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死后的三十余年后,那个已经被诸侯大臣们彻底变成一张废纸的《市律》可能要借尸还魂了。
这几乎是很多的人的直觉与共识。
而且,这个事情,也早有预兆。
天子去年就开始表露出对工商业下手的征兆了。
盐铁官营政策的强力推动就是明证。
在尝到了甜头后,今上未必不会对商税下手,重新开征那些针对工商业的各项税收。
同时,还有《金布律》中规定的那些严苛的交易规则与交易税,也有可能卷土重来!
虽然,大多数朝臣,在工商业中没有什么利益。
但是,一旦市律借尸还魂,那么,金布律就极有可能重新出现。
相比工商业的利益,金布律影响就大了。
这是汉室第一部金融法律,也是中国第一部严禁铸造私钱的法律,更是一部矿税,同时,它还是一部规定了,奴婢和奴仆有权利赎买自身的法律。
换句话说,市律打击的是商人,而金布律则是个地图炮,全方位覆盖了所有的特权阶级。
其规定的奴婢与奴隶可以赎买自身的条例,简直就是贵族、地主和商人阶级的共同敌人。
而且两者是紧密相连,互相呼应的。
市律恢复,金布律复活就不远,而市律沉寂,金布律则永无重见天日之时。
过去三十年,汉室的群臣们,是用着防火防盗放市律的精神,对市律严防死守,决不容许其复活。
哪怕是用其他名义,换马甲也不行!
无数人的眼睛纷纷盯着端坐在天子位上的刘彻。
他们宁愿国家财政去背江都国这个包袱,也不愿意看到任何市律复活的举动,更不会接受任何可能的强制性工商税征税的政策。
三十年前,诸侯大臣共诛吕氏的政治成果,不容抹杀,不容翻案!
大臣们也相信,自己是必胜的。
因为,哪怕是天子要一意孤行,东宫也不会答应!(未完待续)
ps:抱歉啊,前两天国庆昏了头,章节名打错了!
前面两章应该是558和559~
周一找编辑修改,万分抱歉!
我眼抽了~~~~
ps:金布律中有一条规定:有赎买其亲者,以为庶人,勿得奴婢。
还规定了无数的针对各种采矿、交易和煮盐的税率,甚至具体到了某个矿种采取什么税率的地步,譬如,金银铜铁的税率就完全不同。so,所以它被干掉,理所当然。
提供全文字在线阅读,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高速首发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本章节是第五百六十节加税?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
第五百六十一节 左勾拳
沉默片刻之后,相对来说,跟皇室比较亲近的桃候刘舍出列,拜道:“陛下布仁,施于四夷,臣为天下贺……只是……”刘舍微微抬头,看着上首的天子,然后匍匐在地,问道:“朝廷府库,即只负担江都,恐怕都有所不逮,若加上东海,臣恐怕少府难以承受,国库也没有如此多资源!”
这确实是事实。
刘舍当然也就不怕因此得罪了皇室,被疏远。
老刘家,这么点心胸还是有的。
因此,刘舍非常大胆的问道:“臣请陛下明示:若救东海,财从何来?”
在封建社会,没有遍及全国的铁路系统和高速公路,没有飞机火车卡车以及信息化。
国家的资源调配和力量动员,都存在着一个极大的消耗。
地方上,要将一石粟米运到长安,其中一斗,就要消耗在漫长的运输道路和中间环节的浪费上。
这还是理想情况。
同样的道理,想要把一石米,从长安运到地方,中间的损耗也是非常巨大。
这是封建社会,无法避免也无法消除的问题。
疏散江都国,差不多可能就要榨干整个淮泗和上游的楚国以及江都国自己的历年所有积蓄。
再去管一个比江都还远,没有驰道,没有汉室精干专业的官僚系统控制的东海。
这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是一个无底洞。
恐怕,把整个少府的积蓄都搭进去也不够。
无数的大臣,在此刻,都将视线集中在了刘彻身上。
刘彻甚至不用去看,都知道,这些人就等着他开口说加税了。
但何必加税呢?
市律、金布律好不好?
当然好!
当年吕后掌权初期,整个汉室的府库,空的都能跑耗子了。
丞相上朝,坐的是牛车。就是皇室也找不齐四匹颜色相同的马。
吕后二年,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休养生息。包括市律、金布律在内的十几部补充性法律出台。
吕后用着她的铁腕和老道的政治经验与手腕,扫平了一切反对声音,将这些律法贯彻到了天下。
从吕后二年,到六年,汉室基本摆脱了财政危机。国家收入大增,朝廷权威得到树立,同时天下治安好转,大股的盗贼基本被剿灭,只剩下‘行侠仗义’的游侠儿们。
这些事实证明,吕后推行的法律,在现实范围内具备可行性,而且对国家大有裨益。
但问题是,很多事情,在国家这个层面。不是说对国家好的,就一定会得到支持。
刘彻现在确信无比,只要他敢推动恢复那些吕后时的‘苛政酷法’,现在还一团和气的汉室朝野首先就要面临一场大撕逼,整个朝野都将分裂,天下局势,更将陷入动荡。
有史以来,任何敢把刀子挥向既得利益集团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现在刘彻要是傻兮兮的就把主意打到工商业和地主阶级的脑袋上。
那前面等待着刘彻的除了地雷阵,就是万丈深渊了。
保准各方势力。联起手来,把刘彻炸的妈妈都不认识!
“但是,为什么要碰这个地雷阵呢?”刘彻心里呵呵的笑着。
相比朝臣,刘彻比这些政治精英最大的优势在于视角。
这些家伙的眼睛只能看到过去。
而刘彻却对未来。清晰无比。
中国历史上,在古代封建社会,最大的财源是什么?
农税?人头税?工商税?
答案是,都不是!
哪怕在南宋时期,南宋小朝廷有大半财税,来源于出口和贸易。
但。真正的财富之源与社会经济的基石与动脉,从来都不是贸易。
盐,才是自始至终,贯彻在古代中国经济中的白色黄金。
翻看史书,你就能清晰的看到,历代政府的强弱,国家财政的富裕与否,取决于政府在盐这个东西上的话语权。
去土里刨食,能有多少钱?
把农民逼死了,国家也收不到多少。
那些财富与粮食,最后都进了上上下下的官员和胥吏的兜里。
而盐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