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恩,在判决纪氏族灭之后,下诏恩赦其全族死罪,恢复爵位如故,如此一来,法律的尊严得到了维护,而天下孝子贤孙,不需为之烦恼,可谓两全其美!”
主父偃说完,深深的匍匐在地,颤抖着道:“伏维家上明断!”
刘彻听完,却是双眼放光。
这个办法,真是不错!
“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刘彻挠挠头,也不禁有些懊恼,太给穿越者丢脸了!
“看来,是我被固定思维所束缚住了……”刘彻心里自省着。
他知道,自己是钻了牛角尖了。
此刻,听完主父偃的话,他眼前就豁然开朗了起来。
这个事情,这样解决,确实是最佳的办法。
即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不会导致一个恶例存在,成为类似天朝南京老太跌倒案那样的可怕之事。
于是,刘彻起身,对主父偃拜道:“卿真高才也,孤深为佩服!”
主父偃连忙回拜:“不敢,为家上效死,臣的本份!”
心中却是即激动又幸福。
激动的是,这么长久以来,一直看着张汤等人风生水起,甚至后起之秀商容、义纵、杨毅等人都骑在他头上去了。
这让主父偃长久以来,有着莫大的心理压力。
这一次,他终于在太子面前,证明了自己,证明了他主父偃,不是打酱油的,他主父偃也是不亚于汲黯、张汤等人的英雄!
主父偃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以后,会用更多的事实来证明,家上选择他,没有错!
他主父偃,一定要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让那些过去看不起他,侮辱他的人知道,他是苏秦、张仪一般的人物,注定要名留青史,名动古今!
而他幸福的原因,却是因为,家上竟因他一言,就屈尊而拜。
他主父偃何德何能?
竟蒙储君,未来的天子以国士相待!
“吾必以国士报之!”主父偃在心中暗暗发誓!
刘彻却是笑着道:“卿大才,孤早已知矣,然,卿竟能有如此急智,此孤之所未料也,这一拜,卿当得起!”
刘彻当然知道,要用人,就得舍得下本钱,就得给人才一个好的待遇和相应的地位。
古人招揽人才,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吴起为士卒吸脓。
都是一种收买人心的策略。
而他,要做的比那些人更加出色,这样,才能让臣子为他的雄心壮志和野望,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于是,刘彻郑重的再拜:“我汉家制度,功必赏,过必罚,不使有功之臣有唏嘘之叹,自即日起,孤拜卿为家令丞,秩比八百石,赐金五十,绢布百匹,许卿萌一子为郎,以酬卿功!”
刘彻这话一出,其余五人,纷纷震惊。
主父偃有功,这是事实!
但用的着如此重赏吗?
升职加薪还萌其子,这是酬谢斩将夺旗之功啊!
但却无人会有异议。
众人心中都在悄悄的想着:“主父偃有这样的功劳,就被如此重赏,若我等以后立功,以此例……嘿嘿……”
一个个顿时干劲充足,精力充沛。
这世上,再没有比重赏,更加能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事情了。
就连后世的大集团,不也是拿出干股和分红来激励部门主管吗?
刘彻看着众臣的反应,心里点了点头。
这也算是一个千金买骨的试探吧!
最重要的是,刘彻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一个比一个难。
不重赏激励臣子,难免会有人懈怠。
只有足够的激励,才能激发众臣的斗志,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卖命。
若最终能实现点开大航海天赋树,横扫匈奴,制霸中亚,殖民印度的野望,刘彻,不吝啬在印度与中亚,为有功大臣,裂土封王!
正如西周的统治者一样。
刘彻一直认为,后来中国版图之所以再难拓展,不再如周时一样,发展迅猛,主要原因,还是动力不够。
西周分封诸侯,像楚、吴、越,都是封在蛮夷之地。
而几百年后的今天,当初的蛮夷,如今已为中国。
西周虽亡,而华夏不灭,中国永存。
是以,分封有功大臣、大将,在中亚与印度殖民甚至草原之上。
千百年后,或许汉朝不在,而中国,却永存,华夏文明,永不落!
当然,中国本土,是绝对不会分封的。
就如现在的汉室,其他地方可以分封彻侯,但关中,绝不裂土!
这样,最低限度也能保证,本土不会分裂!
只是,这个事情,他不会随便说。
至少也要等到击败匈奴,经营西域时,才会拿出来,激励将士的斗志,鼓舞士气。
这样想着,刘彻就起身,对主父偃道:“此策,卿所献,孤也不占卿之功,卿就在这里,写下奏疏,然后由家令陈奏御前罢!”
这个风头,刘彻不想出。
还是让主父偃去冒头比较好!(未完待续)r655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三百三十三节 灭亡 1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丁亥年十二月甲子,梁国,下邑。
这时,已经时深夜了。
下邑的汉军,却一个个紧张无比,许多新兵,战战兢兢的拿着刀枪,站在箭楼和寨墙上,望着远处,那一望无垠的火把海洋。
远处,吴楚的军营之中,喧哗声,喊杀声以及鼓噪声。
深深的吓坏了这些初次上阵的新兵。
好在,每一个新兵身边,都跟着一个目光坚定,步伐沉稳的老兵。
在老兵们的呵斥下,这些新兵才勉勉强强的站稳了脚跟,哆嗦着拿着刀枪,警戒着远方。
但,即使如此,下邑的汉军,依旧有些人心惶惶。
毕竟,在下邑,只有不过三万汉军,即使加上本地的民壮以及地方的郡兵,统共不过四万。
而对面,是三十万之多的吴楚联军。
而且,是已经被逼到绝路,要拼死一搏的亡命之军。
自古以来,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吴楚逆军,却是比归师更可怕的死军!
巨鹿一战,项王破釜沉舟,号称天下无敌的秦军,灰飞烟灭。
淮阴侯列阵于赵国,背水一战,没有退路的汉军,爆发出超乎想象的战斗力,曾经击败秦军,横扫天下的楚军,灰飞烟灭,项羽心腹爱将龙且战死。
这两个例子,汉家军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人人都知道,当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被逼到绝境时,那一定能爆发出超乎想象的战斗力。
而且,这两个过去被无数人传唱和复述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之中,还在不断加深汉军的不安情绪。
更让人不安的是,吴楚联军的火把海洋连绵数十里,就像一头巨大的狰狞怪兽,张着嘴咬过来。
所有人都在心中打着鼓,吴楚联军,会从哪里进攻?会怎么进攻?
这个时候,从伍长到都尉、司马,所有的军官都将视线投向下邑城外的中军大帐,希望,太尉能给出一个方向。
在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定心丸,一个能消除他们恐惧、不安与疑惑的命令。
军中军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