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9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赖在位置上,说什么都不肯下去。

死在郡守、九卿甚至三公位置上的官员,不知几何。

但老家伙们赖着不走。下面的人就没有了上升空间。

毫无疑问,长此以往,对国家是不利的。

在另一个方面来说。在封建社会,老资格的元老大臣,经验丰富,理论扎实。虽然年纪大了。精力大不如前,但他们的能力和经验摆在哪里。

若就这么闲置,毫无疑问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是以,刘彻其实以前也想过弄出一个类似中顾委的机构。

一则收买人心,团结大多数的官僚权贵阶级。

二则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老臣的名望和资源,使之不至于闲置、浪费。

三则,给某些赖着不走的家伙一个下台的台阶,给年轻人腾出施展拳脚的舞台。

但本来这些是刘彻准备自己上台后推行的一个政策。用来施恩的。

此时,却因为申屠嘉的缘故。只好提前拿出来。

…………………………

两天后,太子家令汲黯以及太子率更令,廷尉刑曹令吏张汤联合上奏天子:故两千石及九卿三公,勋臣名将,有功社稷,德高望重,请立为顾问,议论国政,拾遗补缺,以合汉尊老之本。

天子制曰:可。

于是,无数人喜极而奔。

尤其是那些在过去的政治斗争中被闲置起来的老家伙,忽然发现,自己迎来了政治生命的第二春。

这顾问,虽然没有秩比俸禄,只有一个‘从两千石’的待遇。

但,单单是能直接上书天子,这一条,就足以令人兴奋。

最起码,有了这个权力以后,小猫小狗什么的,就再也不敢招惹一个有着顾问的家族了,不然,人家一怒之下,上书天子,告御状,谁来背锅?

于是,此事,立刻就压过楚王刘戊的**丑闻,成为丁亥年汉室的第一大焦点。

短短两三内,这个新的顾问职位,掀起了一场连始作俑者刘彻都未曾想到过的热潮。

齐、赵、胶东、胶西、城阳、衡山诸王次第上奏,表示坚决拥护长安设立顾问的决定。

至于彻侯们,则早就炸锅了。

许多人纷纷递了帖子,请求拜见太子。

权贵官僚阶级们的反应,吓坏了刘彻。

吓得他赶紧躲到上林苑,只有那些实在推脱不过的人,刘彻才不得不见了他们一面。

譬如,南皮候、章武候这样的巨头。

事实证明,哪怕是已经埋头沉迷于修仙,不问世事的世外高人,章武候窦广国,其实心里也还是放不下权柄。

不过话又说回来,窦广国挺冤枉的。

在他之前,薄昭能堂而皇之的被拜为车骑将军,早远一些的吕后外戚,更是权倾朝野。

在他之后,田蚡什么的,也能披着一个外戚的马甲,做太尉丞相。

偏偏就他这一代外戚,想出仕,各种喊打喊杀,朝野一双双虎视眈眈的眼睛,全都盯着他们兄弟,从诸侯王到大臣,几乎天天在他们兄弟耳边念叨什么吕氏殷鉴,动不动就拿薄昭的故事出来恐吓。

搞的这位本来可以过一次丞相瘾的国舅只能埋头修仙。

一直要等到刘彻这个孙外甥抛出一个顾问的提议,才能堂而皇之的在政治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送走窦广国和窦长君,刘彻这才敢稍微伸了一个懒腰。

没办法,这两位巨头,虽然没干过三公九卿,但论地位,却根本不比丞相什么的轻。

这两位,跺跺脚都能让长安颤抖。

更何况,辈分比刘彻高了足足两倍,就连刘彻的老爹见了,也要毕恭毕敬,以长辈相待。

好在这两位不怎么干预政治,一心埋头修仙问道。

今次,他们能主动来见刘彻,还是刘彻送了一个顾问大礼包,加上有助于他们修炼的人参,这才让这两位屈尊降贵来见刘彻一面,勉励一二。

否则,就是长安闹翻天,他们也未必肯动。

“这次稍微玩大了一些……”刘彻挠挠头,想着:“不过还好有汲黯和张汤做缓冲,加之,这个事情利大于弊,可谓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提议,所以,我此刻还能稳坐钓鱼台,但以后,这风头,尽量还是不要出了,安安心心的在这上林苑种田,攀科技树吧!”

于是,他起身,朝着不远处的一个宫殿而去。

在那个宫殿里,此刻,从少府抽调过来的数十名农稷之官,正在等着他的到来。

说起来,这次少府能这么快的就按时把这些农业技术官员抽调给他,还是刘彻的那个顾问的提议的缘故。

现任少府令岑迈,眼看就要到点了。

汉室非三公,基本上七十岁左右,就得退下来,除非有天子慰留。(注1)

而岑迈已经六十好几了,不出意外,明年就得挪窝。

而刘彻这个顾问得提议一出,等于让岑迈多了一条退休后参与政治的途径,甚至,可能借此东山再起,也未可知!

毕竟,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于是,投桃报李,少府衙门这次难得的高效准时了。(未完待续。。)

ps:注1:西汉退休致仕,法定是七十岁。

这是根据从先秦时代的传统定下来的。

礼记中说:大夫七十而致仕。

到了西汉,这就成了公认的退休年纪。

并且已经形成了制度。

像是石庆、田叔,都是在这个制度的规定下,到点了自动退下来的典范。

另外~昨天最后一章中,申屠嘉限制公款吃喝的记载来源于汉书。景帝纪。

嗯,今天基本确定更新字数不少于昨天,估摸着突破有难度,但维持不难!r752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三百节 调校手下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少府调来的农稷官员,一共五十七人。

全部都是少府衙门下头的各个皇庄的管事以及上林苑的畜牧之官。

按照刘彻的要求,这些人,全部都有着二十年以上的农业经验。

此时,这些人俱都在按照刘彻的要求,在颜异的带领下,钻在故纸堆里,整理和编辑自秦以来的农家典籍,包括但不限于已经成书的那些。

为了编辑出一本西汉版本的农业技术百科全书。

这次,刘彻是下了血本了。

光是拨来的钱款,就足足上百万。

更把少府衙门关于农稷的档案以及石渠阁里被归类到农稷的竹简,几乎都搬了过来。

整个大殿,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竹简。

像小山一样堆放着。

二十多位太子宫的低阶文官,像舍人什么的,也都来帮忙抄录和整理这些文档。

刘彻走进来以后,颜异连忙起身相迎。

至于其他人,则依旧埋头在工作。

“怎么样?”刘彻拉着颜异走到殿外,问道:“与诸农稷同僚相处的任何?”

一边说,刘彻还一边观察着颜异的表情。

让颜异来负责修订《新神农[》,刘彻是故意的。

为的就是测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