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6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产,卖儿卖女,甚至逼死,又与他们何干?

而发展到现在这样遍及全国的摊派加派,刘彻觉得,倒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喜欢这样干。

不然,晁错、赵禹甚至张汤的态度,就不会那么奇怪了。

只是……

你不干,别人都在干!

这就好比在一个考场里,其他考生都在作弊,你不作弊,那就只有等着被淘汰!

一个很显然的例子就是,前丞相故安候申屠嘉,两袖清风,清廉一生,最恨贪污。

但面对满朝上下蔚然成风的贿赂之风,甚至连宫廷中都兴盛无比。

纵使是丞相,他也有心无力,只能保证自己不贪不拿。

这么想着,刘彻深吸了一口气,回头望着太庙(太宗孝文皇帝庙)的方向,刘彻摇了摇头。

说起来,官风世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局面,他的那位皇祖父,起码要负一半责任。

当初,将军张武贪污受贿,证据确凿,人赃并获。

结果,出于收买人心以及显示自己胸襟的考虑,先帝并未严惩张武,反而,赐金,说要‘以愧其心’。

说到底,其实是护犊子罢了!

谁叫张武是跟着先帝从代国到长安的老臣子,几十年鞍前马后的伺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张武究竟有没有‘惭愧’‘内疚’‘悔恨’,刘彻不知道。

但刘彻只知道,从哪以后,贿赂之风愈演愈烈。

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各衙门的办事官员,谁没拿过钱,谁没接受过贿赂?

便是宫中的宦官,收起贿赂,也是有恃无恐。

大家都在想――和尚摸得,贫道就摸不得吗?

张武能贪,哥自也能贪!

张武之外,邓通,就是另外一个榜样了。

邓通这个先帝的宠臣,以宦官之身,监管皇室铸钱,搞到最后,天下铸钱,一半姓吴,一半姓邓……

有这样两个榜样在,不贪不拿的官员,自己都会觉得自己傻……

刘彻摇了摇头,局势发展到现在,便是他,一时半会,也没什么章程。

“只能等我即位后,慢慢清理这些烂摊子,历史遗留问题了……”刘彻心中思索着。

现如今的话,刘彻只能做到,严惩河南郡上下,杀鸡骇猴,希望其他地方的官员们能收敛那么一点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刘彻坐上马车,在太子卫队的护卫下,朝着夜色下的章武候府而去。

现在,刘彻可不只想跟章武候沟通一下窦全的问题。

他更希望,这位先帝的智囊,能教他一个至少让官员们,不敢再这么肆无忌惮的办法(未完待续)

ps:咳咳,抱歉这么晚才更……

主要是今天又打了一次氨基酸……

因为天气太冷,打不快,结果,一瓶氨基酸打了十几个小时,几乎是一滴一分钟……

不过这样的话,我大概能保证明年不会被什么感冒什么的困扰了……r655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三百五十五节 决定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刘彻抵达章武候侯府时,正是华灯初上之时。

章武候窦广国最近数年,迷恋上了求仙问道,静养修仙,因此,章武候侯府,被迁移到了长安城戚里的一个偏僻角落。

侯府四周,栽满了松柏,道路两侧,更是种上了许多兰花。

虽然还是冬天,万物枯寂。

但,侯府被隐隐绰绰的松柏围绕,远远看着,确实有那么一丝仙家的味道。

刘彻刚下车,早在门口迎接的窦广国长子窦信就立即迎上前来,拜道:“臣信奉父命恭迎家上驾临,伏维家上金安!”

“大人快快请起……”刘彻连忙扶起窦信,满脸笑容的道:“都是一家人,何必多礼?”

窦信看上去有些呆板,他唯唯诺诺的应了一声,哪里敢把刘彻的客套话当真,低着头道:“家上,请,臣父在正厅等候!”

刘彻点点头,嘴上却道:“岂敢劳长者等候,实孤之过也!”

“当得!当得!”窦信陪着笑,将刘彻请入侯府。

这次刘彻过来前,章武候府就已经知道,太子过来是做什么的了。

似这种事情,刘彻也不会傻到搞什么忽然袭击,自然是让王道报备过了的。

进了章武候府,来到正厅,刘彻就见到,当代的章武候窦广国,坐在上首的位子上,闭目养神,嘴里喃喃念着些不知道是什么内容的东西。

自从当年,竞争丞相大位失败后。这位君侯,就彻底放弃了在政治上的努力,转而潜心修仙。学起了留候当年的架势,很少过问政事。

但没有人敢忽视这位君侯在先帝、太后以及当今天子面前的影响力。

毫不夸张的说,章武候一句话甚至就能决定政策的走向。

刘彻理了理自己的衣冠,上前,以晚辈的礼节,拜道:“小子彻恭问舅祖父大人安!”

窦广国闻言,微微睁开眼睛。轻声道:“太子来了啊……”

他的声音不算大,但相当清澈,只是他大概还没从修仙的节奏里走出来。因此,腔调有些怪,让人听着感觉有些别扭。

刘彻连忙躬身道:“小子星夜前来,打扰舅祖父清修。罪过。罪过!”

窦广国呵呵一笑,站起身来,一挥衣袍,道:“谈不上打扰,只是,臣近年潜心清修,不再过问俗事,因此。太子若是有事,可与臣子信商议。臣一概没有异议!”

刘彻闻言,立即就知道,窦广国心里面估计有些不满。

想想也对,窦家本就人丁稀薄。

窦太后拢共就两个兄弟。

长兄窦长君命不好,没享多少年福就死了,只留下一个儿子窦彭祖。

幼弟章武候窦广国,早年与窦太后失散,直到窦太后当了皇后,才得以团聚,吃尽了苦头,而且,子女也生的不多,一共就两子三女。

其他像什么窦婴啊,窦全啊等等,其实都是些旁支。

但即使算上这些旁支,整个窦家,成年男丁也不过十来人。

刘彻跑过来,要为自己的臣子出气,要商量协商对付其中一个。

窦广国心里要能高兴才怪!

想想前世窦婴捅了那么大一个篓子,窦太后后来都能原谅,还将之扶到丞相之位,刘彻大概就能猜出窦广国心里的想法。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宗族,大于天。

好在,这个时代,连公羊派都还不曾真正成为主流,提倡亲亲相隐的谷梁派,自然还在玩泥巴。

这个事情,若是换到成帝元帝时期,刘彻休想如此轻松!

只是,这老人家发脾气了,自然是要哄的。

刘彻满脸堆笑,搀扶着窦广国,陪着小心,道:“舅祖父大人言重了……这江山社稷,也有您的一份心血在里边呀!”

刘彻感慨一声,道:“当初,先帝那封‘天下治乱,在朕一人’的诏书,不正是您的建议吗?错非舅祖父大人建言,汉家江山,安有今日之盛?”

这却算是挠到了窦广国的痒痒处。

当年先帝时,自中六年起,诸般诏书中,就有着这位君侯在影子在幕后策划了。

作为先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