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8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句了。

刘安经过仔细观察后,觉得,或许张释之可以与他结盟。

若能得张释之这等天下知名大臣的帮助,鼓舞国中军队士气,历数长安天子无德之罪,可能还能跟荥阳的朝廷大军周旋一二。

于是,刘安又道:“再请吴使入宫来!”

如今,想要他去河东面圣,他是没那个胆子的。

万一周阳由招出了与他交易的事情,那么,他一到河东,估计等着他的就是廷尉的狱卒与文武百官共同会审的结局。

只能是横下一条心了。

因为,去河东,很大几率是死路。

不去,就是抗命,违抗天子,还不造反,那就是必死无疑。

只能横下一条心,与吴王联络,约定一同举兵,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但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丞相张释之必须坚决的站在他这边支持他一起反抗朝廷。

假如张释之不支持他,那么,他就只能乖乖的去河东,碰运气了。

对此,刘安是考虑的很详细的!

只有张释之支持他,他才有机会坚持到刘濞救援,否则,完全没有一丝可能。

没多久,王宫侍者就带着张释之走到刘安的王宫大殿。

“不知大王唤臣来有何吩咐?”张释之垂首拜道。

“丞相辅佐寡人已经一年有余了……”刘安想了一下,组织一下语言,道:“不知,丞相对寡人怎么看?”

张释之再拜道:“大王文思敏捷,聪慧过人,老臣以为实乃明主贤王也!”

刘安一听此话,心中暗喜不已,于是问道:“那丞相以为,长安天子与寡人相比如何?”这就是**裸的毫不掩饰自己不服的意图了。

张释之闻言,嘴角露出笑容,却俯首不让刘安看到他的表情,拜道:“老臣昏聩年老,安能妄断?”

刘安一听张释之这话,心里更是把持不住了。

“我就知道,刘启倒行逆施,天人共怒,连张释之这样的名臣都心怀不满了!”刘安心中激动的想着。

“长安天子以私怨,弃丞相于淮南,实乃昏君也!”刘安终于不再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直接对张释之问道:“前时,吴王遣使与寡人密约,共反长安,清君侧,匡扶社稷,不知老丞相以为寡人当如何回复?”

张释之听了,心中却是大喜过望。

他这一年多来的循循善诱与种种设计终于生效了。

自从贬到淮南以来,张释之就一直在想着怎么让天子不再计较他过去的得罪之处。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立功。

那还有什么办法比制止谋反,擒拿反臣更大的功劳呢?

于是,张释之拜道:“若大王欲与吴王起兵,老臣请为将,请大王赐虎符与老臣,老臣愿为大王先锋!”

刘安却不疑有他,兴高采烈的取出自己的调兵虎符,呈递给张释之,正襟而拜道:“国中军政,寡人尽托于丞相,请丞相为寡人定计!”

“诺!”张释之拿了虎符在手,心里狂喜不已。

有了这个这淮南国的兵权就到他手上了,刘安,等于就是一只待宰羔羊了!(未完待续。。)

ps:嗯,这一章定时到明天八点吧。

顺便说一下,历史上刘安就是这么简单轻松的被张释之骗走了虎符和兵权。

史记是这么记载的: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欲发兵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

刘安真是纯洁可爱的小白兔啊,也不看看张释之是谁。

明天后天会将这个星期的全部欠债还掉。

(.)ru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两百二十八节 第一次主持廷议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这一日,刘德正陪同着代王刘登游览吴山附近的风光。

这时候,王道悄悄走过来,在刘德耳畔耳语一阵。

刘德听完,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口气。

“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刘德在心中感慨着,回头对刘登拱手道:“王兄,父皇相招,请恕我失陪了!”

说完,他就登上王道带来的马车,急匆匆的朝着吴山上的天子行营而去。

当刘德来到天子营帐之中时,帐中已经坐满了两千石大臣与随行的校尉以上将军。

见到刘德到来,文武大臣纷纷起身相迎。

“殿下……陛下召集我等文武大臣,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窦婴走在刘德身旁,轻声问着。

“淮南王刘安被他的丞相软禁了……”刘德长出一口气,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啊……”窦婴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这样?”

是啊,怎么会这样呢?

刘德抬头望着帐篷的顶部。

只能说,刘安跟张释之都是在作死啊!

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以此时的情况来分析。

刘安被自己的丞相抓了起来,肯定颜面扫地,不论最终结果如何,他都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而张释之……

没有朝廷的命令,就私自软禁自己的君主。

怎么看,都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尤其是站在皇帝,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来看。这种臣子,要不得!

用后世人的思维是很难理解此时的统治者的思维模式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

当初,季布的舅舅丁公为项羽手下大将。汉高帝刘邦在彭城一战几乎全军覆灭,狼狈逃亡。

丁公奉项羽之命追击刘邦。

两者在彭城以西的原野短兵相接,刘邦几乎就要丧命于丁公之手,这时刘邦急了,使人传书丁公求情说:两贤岂相厄哉?意思就是说,您是英雄,我也是英雄。我们两个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呢?这对您没有好处,不如放我一马!

于是,丁公不管是出于养寇自重的心理也好。还是真的脑残了也罢,果然不再为难刘邦。

等到刘邦击败项羽,登基称帝。

丁公以为自己有功,就跑去邀功。结果被刘邦一刀砍了……

理由是:项王失天下者。丁公也。要‘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与之相反的例子是栾布。

当初,刘邦砍了彭越的头,枭首雒阳,下诏: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栾布从齐国赶到雒阳,跪到彭越的头下大哭祭祀,然后还收埋了彭越。

结果屁事没有,还升官加爵。拜为都尉,至今受到汉室天子的敬重。不论刘邦、吕后、惠帝。太宗、今上都视为国家忠臣,栋梁。

这就是差距啊!

站在皇帝的立场上来说,身为臣子就应该忠于自己的主君。

即使淮南王刘安要造反,身为大臣,也不该在他没有造反之前就动手,而是应该苦苦劝谏,然后上报天子,由天子定夺。

这才是忠臣的模板。

而张释之如今,一没有请奏天子,二没有苦苦劝谏,而是用蒙骗的手段,骗取了军权,然后软禁了刘安。

当此之时,任何一个上位者,都不大可能会欣赏这样的行为。

相反,恐怕会厌恶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