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9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14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人神化,成为了刘彻生而神圣,连兵主也要为此等圣天子降世而护法的传说。

至于,这些说法里,有多少是有人想借此谋求幸进,有多少是有人想要用此来愚弄村妇,骗点卜卦钱。那就不清楚了。

……………………………………

伊稚斜轻轻掀开车帘,望着道路两侧,那些隐隐绰绰,看不清楚的汉人。他的脸上,那几条刀疤,变得更加狰狞了。

“军臣,你实在是欺人太甚!”伊稚斜的胸膛,满满的都是怒火。

一个半月以前,他出卖了乌孙。并且设计在胭脂山,成功伏击了东迁的乌孙主力。

虽然,乌孙人跑了不少,在战场上,总共也就发现了三千多具尸体,但却俘虏了几乎所有的乌孙部众,多达数万的战俘,让匈奴上上下下,都笑得合不拢嘴。

他也因此功劳,在龙城贵族和东部部族的合力推举下,被军臣封为右谷蠡王,成为了匈奴国内,最重要的四大势力之一。

按照伊稚斜的计划,成为右谷蠡王后,他就应该蛰伏下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有朝一日,向军臣复仇。

但那里知道,军臣这头老狐狸,不愧是老上单于的嫡子,深谙老上单于的斗争策略。

军臣前脚封他为右谷蠡王,右脚就派出王庭骑兵,命令他出使汉朝,向汉朝皇帝夸耀武功,同时要求礼物。

“军臣这是要借刀杀人啊!”伊稚斜长长的吸了一口气。

在过去,汉匈之间,最高级别的外交使团往来,汉朝这边规格最高的是两千石的奉春君娄敬,匈奴这边是大当户且居雕渠难,地位与娄敬类似。

除此之外,其他多数时候,都是些中层官员互相往来。

汉朝这边派出的使者,不会超过千石,匈奴这边的使者,级别最高的,也不过是个骨都侯。

派出四角之一,地位仅次于单于、左右贤王的右谷蠡王为使,这在匈奴历史上,闻所未闻。

因为,无论匈奴,还是汉朝,都不可能将这样重要的贵族,派往一个潜在的敌国。

万一对方撕票呢?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伊稚斜此番出使,算的上是汉匈交往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甚至是一个破冰之旅。

当然,前提是,他能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同时安全的回到匈奴。

只是……

伊稚斜很清楚,他要是能活着回去,那才叫见鬼了!

“军臣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伊稚斜心里想着:“我还是太大意了,太急促了,应该再忍几年,让乌孙人多拖军臣几年的,可惜,利欲熏心啊!”

伊稚斜很小的时候,就在其父亲的谋主中行说身边受过教育,对于汉朝的一些典故和常识,都能信手捏来。

正是靠着这些来自汉朝的智慧,靠着韬光养晦和装傻充愣,伊稚斜活到了今天。

可惜……

一时冲动,失去了警觉,让军臣发觉,一句话就将他赶来汉朝。

借刀杀人这种伎俩,无论是在汉朝还是匈奴,都是很常见的手段。

伊稚斜很清楚,此刻,他的使团里,肯定有——不!绝对有多数人是军臣的人。

这些人,必然身负了另外一项使命——让他去死,不管用任何手段,跟汉朝人做任何交易。

而他若死在汉朝,无论是病死也好,被汉朝人杀死也好,甚至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也罢,对军臣来说,都是一个远远超过和亲的那点东西的好事!

“我若死,再杀了若卢王,老上单于的血脉,就只剩下他军臣一系,于单那个小儿的位置就稳固了……”伊稚斜在心里思虑着。

对匈奴来说,宗种的纯洁性和延续性,重于一切。

无论是他伊稚斜还是若卢王,都有威胁到军臣之子的地位稳固的能力。

“我若想活下去,就要说服汉朝皇帝,不能让我死……”伊稚斜这些天来翻来侧去,已经想清楚了自己想要活下去的关键。

他只能死在长城内,若死在长城外,必然会引发整个王族的恐惧和猜疑。

匈奴人能接受两个同出一宗的单于争位,但绝对不会接受,用卑鄙的手段,谋杀一位挛鞮氏的贵族。

更别说,那些手握兵权的旁系挛鞮氏,一直以来都很不满军臣的打压和凌迫了。

所以,他想要活下去,关键在于汉朝皇帝。

汉朝皇帝不希望他死,他自然能活着离开长城。

反之,他就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办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唯一的问题是,他的筹码太少了。

至少比军臣的少。(未完待续。)

------------

第六百四十六节 匈奴使者——伊稚斜 2

端坐在宣室殿的御座之上,刘彻半咪着眼睛,等待着。【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

御阶之下,遍坐公侯。

甚至就是已经退休致仕在家的许多元老也拖着残躯,出现在了殿中。

人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实在是今天将要发生的事情,太让人解气了!

匈奴人居然派出了一位右谷蠡王作为使者,出使长安,这简直是破天荒未有的事情。

许多人翻遍故纸堆,也只找到了,当年秦惠文王时期,右渠王入朝咸阳的故事。

右渠王入朝咸阳后三十年,右渠部为秦所破,其国土尽归于秦。

现在,匈奴派出了右谷蠡王,那么匈奴的灭亡还远吗?

群臣的精气神,因此大大振奋。

但刘彻却不会这样想。

他反而感到了棘手。

匈奴人此番,可谓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在过去的汉匈交往中,虽然从未有过匈奴王族出使中国的记载。

但在未来的历史上,却不是一次两次。

呼韩邪单于朝长安这样预示着匈奴承认战败,承认中国的绝对统治地位的事情抛开不说。

在小猪统治的中后期,明史记载的,匈奴王族来到长安的记录,就不止一次。

影响最大的,就是匈奴乌维单于统治时期,汉使杨信通过三次出使,威*利诱恐吓无所不用其极,说服了乌维将他的一个儿子,且很可能是继承人的儿子,送到长安作为质子。(注)

此事,本可改变历史,甚至提前结束汉匈之间无休止的战争。

但,很可惜。

这位肩负着和平使命的匈奴大贵族,在抵达长安后不过半年,就迅速病死。

其死因,在历史上无人清楚。

但可以肯定。绝对不是正常死亡。

以当时的情况,匈奴人也好,汉室也罢,都有一大票不想看到和平降临的人。

如今时光辗转。在乌维之前数十年,在这个匈奴鼎盛时期的年代,匈奴派其国中四大贵族之一,且有着单于继承权力的右谷蠡王来到长安。

军臣打的是什么算盘,刘彻甚至都不需要去回忆他前世的记忆。就能猜到。

更别说,这个右谷蠡王还是刚刚册封不久,新鲜出炉的那位右贤王的儿子。

“借刀杀人啊……”刘彻在心里想着。

伊稚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