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但不能不知死活。

立威的对象,必须要好好选择。

什么样的人最适合拿来立威呢?

刘德思索了许久,发现有两种人最是合适。

一种是家道已然中落,偏偏却不知死活的欺男霸女,横行长安;

另外一种是忠厚老实,就算被抓了小辫子,也不会怀恨于心,只会反思自己过错的人。

而这两种人,长安都有。

“张汤!”刘德拉着张汤的手,郑重的道:“我现在有一事,托你去办,你能否保证办的漂漂亮亮?”

张汤终究是太年轻了,见刘德对他如此期待,满脑子都是冲劲,拜道:“请殿下吩咐,下臣必不令殿下失望!”

不过也怪不得他。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本就是如今这天下无数年轻人的野望。

以他的年纪,能得到一位皇子的信赖,并视之为亲信骨干,哪里还能冷静?

“我听闻辟阳侯早有不臣之心,暗中与外藩勾连,你带些人给我盯住他!”刘德淡淡的吩咐着:“若拿到证据,无需请示,直接拿下!”

这却算是重生的一个小福利了。

前世之时,这一任的辟阳侯大约也就是这个时间点前后被人发觉暗中私蓄武士,私藏甲胄,且还跟吴王刘濞有密信往来,于是丞相申屠嘉命令廷尉前去问罪,廷尉车马未到辟阳侯府邸之前,那位辟阳侯就自杀了。

即知道此事,刘德自然毫不客气的跳出来摘桃子了。

“殿下,下臣该以何种名目监视辟阳侯?”张汤低着头问道:“下臣不过百石官吏而已,要逮捕一位彻侯,实在力有未逮!”

“这个你不需焦急……”刘德自信的道:“我命你为槐市令的原因就这里了,辟阳侯私蓄武士与甲胄的证据,就藏在槐市辟阳侯府名下的几个商铺密库之中,你发觉了辟阳侯图谋不轨的证据后,直接以市令身份将之逮捕就可!”

汉室的市集官吏,在所属市场中地位是超然的。

根据刘邦发布的法令,市中的市令、市丞甚至是不入流的士卒,都有权在市中逮捕任何他们认为有嫌疑的人,但凡敢阻挠的,统统要被治罪。

汉室立国数十年来,已经有十几位彻侯因为在市集中冲撞市吏,而被廷尉问罪,或削了封地或处以罚金甚至还有人因此被剥夺爵位。

而这辟阳侯在前世被人发觉私藏甲胄的地方,正是在槐市的他名下的商铺里。

后来,官府从他的商铺里搜出了重甲五十副,大黄弩四把,其余兵器无数。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案要案!

根据汉律,私人可以合法的持有自卫武器,包括刀、剑及弓箭。

但是,制式重甲、弩禁止任何人私自持有。

一旦发现,即可视为谋反。

前世周亚夫被治罪,是因为他儿子卖掉了五十副甲胄。

而这辟阳侯不止藏了甲胄,还藏了大黄弩,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大黄弩是汉军禁军精锐才会配备的战略武器,强度高达十石,有着超远射程,甚至能在三百步远射死敌将。

私藏这种利器,不是准备造反,难道是过家家?

想到这里,刘德又叮嘱张汤道:“卿乃我所重之臣,将来还要托付大事,不可大意,查抄之时不要身先士卒……”

那大黄弩可不是吃素的,一箭发出,百步之内就算穿了重甲,也要被射穿。

刘德可不希望好不容易找到了张汤,结果还没用几天就殉职了。

张汤却是感激的拜道:“殿下厚遇,下臣万死以报!”

在这个时代,能碰上一个看重自己才华,不吝简拔,投以信任的主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不说别的,长安城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怀才不遇的士子与读书人,每日往各彻侯勋臣府邸投递诗赋、策文,但很少有人被重视,所投策文与诗稿,常常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张汤过去曾认识不少这样的朋友。

因此,此时他是真的对刘德感激不尽,发誓效忠了。

“我再给卿五百金,其中两百金,卿自用来安顿家小,购置宅院,剩余三百金,卿拿去招募人手,整顿槐市上下!”刘德拍拍手,就有两个下人抬着一个箱子出来,刘德把箱子打开道:“我汉家向来不吝啬厚遇人才!这些,你先拿去用,不够再与我说!”

说这话的时候,刘德的心都在滴血。

五百金!

薄皇后给他的一千金就这么去了一半!

但是,这些都是必要的开支,不花不行。

没有钱,张汤去了槐市,肯定是打不开局面的。

他张汤虽然厉害,但到底也不是三头六臂的神仙,没有钱来赏赐属下,并招募能干之人,根本不可能让那些胥吏听话。

况且嘴巴说虽然能让人一时感动,但时间长了,嘴炮就会被人看穿。

历来要维持一个政治团体的团结与高效,领导者的才能与威望是其一,不吝钱财,厚赐手下,是其二,严肃纪律,制定规则是其三。

所以,史书之上常有人称赞某位明君:功必赏、过必罚。

类似刘德这样的还没有威望与声明,不过都是恶疾。

------------

第三十九节 张汤的野望 4K大章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张汤拿了刘德所赐的五百金,回到家里,将钱交给老母亲王氏,道:“母亲大人,这些钱帮我找个地方藏起来!”

汤母今年四十余岁,但脸上已经爬满皱纹,头发都花白了。

张家虽然不是什么穷苦人家,曾经更是官宦之家。

但张汤的父亲在世之时以廉洁闻名,从不收受贿赂。

因而,尽管曾经一度官居长安丞,有着八百石的秩比,但张家靠着那点俸禄确实也只能勉强度日。

特别是前年汤父染病去世,更是将家里最后的一些积蓄给耗尽了。

汉室传统讲究侍死如奉生。

意思是先人死后在地下必须要享受跟生前一般的待遇。生前的吃穿用度,墓葬里都必须配齐。

不如此的话,就会被人指为不孝。

所以当先帝孝文皇帝在遗诏中命令不许厚葬后,全天下都感动了,都觉得这是位明君,诸侯大臣甚至共上奏疏,请求为先帝立庙,更尊为太宗皇帝。

只是,先帝虽然带头想要移风易俗,这又谈何容易。

民间根深固蒂的厚葬思想影响着每一个人。

诸侯王下葬时金缕玉衣着身,黄肠题凑为棺,墓室大气磅礴,与生前的王宫无二,各墓室里更是堆满了生前所用的器物与珠宝、黄金制品。

彻侯勋臣去世也不例外,开山凿墓,将大量的财富堆积在墓室里,若是武将,则随葬车马、宝剑、甲胄、弓箭,文官则陪葬生前所著之书,拟过的公文,喜爱的古籍和大量的丝绸、铜钱与各式精美漆器、铜器。

像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