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后,天子刘启,复又拿起那份竹简,在手上看了好几遍,一边看一边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这篇史官所记的文档,在过去,可能没什么用。

但在如今,却不亚于十万大军!

原因就在于这竹简所记载的事情:上拜仲子沛候濞为吴王,已拜,上诏濞相之,谓曰:似有反状。然已受印,独不能悔,因附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

刘启才懒得去管这竹简到底是真是假。

反正有了这竹简上的文字,那么只要吴王敢反,他就立刻将此竹简上的内容明示天下。

于是,天下都会……

要知道,现在挂在吴王刘濞身上的光环可是很多的。

诸侯长者、贤王、帝之伯、爱民如子等等等……

不夸张的说,假如刘濞自己不造反,没人敢动他!

而他若扯起反旗,别的不说,吴国境内大半的百姓都会追随他!

因为靠着会稽的铜山和大海中取之不尽的海盐,刘濞这五十年来广撒钱财,收买人心,吴国的百姓甚至连赋都不用交,徭役也不用服,统统都由刘濞私人出钱买单!

在此情况下,吴国内部基本是铁板一块,甚至许多诸侯和天下的许多官员也是对刘濞都有着好感。

而这篇史官所记录下来的文档,实在是当前最好的舆论武器了。

毫不夸张的说,有了它,就能动摇吴王刘濞统治的法理基础,朝廷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和借口。

……………………………………

出了清凉殿,刘德叹了口气:“我越来越卑鄙了!”

那个史官文档,确实曾经存在于石渠阁的史官们藏书的地方。

只不过它本来是空白的……

是刘德将它从石渠阁浩瀚如海的秦汉两代文献与史册中翻出来,然后,将他所需要的内容写上去就好了,一点也不用担心被人拆穿。

首先,便宜老爹就不会允许有人质疑那文档的真实性。

其次,这年代t14鉴定法,拿什么来证明那文档究竟是真是假,反倒是石渠阁的宦官记录着刘德在昨日出入石渠阁,并取走一卷竹简的记载。

刘德确信,他不是第一个篡改史料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战国时期宁死不屈的史家精神,到如今,已经凋零的不像话了。

甚至就是刘德填在那竹简上的内容,本身就是后世刘德在汉书和史记中看到的吴王濞条目下的记载。

只能说,历史就是漂亮的小姑娘,统治者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就算把它妆点成伪娘,再也不会人敢多说半句了……

至于最初刘邦是否说过那样的话,重要吗?

反正刘德是不相信汉书跟史记上对此的记载的。

真当刘邦是诸葛亮啊,摸都没摸过,就知道刘濞脑后有反骨?

更因为他身处这个时代,知道吴王刘濞是个什么样的人。

假如抛开他的叛贼身份的话,那么刘濞此人可称的上明主了。

对百姓宽厚,对士卒仁爱,对家人有情,对大臣有义,甚至一度对朝廷忠诚――假如便宜老爹没有一棋盘砸死他的爱子的话……

只是……

正因为如此,刘德才要给他下黑脚,往他身上泼脏水!

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居然在打着谋反的算盘,不黑他黑谁?

………………………………

今天居然有人丧心病狂的投了12000的催更票!!!

我试试看,能不能吞下去…………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五十九节 微服 1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辟阳侯倒了!

这天这个消息就像一个重磅炸弹落在了长安城,迅速扩散开来。

要知道辟阳候食邑五千户,是彻侯勋贵中的,我乃是枳候家的子侄!”

“诺!”张汤换了个笑脸,道:“公子即欲体察民情,不如去臣家附近的村落……”

这却也是为了刘德的安全着想了。

刘德也不无不可。

其实,早在前世,他就已经深入过民间了,胸中早有文章。

此次微服不过是为了他那篇即将震惊天下,同时也给他自己刷满声望的奏疏或者说政策找个注脚的背景,走走过场就好了!

……………………………………

第二更,继续去码第三更,看看12点前能交出6000字不~~~~~

妈蛋,以后别投催更了,读者老爷们!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六十节 微服 2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张汤的家在鸿固原之上。

鸿固原是一片沃野,浐河与潏水在此交汇,千百年不断的冲刷,在大自然的伟力下,才形成了这么一块肥沃的平原土地。

此时的关中,并不是后世那样,因为水土流失、环境破坏以及人类的活动而变得残破。

沃野千里,树木成荫,鸟语花香,景色怡人,才是此时关中的真实写照。

不单关中如此,就连此时的黄河水,听说也是清澈见人,碧波千里。

因而,在此时黄河还不叫黄河,世人称之为大河!

乘着马车,刘德看着道路两旁的麦田与屋舍,他问张汤:“以卿之所闻,如今关中可还能维持一夫五口治百田?”

一夫五口百田,这是儒家与法家在政治上为数不多的共同点。

这两个学派都认为,一夫五口百田这样的社会结构是最为理想的社会结构。

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变法,首先提倡的就是一夫五口百田的模式。

商君在秦国变法,也沿袭了这个口号。

汉室初立之时同样继承了这个秦代的政治理想,将之做成了一个画饼画给天下百姓看。

不过,汉家天子碰上了一个好时机。

秦末的大乱摧毁了旧有的一切封建贵族势力和地方豪强,同时顺手把人口从也消灭了大半,因此,最开始之时,这个画饼还真的成了现实。

高祖刘邦用来安定天下的大杀器就是授田。

那时候,只要是个活人,就能从刘邦的政权手里得到最低一百亩土地和相应的宅基地。

所以,全天下立刻就臣服了。

授田的事情,在先帝孝文皇帝执政最初之时还是在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的。

只是,从十年前开始,随着天下安定,人口开始上涨,而土地资源却还是只有那么多。

授田的事情渐渐没了声息,取而代之的是,民间渐渐出现了地主,土地兼并开始出现。

现在民间的事情,刘德不了解,但十几年后,刘德记得很清楚,自建元元年开始,土地兼并的规模开始上升,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富者阡陌连野,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

那时候,所谓的一夫五口百亩模式自然立刻崩塌,彻底成了纸上的画饼。

“大半还是可以维持的……”张汤想了想答道:“不过,以臣所见,已经有人开始买卖田地了……”

他家就是典型!

当此之世,民间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