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5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钱财和资源。

伊稚斜也是一样,他想复仇,也必须得到一条足够的财源,来收买单于庭的贵族,培植羽翼,军队。

大禄去年去了一次汉朝,回来后就与他取得了联系。

两人约定,共同打通汉朝的走私商路。

将西域和匈奴的各种珍奇特产,送去汉朝,换回丝绸、大黄、花椒、茶叶以及瓷器等等奢侈品。

然后用走私所得,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两人甚至还盟誓,一起合作,共同取得乌孙与匈奴的大权。

但实际上,伊稚斜现在就有打算,一旦上位,立刻就动手剪除大禄。

因为,伊稚斜感觉,大禄这样的人,太危险了!

只是现在,伊稚斜还需要大禄的合作,以及他提供的西域特产和人脉以及关系网络,来经营和维持自己的力量。

………………………………

这时候,在贺兰山脚下的一个牧场中,乌孙国的王子大禄,正在看着,他这些日子搜集的各种西域和匈奴特产。

其中,有几盘正在盛开的艳丽奇花,最为光彩夺目,甚至就是大禄,也觉得这种花,真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了!

“汉朝人应该会喜欢这种花!”大禄心里思索着。

这种花,是他从大宛国,费劲了心思才弄来的!

据大宛人说,即使是在遥远的西方,几万里之外的国度中,也有神明,以此花为其父亲催眠。

这种花的名字,在大宛叫做底也迦,有些绕口。

因此,大禄请了一位从汉朝投降的人,给它取了个极富汉人文化色彩的名字――芙蓉花。

大禄对这种花很看重,特地高价买来了一袋花种,打算,跟汉人换取一笔不菲的财富。

嗯,起码也要几百斤的大黄或者花椒!

现在,大黄与花椒,在匈奴与乌孙都已经风靡起来。

乌孙国内的贵族,甚至为了一小块大黄,出价一百名奴隶或者十匹战马!

几百斤大黄,足够大禄武装起数百名骑兵!

除此之外,大禄,还找了其他许多好东西。

譬如,长大了以后会结长条状的瓜,会结出一个个白色丝绒状果实的植物。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

毕竟这些观赏性的植物,汉朝人不可能长期大量需要。

而且,匈奴人也可能会横插一杆子来抢这个生意。

大禄真正想要推销到汉朝,并且大赚特赚的商品是――乌孙国的特产,即使是匈奴人都羡慕的马种,由乌孙人通过几十年努力,不段培育和改进后获得的优良战马――乌孙马。

大禄很清楚,匈奴人,卖什么,也不大可能把战马卖给汉朝人。

特别是这种优良战马,想都别想!

但是,乌孙怕个屁啊!

乌孙跟汉朝隔着一个匈奴,汉朝再怎么厉害,也威胁不到乌孙!

而且,对乌孙人来说,汉匈开战,是最美妙的事情!

所以,把战马卖给汉人,大禄毫无压力,甚至,颇为得意。

至于匈奴人会不会准许他这么干?

大禄嘴角露出一个笑容。

不卖马,伊稚斜凭什么去挑战军臣?

靠嘴巴吗?

恐怕,即使他不这么干,伊稚斜也会逼着他干!

“乱吧,乱吧!”大禄心里冷笑着:“都乱起来吧!不乱起来,我将来当了大昆莫,怎么带领乌孙,掀翻匈奴,成为这世界的霸主和主宰?”

大禄心里想着匈奴庞大的地盘,回忆着汉朝繁华的长安城。

“都是我的,全部都是我的!”

“我要做世界之王!”

大禄想起了他在大宛国听到过的一个传说。

传说,很多年前,大宛人的祖先在一个君王的统帅下,跨越大海,越过沙漠,征服无数的国度,建立了一个世界帝国,让十几万里的世界,全部臣服在那位君主的马鞭下。

“有朝一日,我未必不能做到那样的事情!”

大禄此刻如同一条毒蛇一样,尖叫了起来。

这时候,下人来禀报说,匈奴休屠王与昆邪王以及左谷蠡王,联袂来参加他的这个宴会,请他马上出去迎接。

大禄连忙抛开心里的那些想法,露出一个谦卑至极的笑容,连忙出去迎接。r1152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三百七十五节 八方英才汇长安 1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丁亥年夏五月乙卯。

夏天来了,长安城开始变得炎热了起来。

先帝驾崩的余波,渐渐消散。

只有少数的长安居民,才会在偶尔的时候,缅怀先帝在位时的日子。

现在,长安的百姓,俱都被两件事情,吸引住了。

其中一件,是朝廷下诏,下个月重开考举,这一次,免除赀算限制,所有读书人或者自认为自己是文化人的,都可以参考,只要通过总共三轮的考试。

就可以成为光荣的汉室官员了。

虽然绝大多数的人,都可能得从百石的吏员开始干起。

但,这次录取的规模,将空前的庞大。

根据小道消息,这次,天子要录取三千人以上的官员,用来充实关中各县的衙门以及九卿有司。

一个很明显的预兆就是,前不久,天子制诏,收回了关中七十二县,所有县令任免亭长、廧夫、游缴、刑曹吏员和税吏的权力,今后,这些官吏,将由左相国太尉周亚夫以及御史大夫晁错、太仆袁盎、内史田叔共同商议委派。

虽然说,很多读书人,都是冲着上次考举的士子们如今光明的前途而来,没几个真的愿意去做什么地方上的吏员和有司衙门的属官。

但对没什么根基,也没什么背景,更无名师指导的多数芸芸众生,中小地主家的孩子们来说。

有个官当就不错了!

还挑三拣四做什么?

反正,如今的长安城,可谓是人满为患。

盯着天子近臣位置的诸子百家传人以及贵族世家子弟,和能混个官职回家交代或者想‘赌一把’的草根阶层,纷纷云集长安。

一时间,长安城之大,都有点拥挤了。

每天,各条街道,车水马龙。

来自五湖四海,准备备考的士子们,往来穿梭,拉关系的拉关系,走后门的走后门。

至于草根们,也自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方式。

他们或穿梭在那些贵族名家弟子的身边,拍马屁的拍马屁,逢迎的逢迎,有志气的,也不会拒绝一位贵族子弟高价开出来的招募条件,暂时给这些家伙打工,或整理文案,抄写各种文稿、书信,或做一些宾客、食客的工作。

但更多的草根,就没那么好运了。

他们只能在长安城里,找一份临时工作,靠着带来的微薄的盘缠,艰难度人。

有人坚持了下来,也有人不得不放弃。

但,对所有人来说,考举,都是一个美梦,一个改变他们人生未来前途的机会。

在这样的喧哗之中,公孙弘,带着两件简单的行礼,来到了长安城。

他举目四望,只见长安城中,到处都是拥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