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忙接着道:“不瞒王公,这个……鄙人与黄老先生有些交情在。若王公信得过鄙人,贵公子又心向黄老,那此事,就包在鄙人身上了!”
王道闻言,黄老先生?
当世黄老学的巨擘,姓黄的足有三五人之多。
但在长安的,却只有两位。
一位是东宫太皇太后的座上宾,朝廷的道德经博士黄丞。
这位老先生年已八十,身份高贵,名望颇重,而且早就不收弟子了。
剩下的就是这位黄老先生的师弟黄迁了。
这位老先生虽然身份没有他师兄那么显耀,但也是当世黄老学公认的巨擘之一,更关键的是,这位老先生还是开门收徒的!
只是……
王道看着韩颓当,有些不太相信,道:“君侯这话当真?”
韩颓当这时候是骑虎难下。
还好,当年,朝野闹得沸沸扬扬的张释之去职案中,他卖过一个人情给那位黄老先生。
再加上俪寄也还有些情分在,厚着脸皮去恳求,应该还是能搞定的。
于是,韩颓当重重的点了点头。
王道见了,嘿嘿一笑,道:“既然如此,那君侯就等着咱家的好消息罢!”
天子生气了吗?
以王道看来,其实并没有,至少没生韩颓当的气。
因此,这个事情,他连嘴巴都不需要动一下,只要保持沉默,就能达到目标。
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
韩颓当闻言却是大喜,忙不迭的拍着胸膛道:“还请王公,多多美言!请王公转告陛下,臣颓当誓为陛下效死,粉身碎骨,以报汉家厚遇!这次臣自吴楚归来,特地为陛下选了数位东南佳丽,陛下若是有空,不妨再来臣府上坐坐……”
在汉室,献美女给皇帝,确实是臣子进步的最快途径!
所以,才有了幸臣这么个称呼。
韩颓当想得清楚,身为匈奴降人,祖上还是跟高祖正面干过的叛臣后代,这辈子,他注定是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进入朝堂的九卿序列。
只有拼命拍马屁,逢迎才有那么一点可能!
刘彻回到宫中,不多时,俪寄的谢表就递了进来。
刘彻翻着看了两眼,心中基本确定了,俪寄就是通过韩颓当来做的试探。
将俪寄的奏疏隔到一边,刘彻知道,现在,俪寄刚刚立了大功,责罚都不好责罚。
因此,只能拿自己的那帮外戚出气了。
刘彻思量了一会,这一次,只怕是只能给粟家封个候,打发掉他们了。
再拖下去,难保这帮逗比,又玩出什么花样来。
找个借口,封个列侯,把他们打发得远远地,眼不见心为净,让地方官去头疼好了!
于是,刘彻对王道吩咐道:“王道,你去长乐宫面见太皇太后,就说,朕欲封粟氏为列侯,请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商量商量,看看封个什么候比较好,朕,觉得清远候,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这就差直白的说,老子想把这帮逗比送到齐国去了。
清远县,在齐国与胶东国的交接处。
地方挺大,就是穷了点。
“诺!”王道连忙恭身答应。
正欲离开,却听天子又道:“你等会回来,替朕去趟石渠阁,将历代天子乡饮大秿的诏命,给朕找来!”
所谓乡饮大秿,其实就是周代的乡饮酒礼的进化版本。
马上就要举行考举了,这乡饮大秿礼,作为嘉礼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诺!”(未完待续……)
ps:抱歉了~我这身体真差劲,一感冒就必然会引起支气管咳嗽,一咳起来就没玩没了,今天咳一整天,人都咳煞笔了~擦~在熬中药,明天应该不会这么咳了吧~r1292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四百零六节 诏书与三老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乡饮酒礼,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
最早能追溯到夏商时代,但有明确记载和制度仪式的乡饮酒制度,始于西周。
《礼记:乡饮酒义》记载:(乡饮酒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这里的所谓豆,并非指的豆子,而是西周的一种用于盛放肉酱与腌菜的器物,造型类似高足盘,中部是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
简而易之,乡饮酒礼最初可能是我们的先人庆祝一年丰收,犒劳一年辛苦的原始礼仪。
至西周时,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礼仪。
《礼记:王制》中就说的很明白——(乡饮酒礼)习射上功,习乡上齿。
同样是礼记中的另一个篇章《地官》中的《党正》篇中说的更为详细: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
说白了,乡饮酒礼在周室属于统治者借此强化自己统治地位,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政治礼仪。
就跟后世天朝的党校,年年都要强调学习xx同志讲话精神,深入贯彻xx精神,为了xx目标而努力奋斗,但其实与会众人大都只是来嗨皮的……
**但是,时代在变化,礼仪也相应的开始了变化。
经历了春秋战国后,到秦代,乡饮酒礼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秦作为一个古典军国主义制度的政权,痛恨一切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秦律无所从不包,连老百姓吃饭睡觉喝酒交朋友都想管!
譬如秦律规定:无故三人以上群饮者。罚金四两!
在这样的局面下,周代的乡饮酒礼。在秦短暂的统治时期内,只办过一次。连马甲都换了,变成了所谓的大酺。
所谓酺,通布,大酺的意思,就是王者布德于天下而令吏民合聚饮食之令。
这样一来,乡饮酒礼就彻底的从之前的民间行为变成了国家的政治活动。
汉承秦制,所谓汉律其实就是把秦律改了个名字换个记录的木头规格和行文方式,其他在最初大体完全就是一模一样的。
因而,实际上。最初的那十几年,刘邦与吕后的执政时期,对民间的私自聚会饮酒,是实现极为严格的管控制度的。
即使到了今天,刘彻上台后,许多地方,对于民众私自聚会,依然十分敏感,动辄就是出动郡兵予以抓捕、处罚。基本上就跟后世的派出所抓赌抓嫖一样,在汉室,抓小老百姓小地主阶级私自聚会饮酒,也是大多数地方官府的创收项目之一。
刘彻前世在河间为王。对这个现状是很了解的。
要说普通百姓最痛恨的律法是那一条?
这条禁饮令至少可以列入前三甲!
当然,汉室天子不是秦代的那些榆木脑壳,不懂变通。
有秦一代。总共只实行过一次大酺——那还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统一天下的那一年秦始皇下令为了庆祝统一四海而特许民间大酺。
除此之外。一次也无。
而汉室,则是每有嘉庆。
譬如说皇帝登基。千秋,立后、立太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