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31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着就是想拖时间,耗着。

汉室自然乐得让他拖着,这些话也不是讲给他听的,而是讲给天下人听的。

军方在三天内就拿出战争计划和预案。

之所以能这么快就拿出计划,是因为河西战役,军方实际上已经筹备了将近八个月――不过之前一直是拿着居延战役当幌子。

如今,他们再不掩饰,拿出了一整套旨在灭亡西匈奴,全取河西,打通前往西域道路的战争计划。

根据军方的计划,汉军将在春三月前,在合黎山地区集结四万步骑。

其中,骑兵两万三千人,由细柳营、虎贲卫以及南军为主,虎贲卫将出动胸甲一千八百骑,轻骑兵两千。细柳营出动龙骑兵五千余,轻骑兵四千余,南军则将出动两个骑都尉部。

步兵方面,则将调动棘门军的两个陌刀都尉部、北军的三个弓弩校尉部,再调动灞上军的两个轻步兵都尉部和一个隧营都尉部。

目前,在合黎山地区,汉军已经集结了接近一万步骑的主力。

换句话说,汉军还将动员接近三万的野战兵力前往合黎山。

他们将在明年的春正月从长安出发,在春二月中旬之前,抵达合黎山。

为了支撑此战,军方拿出了整整一箱子的文档,详细列举了此战的各种物资和军械需求。

少府卿赵禹几乎被吓傻。

他从未想过,为了支撑一支四万多人的大军远征河西,居然还耗费如此多的物资。

仅仅是粟米、麦粉、肉干、油盐、药材加起来就多达两百余万石!

此外,军方还需要上万石奶酪,十余万石制备的干粮、醋布数万尺。

至于军械……

箭矢百万支,弩机备用零件十万件,马蹄铁、马鞍备件数万件,运输军需物资的重载马车五百余辆,马刀七千余柄。

这些都是需要少府考工室立刻生产,并且必须在明年春二月前全部到位的物资。

但凡少了一件,军队就要找少府的麻烦!

于是,秋九月,少府考工室率先进入战争状态。

数以万计的工匠,开始了日以继夜的工作。

------------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节 战起 2

除了物资,冷兵器时代战争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

特别是运输物资给养,维系战争的民夫!

马邑之战、高阙之战和燕蓟之战,汉军的胜利,都是建立在数以十万计的民夫身上的。

尤其是高阙之战,大半个中国都为了战争而动员起来。

燕赵地区甚至动员到了每一个自然村。

上百万民夫肩挑手提,将一石石粮食,一捆捆箭矢,一张张弓弩送到前线,送给自己的子弟兵。

保障了前线汉军无论如何,始终粮弹充足。

但这一次的河西战役发动的时间,却实在太紧了,与中国北方传统的春耕日期几乎重叠了。

倘若大规模的抽调农民投入战争,势必将影响整整一年的农业。

数郡百姓将面临饥荒的危险!

这个代价,没有人敢担。

但战争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倘若春三月前,汉军不能完成战争准备,那么很可能就将错失夺取河西走廊的最佳时机!

于是,刘彻下令,暂停渭河、鸿沟以及大河改造,将参与这几个工程的所有奴工全部动员起来,投入到输送物资、给养,参与战争。

这些奴工的总人数现在都还有将近二十万!

主要是来自于前几次战争的战俘以及汉室与北匈奴、西匈奴的贸易。

这些人在中国已经被皮鞭与棍棒驯服,有着很强的服从性和不错的身体条件。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多少资源维持。

奴工嘛,吃穿用度,甚至连生死,都不需要太顾及。

从经济成本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最好的工具。

当然,他们的工作效率,需要皮鞭与棍棒甚至刀剑来维系。

但没有关系,刘彻随即下诏,允诺所有参与此次转输物资行动的奴工,待战争结束,赦免其中十分之一的人,给与其自由身份。

而剩下的人,也都给予了一个承诺。

只要他们在接下来的五年之中,勤奋工作,尊法守法,不怠工不对抗,则在五年后全部赦免。

这无疑是一张画饼。

无论是赦免十分之一的命令,还是五年期限,都是画饼。

原因很简单。

所有奴工,全部都是来自数千里甚至万里之外的战俘或者奴隶。

他们一无所有,在中国举目无亲。

纵然得了自由,又能自由到那里去?

恐怕,前脚刚刚被赦免,得到自由,后脚就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将自己卖给那些大商贾,大作坊主。

从奴工变成包身工。

地位虽然变了,但处境却丝毫没有改变。

甚至可能会更糟!

因为,奴工至少还是工具是生产资料,但包身工却只是消耗品!

除非他们能习得一技之长,能够让那些穷凶极恶的商贾认识到他们的价值,不然还不如给国家当免费劳动力。

那样至少还能有所喘息,至少少府的官吏,还是很在乎自己手里的这些免费劳动力的,轻易不会让他们饿死、病死。

但奴工们闻讯,却都是非常激动、兴奋。

“阿胡拉在上,这是真的吗?”无数人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过去两年来,这些奴工群体之中,出现过少数幸运儿。

他们因为工作勤恳或者表现出色或者拥有一技之长,而得到这个东方帝国的贵族官吏的青睐,给赐汉家户籍,甚至不吝收为家臣。

这些幸运儿随即过上了让所有人艳羡的生活。

他们脱下了镣铐,去掉了枷锁,穿上了丝绸,吃上了米面。

甚至还有人一跃变成了监工,足可左右数千人的祸福。

人人都想变成那样的幸运儿,得到这个伟大帝国的户籍,从而摆脱自己本身的悲惨命运。

于是,奴工们的情绪顿时就稳定了,少府官吏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将这庞大的奴工队伍从各个工地拉了出来,然后将他们编组起来,组成了一个个运输队。

但是,不过二十万的奴工,难以承担即将到来的战争的运输重任!

不过,很快,清查余子的运动就出了成绩。

在京兆尹薄世的‘藏匿余子就是对抗天子’的口号下,关中各县县乡官吏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乌纱帽,他们进村入户,拿着户籍薄,挨家挨户的清点人口。

不过一个月,他们就在关中六十八县(包括新安等新县),清查出了余子一万多人。

这余子,就是商君法令之中对于那些成年但未与父母分户的非长子的称呼。

余子余子,多出来的儿子。

无论按照秦法还是汉法,这些人都必须独立立户!

但是,无论是秦代还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