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
楚王能接受,秦王能接受,难不成到现在反而没人能忍了?
要说脾气,谁没有个小性子?
刘彻自认为自己心胸还是很宽广的。
杨毅却是喜滋滋的道:“诺,臣知道了!”
其实,墨家没有儒家所说的那么可怕。
作为一个西元前的思想学派,虽然圣母了些,超前了些,但本质上,这还是一个基于封建社会的思想派系。
墨家也是讲忠孝仁义信的,当然,墨家的忠孝仁义信跟儒家提倡的那一套,基本上是南辕北辙。
……………………………………
将杨毅安顿下去,同时让王道带他去熟悉思贤苑的各种作坊后,刘彻就来动身前往未央宫,向皇帝老爹报备此事。
出乎刘彻的意料之外,他的皇帝老爹只是哦了一声,就没了下文了。
害的他精心准备好的说辞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面。
刘彻却不知,汉室的太子招徕五湖四海的豪杰,这本就是汉室建储的思想。
墨家虽然不怎么受主流舆论喜欢。
但却也不是明令禁止的邪教一流。
人家,也是属于朝廷承认的合法学派,可以自由游学、招收门人。
除了儒家会对墨家反应比较过激外,其他学派,其实无所谓……
像法家,秦代法墨农杂就合作的不错。
黄老派讲的是不违法,你把天捅出个窟窿也懒得管你。
而此时的儒家,满朝上下,除了几个博士外,真没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了。
是以,刘彻招募了一个墨家门徒这件事情,在大多数人看来,不过是太子年轻,好奇心强,什么都想见识一番。
现在,朝野舆论还是对刘彻这个太子很喜欢的。
想想看,这个太子一不乱玩女人,二不带人到处乱跑,踩坏庄稼,三不在闹市杀人。
反而是一本正经的做着太子该做的事情。
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平易近人,不该做的事情,一件也没做。
你还能奢望更多吗?
当然,儒家自然是差点气的掀桌子了。
几个在长安的老派儒生,在听说了此事后,气的晚饭都多吃了一碗……
然后,这事情就像一粒石子掉进湖面,起了点涟漪后,迅速归于平静。
甚至就连出身儒家的颜异也表现正常,并没有因此来找刘彻抗议。
害得刘彻疑神疑鬼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感情,在大多数人眼里,刘彻只是找了一个技术官僚而已。
墨家远离政治五十几年了,许多人甚至都忘记了墨家的主张和理想……
最重要的是,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前线的吴军动向,没什么闲工夫来关心太子是不是找个另类的墨家门徒……
刘彻明白了这些事情以后,也是长出一口气。
“儒墨法黄老农……”刘彻看着自己的臣子结构,嘿嘿的笑了起来:“这算不算天下英雄尽入吾瓮中,诸子百家皆为我所用?”r1152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三百一十七节 对未来的准备!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转瞬,已是十一月了。
当刘彻看到殿前的台阶上那一层薄薄的白霜之时,他才醒悟过来。
严冬,来临了。
西元前的冬天,比后世更冷。
尤其是早上,气温常常低至零下,呵气成冰。
刘彻深吸了一口气,撮了撮手,向着甲观的阁楼走去。
当他到达甲观时,汲黯已经在哪里等着他了。
“家上!”汲黯跪下来,将几份竹简呈上:“这是您要的自汉季以来,史官气候记载!”
刘彻点点头,接过那几卷竹简,自顾自的坐下来,看起来,一旁的王道连忙让宦官烧起炭炉,室内的温度,慢慢回升。
刘彻拿着那几卷竹简,逐一的看下来。
眉头越来越皱。
汉室的史官,相当尽责,他们会记录所有反常或者异常的气候与变化。
自刘邦定都长安,至今五十四年,关于这方面的记录就没断过。
加上,保留下的秦代记载。
一副最近六十年气候变迁史就展现在刘彻面前了。
简单的梳理了一下,刘彻的眼睛,已经仿佛看到了整个世界,正在渐渐寒冷起来。
“秦始皇九年,夏四月,大寒!路有冻死者!”
“吕后二年,夏五月,谷口雪雹!”
“太宗孝文皇帝五年,夏六月,大雪!”
以及今年,衡山国的特大雹灾。
在过去的记载中,甚至已经出现了类似六月飞雪的反常气候,在这个时代,科学不彰,人们自然以为是上天震怒。
但刘彻却清楚。
这是受到小冰河周期的影响。
全球变冷!
现在的关中。还能看到柑橘、滚滚,遍地的竹林。
然而,在二十年后的元光元年。刘彻前世最后一次来到长安时,他记得很清楚。当时,关中的竹林出现了大范围的枯死现象,现在还很常见的滚滚,再难觅踪迹,上林苑的柑橘树也不再繁盛。
作为穿越者,刘彻很清楚,这是小冰期影响下的全球气候变冷。
小冰期开始的信号是如此强烈而明显。
以至于刘彻甚至还能从另一个方向,获得预兆。
最近。刘彻让人编纂《新神农》,收集了大量秦代的农业技术书籍。
其中包括了《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秦代种植冬小麦的时间,是在霜降后的第十天。
而现在,关中冬小麦的播种,是在夏至后的第七十天。(注1)
也就是说,战国时期冬小麦的播种时间,比现在要提前大约一个节气,而现在的冬小麦播种时间,至少比后世的播种时间早了十天!
这是全球变冷的铁证,也是小冰期即将再次到来。席卷全球的预兆。
而这次小冰期,从开始到结束,将持续数百年。摧毁现在的汉室,王莽的新朝,刘秀的东汉,导致三国纷争,五胡乱华,直至隋代再次统一。
对整个中国产生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深挖洞,广积粮,备饥荒!”若刘彻只是一个普通的士绅地主,他会这么选择。并将这个教训留给他的后人。
但他是这个国家未来的统治者。
于是,他就只有一个选择。
“王道。传令,召集孤宫中四百石以上官吏议事!”小冰河即将到来的事实。就像一柄悬在刘彻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袵!
可见,当时的情况糟糕到什么地步了。
几乎可以说是,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边缘!
在此时,在座众人,只是想起那段黑暗的时间,就不由自主的冷汗直冒。
对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此时的知识分子来说,被发左袵。就是他们最恐惧的噩梦!
这一点,不分派系无论立场。都是如此!
于是,在刘彻的循循善诱或者说恐吓之下。大臣们,终于意识到,现在,在他们面前的是什么样的敌人。
如今,这个恶魔再次出现了。
而刘彻的手下,面对这个事实,反应,却各有不同。
张汤、宁成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