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7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强本弱末’之策,下循先帝削藩之意,其意甚大,臣愿为陛下前驱,为天下先!”

有了刘嘉这么一闹,天子的权柄不需要盐铁官营之策,就必然膨胀。

加之推恩之令,这天下各诸侯王,再也没有与长安相争的能力了。

仅以刘武自己为例,他若想跟长安角力,恐怕首先要对付的不是长安的压力,而是自己的儿子们和妃嫔们!

既然关东诸侯都已经不成器,再也对抗不了长安了,那他还怕什么?

当然是赶紧抱大腿了!

刘彻非常满意的点点头,扶起刘武,道:“有皇叔相助,朕就安心了!”

心里面,刘彻更是高兴无比。

盐铁官营之策,有了刘武的支持,就基本是坦途了。

刘武刘嫖,这两个能影响窦太后的人都已经倒向他了,那还有谁能阻止他?

窦氏吗?

刘彻在心里嗤笑两声。

若换在没当皇帝前,窦氏外戚,刘彻确实招惹不起。

但如今他已是天子,御极天下,大权在握。

窦氏想要调皮捣蛋,他也自可打屁股!

何况,窦氏向来是汉室的模范外戚,有窦广国坐镇,他们分得清轻重,不会胡乱搀和。

“只是,窦太后那一关,还是要去亲自说服!”刘彻心中想着。

但这已经无关紧要了。

实际上,只要没人说坏话,故意挑拨,刘彻自信是能说服窦太后的。

因为,这盐铁官营,实际上增强的是汉室中央的力量,窦太后不可能不知道!

况且,先帝削藩时,关东诸侯没少给窦太后添堵,如今,削弱这些诸侯的力量,恐怕她也是乐观其成的!(未完待续)r466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四百九十三节 到来

搞定刘武刘嫖,东宫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虽然有着一些人的哭诉和撒泼打滚,让窦太后有了些疑虑,但女儿儿子都说天子这步棋下的好,能增强长安力量,削弱诸侯王的势力,窦太后也就没有意见了。

倒是燕王刘嘉的死,让窦太后好生感慨,下诏赐了刘嘉一整套长乐宫灯,作为冥器。

而刘彻这个时候,却下达了一纸诏书,传召程郑婴与卓王孙来京。

名义上是说省亲,让两位后宫爱妃与亲友团聚,实则是为盐铁官营政策选定一位具体的实施者或者参谋。

毕竟,这个世界上,最清楚商人的运作模式和盈利方式以及手段、猫腻的,除了商人还能是谁?

小猪朝盐铁官营政策的成功,实际上也是建立在以商制商的基础上。

最初推动盐铁官营的是当时最大的盐铁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而将盐铁政策带至成熟,形成具体制度和条款的,是同样出身商人阶级的桑弘羊。

刘彻自然不会傻到放着成功经验不用,去自己摸索一条新道路。

更何况,刘彻要搞的盐铁官营,与其说是一个国家衙门,倒不如说是一个类似后世央企的企业。

靠官僚们的榆木脑袋和固化思维,是根本玩不转的。

随后刘彻就将此事暂时放下,专心和朝臣们讨论和商量移民朝鲜之事。

这个事情,就目前来说,是比盐铁官营还要重要的事情!

只要成功。那么广阔的辽东、辽西以及朝鲜之地,少说也能移民百万甚至两百万!

相当于汉室将多得数十万户的中产阶级。

只是。这事情涉及几乎整个汉室政权的所有衙门,光是扯皮。相互踢皮球,就得一两个月,甚至要是不盯紧一些,半年一年,都可能还在扯皮中。

刘彻从不敢相信官僚们会有‘责任’和‘担当’这个东西。

即使制度律法严格规范如秦,秦始皇一死,不也立刻陷入了相互推诿和扯皮之中,内斗不止,思想混乱。终于崩溃于农民起义的呐喊之中?

这个事实让刘彻明白,官僚这种生物,要是统治者不拿着鞭子和刀剑,盯着他们,逼着他们,他们分分钟能教你知道什么叫‘汉弗莱爵士’。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最起码,关中刘彻还不需要担心。

去岁考举出来的士子们,如今已经把持了关中基层政权的权力。使得刘彻的命令可以准确的传递到每一个县、每一个乡,每一个亭、每一个村,甚至让每一户农户知晓。

所以,在关中。刘彻一声令下,立刻就让这个军管移民政策的消息,传递到了全关中六十八县之中。

然后。报名者非常踊跃。

只是,可惜。这些几乎全是报名去参加军管屯垦的伍长、队率、校尉一类的军官。

至于移民?

后世帝都魔都的居民,可愿把户口迁去西藏新疆?

恐怕。便是最底层最穷的居民也不愿意罢!

关中人也是这么个态度。

因此,移民基本上是只能从关东的郡国中动员了。

而关东之地,说实话,刘彻实在有些担心,地方官府的动员能力究竟还剩下多少?

没有办法,刘彻现在也只能祈祷,关东郡国,还没烂到骨子里。

当然,吏治的整顿和整合,自然也可借着这次移民来实施,在这过程中干的好升官发财,干的不好或者失败的,趁早滚蛋!

与此同时,汉室政权的上计薄核算工作也在紧张开展。

在这过程中,刘彻授意少府的几个木匠做出来的算盘,广受好评,并且立刻就普及到了丞相府、御史大夫衙门和少府衙门中的所有部门,并带动其他衙门也开始采用算盘来计算,而原始的算筹则被淘汰。

这大抵算是刘彻到目前为止,普及最快,被认同最高的几个成果之一。

………………………………

时光飞逝,转瞬,十月就只剩下了最后几天。

长安以南的直道上,十几辆马车,满载各种珍奇宝物,在数十名护卫随从的保护下,缓缓的驶上渭桥。

卓王孙掀开车帘,手里紧紧捏着一块玉佩,心里紧张无比。

“陛下这次传吾入京,不知有何吩咐……”卓王孙心里猜测着,然后将视线投向前方的那辆马车,他发现,正巧,程郑婴也回头看着自己。

卓王孙呵呵一笑,在心中暗骂:老狐狸!

他与程郑婴斗了十几年了。

最初是抢生意,然后发展到抢工匠、抢矿山,甚至抢奴工,现在,又发展到了两家女儿相互竞争,争夺天子恩宠之上。

比起以前的竞争,现在的竞争,无疑更加激烈,也更加危险。

卓王孙可不相信,要是程郑家的女儿得宠了,程郑婴会放他一马!

这天子后宫之争,从来都是赢家通吃!

可恨的是,这程郑婴不知道走了什么运,居然曾得当世最有名的日者司马季主为其女儿批命,言曰:贵不可言!

搞的如今,整个蜀郡的官场,都迅速靠向程郑婴,错非他也有个女儿在天子身边,恐怕,如今,自己身家性命,都将不保!

“这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