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1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回答了。

按道理,刘荣觉得再怎么样也轮不到刘德跟他许愿许诺啊。

但是,这么好的条件,刘德没有任何条件的就愿意帮忙,刘荣感觉,要是错过了这次机会,他可能这辈子都会跟刘非窝在常山那个地方,天天看着太行山发呆了。

刘德现在已经没有空理会刘荣了。

因为这时候,对面的天子仪仗开始渡河了。

当此之时,长安有一个已经在后世消失的奇观。

那是渭河三桥。

想要横渡渭水,进出长安,这三桥是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特别是天子仪仗这么庞大的队伍,想要靠渡船来完成运输,基本不可能,只能人马从桥上过,而其余杂物、侍女宦官,和辎重由槽船运载——本来他们也能走桥的,但是,因为渭河三桥是木石结构的大桥,考虑到要尽量减轻大桥的负担,所以,辎重与不太重要的其他侍女啊底层宦官都是乘船。

此刻,首先开始渡河的就是这些辎重与侍女。

然后,打着黄盖的天子仪仗也开始缓步走上了对岸的渭河大桥。

天子回京恭迎仪式,正式开始了!r1152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两百四十九节 从今天起做太子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天子回京,百官恭迎!”

随着一声呼号,刘德与在场军民官员贵族全部跪下来,恭迎自己老爹归来。

远处的大桥上,数百名鲜衣怒马的骑士,五骑一列,并排缓步策马从桥上徐徐踏过,苍凉而悠远的号角声响彻着天地,鼓乐齐鸣,节牦飘扬,场面庄严肃穆,气氛凝重。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在这些骑士身后,两辆一排并排行驶的战车。

这些战车虽然早已经被历史所淘汰,在军事上失去了价值,但在礼仪场合上,特别是皇室的礼仪场合上,还是很常见的。

战车嘎吱嘎吱的碾过桥面,然后跟着骑士们在渭河岸边散开,列阵。

一如春秋时期,周天子出巡归来之时的场面。

等他们列队完毕,大桥的另一侧,庞大的天子卤薄仪仗开始动了起来。

乐声因此一变,变成了天子御用的韶乐,编钟大响,鼓声隆隆。

刘德回头对刘荣与刘阏道:“与我一同前去恭请父皇圣安……”

“诺……”刘阏与刘荣应了一声,然后跟着刘德向前走去。

穿过南军组成的人墙,刘德来到了那座横跨渭水两岸的宏伟大桥底下,静静等着自己老爹的法驾下桥。

刘德稍稍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座大桥,不得不赞一声秦代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工程施工能力。

刘德现在眼前这座大桥,叫做东桥,与中渭桥、西渭桥合称渭河三桥。

始建于秦国鼎盛时期,大概是昭襄王早期或秦武王晚期开始动工,耗时十数年,终于建成。

整座大桥横跨渭河东北两岸,是连接长安与渭河东岸的最重要的交通通道之一。

刘德眼前的东桥南北长三百余步,宽六丈,有七百五十个桥墩,八十八个桥孔,二百余根桥梁,在这个西元前的时代,渭河三桥毫不夸张的说,每一座都是全球土木工程的奇迹。

这三座桥的使用历史更是一个神奇的奇迹。

假如刘德没记错的话,自秦始建直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太宗柴荣之时,它们依然是长安的重要交通枢纽。

所以说,别跟秦人比质量。

秦人建造的建筑,每一个都是经过严格计算和科学设计的经典之作。

与之相比,后世的房地产商人们,每一个建的房子和修的桥梁,都是豆腐渣!

这么胡思乱想着,一刻钟之后,天子法驾缓缓从桥面上驶下来。

刘德连忙与刘荣、刘阏一同上前。

“儿臣刘德恭迎父皇回京……”刘德躬身拜道。

“儿臣刘荣(刘阏)恭迎父皇……”身后刘荣与刘阏的声音也几乎同时响起。

“陛下有旨,刘德殿下与二位大王上车入觐……”一个宦官走过来,对着刘德兄弟三人道。

“谢父皇……”刘德起身,当先一步,领着刘荣、刘阏兄弟上前。

那个过来的传话的宦官,却是趁着这个机会,偷偷的凑到刘德身边,低着头,沉声道:“殿下,奴婢徐金有礼了……桃候托奴婢向殿下问安……”

刘德抬头看了这个宦官一眼,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桃候刘舍?

什么时候刘舍这条老爹的狗居然会冲他摇尾巴了?

刘德表示有些不解。

但同时,刘德心里很清楚一件事情,刘舍是老爹的狗,无论如何,在还没有成为太子之前,与老爹的鹰犬尤其是刘舍这样的人保持距离,对他没有坏处。

当然了,也不能让忠臣孝子心寒啦!

不然,以后谁还敢投靠他。

于是,刘德就保持沉默,只悄悄的回以一个笑容。

同时呢,刘德心里也起了些心思了,章德好久没消息了,他得重新物色一个能给他通风报信的宦官,这个徐金,观察观察再说吧。

这么想着,刘德就已经来到了天子銮车之前,几个宦官蹲着身子跪在地上组成人梯,让刘德三兄弟踩着他们的身子,登上天子銮车。

然后,刘德就带头领着刘荣跟刘阏,掀开车帘,进了天子銮车内部。

一进门,刘德兄弟三人就乖乖的俯首在地,朝着高坐车厢内部最上方御座上的皇帝老爹叩首:“儿臣等叩见父皇,祈愿父皇千秋万寿!”

“平身吧……”十几天没见,天子刘启的声音洪亮了许多,只听得他淡淡的吩咐在车厢中伺候的侍从官道:“给刘德殿下和常山王还有河间王赐座……”

因为是天子车驾,所以,整个车厢内,别说是宦官了,就连侍女都没有一个。

能随侍天子左右的,全部都是文官武将,虽然秩比不高,都是郎官和侍从,但……刘德扫了一眼,能在皇帝身边任职的官员,几乎没有易于之辈,随侍左右的侍从与郎官中,刘德前世比较熟悉的面孔就有两三张,这就证明十几二十年后,这些人混出头的,起码都是两千石级别的重臣了。

至于其他人,也没几个是简单的货色。

譬如说,整个车厢中的十多个侍从官里,起码有七个是赀官体系中出来的。

所谓赀官,就是捐官的一种,大商人和大地主通过像汉室天子捐献一定数额的金钱,获得一个将子弟送到天子身边为郎官历练的资格。

在汉室,尤其是此时,地方豪强与大商人,最喜欢将自己的子侄甚至是嫡子送到皇帝身边历练。

一来增长见识,二来磨砺品性,三则培养能力。

这些商人弟子,通过在宫廷之中数年甚至十数年的磨砺,一旦获准辞官回乡,继承家业,因为有着在皇帝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