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4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军,单独领一军驻扎在棘门。

当时另外五路大军分别是河内太守周亚夫,驻屯细柳,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驻屯飞狐,将军苏意,驻屯句注,将军张武屯北地,宗正刘礼居中调度,驻屯灞上。

合计步骑二十余万,几乎集中了当时中国中央政权所能调动的全部野战军。

假如这还不能说明什么的话。

那么,一年后,太宗孝文皇帝驾崩,遗诏命令以中尉周亚夫为车骑将军,总督陵寝安保,任命徐悍为将屯将军,负责陵寝周边安全和警戒,郎中令张武为复土将军,负责为陵寝填土。

从这道遗命,很轻易的就能看出,徐悍在太宗孝文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周亚夫、徐悍、张武三位受命大臣,周亚夫是受命辅佐新君,稳固军队的肱骨大臣,张武是追随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国入长安的从龙之臣。

徐悍何德何能,能在这两人中间插班?

这些事情,本来刘彻是没可能去注意和观察的。

毕竟,前世,松兹候一系早在皇帝老爹即位时就已经没落了。

而今生,无论吴楚之乱还是后来刘彻即位,皇帝老爹也没特别提示和暗示刘彻应该去接触松兹候。

事情的改变,发生在刘彻命人编篡《新农书》的时候。

因为……

徐悍的老爹以及徐悍自己,居然是当前汉室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农业开发,技术推广方面当之无愧,世所公认的专家!

而且不是那种嘴炮吹出来,舆论捧出来的专家!

松兹候一家,是有真凭实据以及实实在在的成绩的!

一个数据就能说明一切问题。

在初代松兹夷候徐厉还没被封为松兹候前,松兹县是一个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穷乡僻壤。

而今天的松兹呢?

假如汉室有评选十强县的活动,那么它铁定能进前十!

一万一千三百户的总户数,人口更是高达十余万,拥有耕地数十万亩,其中水田面积几乎占到了一半……

松兹县还是目前汉室唯一一个修建了大量人工水库的县级行政单位。

其辖区内,各种渠道密布,湖泊池塘连成一片,甚至,在徐厉在世时,松兹县还开挖了一条人工运河……

要不是松兹是徐家的封国,而徐厉又是松兹候国的主人,凭此政绩,徐厉足以名载史册。

即使不是如此,当世,舆论也普遍承认,松兹候世家,确实可以算进太宗孝文皇帝名臣之中,松兹夷候徐厉的神主牌,甚至就摆放在太宗孝文皇帝庙的侧殿的配享大臣牌位之中。

与之同在一起的,包括了绛候周勃,曲逆候陈平等等。

而刘彻编篡《新农书》松兹县的成绩以及经验,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丰碑。

特别是,松兹县的水利系统,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典型,来给天下郡县做榜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彻当然就不可避免的知道了松兹候。

对于松兹候徐悍,刘彻也一直想结交。

但没有机会。

因为……

徐悍跟张释之、赵绾、邓通等人一样,都是倒霉催了的得罪过先帝仁宗孝景皇帝,而被打入另册的成员。

刘彻就算再怎么饥不择食,也不能不顾及先帝的颜面和他自己的名声。

如今,徐悍站出来,给刘彻提供一条新的攻朝思路,不仅仅解决了刘彻一直困扰的战略问题,更给了刘彻与之接触了解和封赏的机会。(未完待续……)

ps:明天晚上9点的火车回南宁,大概后天能到~~~~

嗯~~~总算结束了长沙旅游活动,可以回去好好写了~r1292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四百三十二节 庙算 4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松兹候的意见,朕以为很不错!”刘彻略带欣赏的褒奖着。

松兹县,他即位以来,就一直想着把它当成典型,搞成类似后世天朝‘农业学大寨’一样的典型。

因为,松兹县,就是西元前的世界,人类战胜自然的绝佳例子。

而且,其境内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的水利系统,是当前环境下,最符合现实也最可操作的一个模式。

要知道,根据刘彻掌握的情况,松兹的所有水利设施,包括运河、人工水库以及人工湖泊、池塘,全部都是徐悍与其父亲徐厉带着自己的家臣以及松兹的居民,靠着简单的工具,一点点挖出来的。

当下得了这个借口和理由,刘彻立刻就开始刻意得拉拢徐悍。

“朕觉得,这次讨不臣之朝鲜,就以徐卿为帅……”刘彻一屁股坐下来,对着群臣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这最后一句问询,刘彻特意带上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

群臣一听,立刻就明白了过来:天子这是已经决定了……

虽然许多人心里都有些不服气,然而,在汉室,想改变一个皇帝已经决定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譬如先帝削藩,连丞相都一个劲的反对。

但,那没有用!

况且,军国庙算,本就是天子能一意孤行的事情。

于是,他们只能心悦诚服的拜道:“陛下明见万里,臣等愚所不能及也!谨奉诏,如命!”

这样。朝鲜之战的主帅就被定下来了。

徐悍自己都有些稀里糊涂,不太明白。为什么,忽然之间。天子就已经任命他为这次伐灭朝鲜的三军统帅了。

但作为三朝元老,还曾经单独统帅一支军队与匈奴对峙过的老将,徐悍不论是军事素养还是政治敏锐度,都是水准线之上的,闻言,立刻就跪下来,叩首道:“臣悍谨奉陛下之制!”

刘彻扫了一眼群臣,站起来,道:“既然诸卿都公推徐卿。朕就命徐卿为左将军,赐节印,执掌大军,出征朝鲜!”

本来,按照程序,像这样重大的事情,刘彻必须还要拿到朝议上,经过丞相三读,群臣无异议和反对声。才会正式任命。

然而,刘彻现在不想等到朝议了。

因为,马上刘武就要来了。

刘武一来,他必然会为自己的手下韩安国以及张羽争夺主帅之职。

可惜。刘彻是说什么都不会将主帅的职位交给一个有诸侯王背景的臣子――哪怕这个臣子现在已经专职,成为了汉臣。

更何况,朝议三读。本来就是走个程序而已。

皇帝定下的决定,大臣们再怎么反对。也是无效!

甚至有时候皇帝还会耍无赖――明明所有人都反对,但皇帝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譬如不给大臣发言的机会,又或者安排一堆托挤掉和占用一堆可能会反对的臣子的发言机会。

这样,就营造出了朝廷一致决定,就某某事件,委派某臣主持的假象。

譬如先帝任命晁错主持削藩,就是通过这么个无赖的办法,在朝议上光明正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