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12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之外的羌人部族,迫使残余羌人只能向群山和河西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僰国的‘义兵’表现最是突出。

这些本就生活在群山峻岭之中的山地民族,在西方的群山之中,简直如鱼得水。

没费什么太多力气,就打的羌人抱头鼠窜。

看样子,最迟到明年夏天,汉家就可以彻底控制整个合黎山、胭脂山和姑臧山,进而彻底掌握整个地区。

居延战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拿下居延,河西的西匈奴小政权也就差不多得投降或者灭亡了。

西匈奴既亡,则通向西域的道路,便敞开在汉军面前。

通过河西走廊,汉军将兵临西域。

北匈奴也就将只能选择西迁还是背水一战了。

“击败匈奴后,世界就将在朕手中!”刘彻喃喃自语着。

这是都不需要去想的事情,匈奴既灭,整个世界,都不可能有什么能阻挡今时今日的强大汉军前进脚步的势力。

大汉帝国将一路碾压整个世界。

不管是大夏,还是康居,仰或者身毒,都不可能阻挡汉军的前进步伐。

最多十五年,汉军就可以出现在身毒。

到那个时候……

“朕纵使死了,也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的使命,对得起这个国家了……”刘彻想着此事,他便明白了,居延战役很可能将是考验汉室是否可以统治世界的最后一战。

倘若汉军在这一战中,证明自己具备远离本土千里,并在缺少后勤辎重补给的情况下,并在这个陌生地区战胜、击败自己的敌人。

那么,这就证明,汉军具备了跨区域远征和作战的能力。

就像历史上,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

蒙古军队通过灭亡花剌子模,证明了自己的力量,于是,他们向东、向西,向着世界的所有区域进军。

他们越过山与海,跨越沙漠与丘陵,一路横扫世界,席卷天下。

当然,刘彻对于欧陆,没什么兴趣。

那个贫瘠之地,就留给欧陆人自嗨吧。

------------

第一千五百八十节 情报

刘彻的诏命,很快就下达到了少府。

新任少府卿商容自然立刻受诏,并将之下发到了东西织室。

东西织室的鲁班士,立刻激动万分!

列侯之赏!!!!

这已是足以让人舍生忘死,拼尽一切,纵然累死也值得的最高奖赏!

更不提,这个赏格的上限,还是不封顶的!

换句话说,若有人可以制造出一台能够一次纺纱数十条的机械,说不定,能捞到万户侯!

鲁班士们人人激动,个个兴奋,只恨不得立刻就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之中。

但,兴奋过后,一个问题就摆在了众人面前:此事,是自己单干?还是抱团去做呢?

单干的话,一旦成功就是吃独食。

所有功劳都加于己身,自己也肯定名垂千古。

但问题是,效率会很低,而且风险性极大。

毕竟,一人之力,其实在这样的重要机械设计、发明、创造之中,能发挥的作用很小――当然,若是运气好,说不定随便踢一脚,甚至树上掉个苹果下来,也能改变世界。

只是,这样的运气,终究是偶然。

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就是哪个幸运儿。

与之相比,抱团的优势就明显很多。

首先,抱团的话,群策群力,资源和人力就集中了起来,可以进行更多的额外研究和发现。

甚至可以多线并进,直至找到解决之道。

这也是少府过去数年,研究工作的主要模式。

神臂弓,就是这一模式的产物。

不过,抱团的劣势,也同样明显。

这一定会分薄功劳,就像上次的神臂弓之事,本来,若是某一人之智,那么此人必定功封列侯。

但,由于是整个考工室大匠的群策群力的产物。

所以,只封了考工室左监大匠周嗣为关内侯,两个副手为封君,其余大匠,则都只是按照功劳给赐黄金,被赐予‘鲁班士’的头衔。

东西织室的鲁班士们,现在也面临着相同的抉择。

很快,大家就各自做出了抉择。

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抱团。

这无疑是一个聪明的决定,因为,这是一场竞赛。

只有第一个成功者,可以摘得奖赏。

后来者注定只能仰望先行者的荣光。

不抱团,根本没有希望跑赢其他对手。

于是,各位东西织室的鲁班士们,立刻就根据自己的习性与性格,各自与其他鲁班士串联、组织,很快,东西织室就各自组织起了三个不同的纺纱机研究组,开始日夜不停的研究纺纱机,希望可以赶在竞争对手之前,拿出自己的成果,以摘取列侯之赏!

就连墨苑的墨者们,也被这个赏格所深深打动。

数位浸淫机械的墨者,甚至决定放下手里本来的项目,全身心投诸纺纱机的研究之中。

倒不是墨者们忽然开始贪财爱名了。

而是,此事对于墨家特别重要。

墨家若能出现一位列侯,那么,对于整个学派的将来,都将大大有利。

至少,从此墨家就能有一位可以在朔望朝上替自己说话的人,有了一个在朝堂上的代表。

更可以借此向天下人证明自我。

最最重要的一点――纺纱机的研究与制造,完全符合墨家的三表法要求。

本于古今明王之事,下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对于这种事情,墨家哪怕是卖肝卖肾,也会去做的。

就连民间,也被此事惊动。

列侯之赏,让无数家庭辗转反侧,许多有志之士,开始寻思自己要不要加入其中。

地方上的鲁班士们,则毫不犹豫的投入其中。

万一成功了呢?

这可是列侯之赏啊!

哪怕失败了,也不打紧。

自数年前,朝廷颁布《平律》,将工匠地位提升后,隔年,就确立了‘鲁班士’的系统。

所谓鲁班士,是一个如同博士官体系一样的名誉头衔。

当然,没有像博士官们那样威风,也没有什么特权。

但在民间,鲁班士,哪怕只是一个两百石鲁班士,那也是地方上的名望之士,连官吏也要尊敬一二的贤者。

他们是地方上的知名木匠、铁匠和泥瓦匠。

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

他们生产和制造地方上需求的大部分器械。

像是水车、犁耙、镰刀、谷仓、房屋,都是他们的作品。

在手工业浪潮兴起的今天,这些鲁班士们,更是被大贾们当成宝贝一样看待。

某些高级鲁班士,拥有百万家訾,甚至他本身就是一个地方上的手工作坊的巨头。

这些人有钱,有资源,有人手,看到列侯之赏,自然心痒难耐。

更何况,此事还不仅仅与列侯之赏有关联。

还跟金五铢有关系!

棉布,是当今汉室商品经济的一个新亮点。

自元德六年,市面上有棉布出现以来,这种新型的布匹,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