王说的很对,汉匈两国过去数十年的友好关系和姻亲关系,确实需要‘维护’和‘发展’,当年朕皇祖与贵国先单于盟约:要使两国老者得所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朕甚以为是,以此话嘉与右谷蠡王,与君共勉!”

“皇帝圣明!”伊稚斜见到有台阶下,立刻就顺着下了,闭口再也不提国书的内容了。

“右谷蠡王,朕已在后殿,略备薄酒,为君等设下了接风宴席,还请君不吝赏光……”刘彻笑呵呵着说道,也没有再去提那个完全是yy的和亲物资要求。

有本事,军臣可以带队来长城脚下感受一下什么叫钢铁长城。

到那个时候,刘彻一定不会吝啬,为军臣在长安城里盖一座大宅子。

刘彻现在对自己方才的想法,非常有兴趣,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试一番了。

秦侩不也曾经愤青过?汪精卫,还曾经‘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再忠贞的烈士,都有可能倒在糖衣炮弹之中,再厉害的英雄,也会被利益和仇恨蒙蔽双眼。

更何况区区一个伊稚斜?一个没有文化的夷狄首领?

别说,刘彻还留了后手。

万一伊稚斜实在不上道,那就送他上路!

伊稚斜闻言,却是心里一动,知道,关键时刻来了。

他能不能活着回到草原,恐怕就看接下来的酒宴,他能否忽悠住这个年轻的汉朝皇帝了。

一时间,他的心就像被什么东西绷紧了一样。

他微微俯首,道:“谨遵皇帝之命!”

但实则,手心里已然全是汗水。(未完待续。)

ps:今天有读者在群里问:作者君,能否每日>

作者君一挥大袖,无比坚决和诚恳的答曰:君上,臣妾办得到!

------------

第六百五十节 尝试 2

<="">

未央宫后殿。

欢迎伊稚斜到访的国宴如期举行。

宴席开始前,照例先举行了汉室公卿列侯们最爱的角抵戏表演。

所谓角抵戏,民间称为百戏,是多种杂技和原始戏剧的统称。

其起源,可能是自战国中期开始,但有明文记载的角抵戏表演,则是秦二世统治时期。

角抵戏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包括角力、杂技、戏剧还有射箭等多种项目。

其中有一个项目,无论民间还是皇室,都非常喜爱。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戏剧——蚩尤戏。

蚩尤戏可简可繁。

一两个人能演,一两百人也照样能演。

而且,其所需要的材料很简单。

哪怕是一个贫民,找几个动物的角,就可以开演了。

其规则也很简单。

就是,以角相抵,力气大的获胜。

其剧本更简单,就是重演上古时黄帝与轩辕大战的场面。

这个戏剧,甚至连台词、设定以及背景都没有,全靠演员自我发挥。

即使如此,蚩尤戏也依然是百戏中最受欢迎的项目。

有些列侯公卿,甚至自己本身就是蚩尤戏的高手。

别奇怪。

因为,实际上,蚩尤戏除了是戏剧外,它还是一种竞技运动。

它有裁判来裁定胜负……

这就很符合汉人的口味。

如今,蚩尤戏在关中是仅次于蹴鞠的第二大运动,其排名,甚至高于斗鸡斗狗博戏(下棋)。

观看蚩尤戏,你不需要带脑子。

千万别去理会戏剧表演中的那些夸张做作到了浮夸的表演动作和完全不符合三观、常识、逻辑的故事内容。

因为,蚩尤戏。顾名思义,其主角就是兵主蚩尤。

兵主在汉代的地位非常崇高。

当年,汉高祖刘邦。入主长安,首先就下令。起蚩尤祠,并且,登基后,第一个朝拜和祭祀的神明也是蚩尤。

在汉人的意识里,兵主蚩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神,祂能保佑军队获得胜利,给予战士赐福。

自然而然的。蚩尤戏的内容,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蚩尤的角斗对象和追杀者,从轩辕黄帝,变成西戎鬼方,甚至匈奴、林胡什么的,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现在,呈现在殿中的这场蚩尤戏,就是如此。

几位身材高大的肌肉男,头戴牛角,以夸张的肢体语言。表达戏剧的故事内容。

随后,几个披头散发,表演蚩尤敌人的演员出现了。

这些人的装扮和形象。让人一眼就能认出,他们其实是‘匈奴人’或者说是‘夷狄’。

这些演员用非常夸张的肢体语言,讲述着他们是如何在中国大地,胡作非为,肆意妄为,并且洋洋得意,嚣张无比。

与扮演蚩尤的壮汉,则纷纷大喊大叫,似乎在阻止。

最终。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伊稚斜和他的使团成员。看着这蚩尤戏,虽然不懂戏剧的内容。也不知道,这个戏剧表达的意思。

但有一点可以确认。

这个戏剧里,汉朝人*裸的表达了他们对匈奴的敌意。

伊稚斜抬起头,看着一脸平和,似乎沉迷在戏剧中的汉朝皇帝,嘴角抽搐了一下。

讲道理的话,此时,他应该站出来,维护匈奴的荣誉——别管匈奴到底有没有荣誉。

但伊稚斜发现,他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

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抗议的底气了……

他甚至都承受不起,汉朝君臣任何一点稍微的不满。

“这就是军臣要将我送来汉朝的缘故罢……”伊稚斜心里想着:“算计的真好啊!”

毫无疑问,使团中,肯定有很多得到了军臣授意的人在。

这些人,必然会时刻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做过什么事情,说过什么话。

这样,即使他能回到匈奴,这些也就将成为他投靠汉朝,出卖匈奴的证据!

这样一来,就算他伊稚斜活着回国,也会失去大量人心。

一个给汉朝皇帝跪下的挛鞮氏,显然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单于的。

这个时候,伊稚斜想起了那个被他派人在乌孙边境上杀死的堂弟兀离。

当初,他不就是用着类似的计谋,榨干了兀离最后一点利用价值后,毫不犹豫的杀了他,以挑起战争。

伊稚斜曾经听中行说讲过,汉人有句谚语,叫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伊稚斜如今终于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

只是,就算知道,伊稚斜也没有什么办法。

得罪汉朝君臣,万一惹毛了对方,人家有着无数种办法,神不知鬼不觉的弄死自己。

而一言不发,一旦回国,被人传扬出去,立刻就是一辈子的痛脚。

即使是那些最忠诚于他的匈奴贵族,立场也会动摇,更别说那些多数只是在观望,两头下注的家伙了。

匈奴的政治,向来就无比现实。

当年,头曼单于无能昏庸,使匈奴不仅被东胡欺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