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0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些。

他们只知道,没有战争,就没有武勋,没有武勋就不能晋升。

特别是元德元年到四年之间入伍的那一批中下层军官们,他们渴望战争的心情,就像干旱的土地渴望雨露的滋润一样迫切。

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军列侯们,不由自主的被下面的人支配着,就连刘彻这个皇帝,也不得不去考虑这些人的诉求和呼声。

打个浅显的比方。

如今的大汉帝国,是一个上市公司。

作为董事长,刘彻虽然握有控股权,但是,广大中小股东们的呼声,却不能不去考虑。

特别是,当这些中小股东们还是大汉集团的关键部门的具体执行人和管理者时,哪怕是董事长,在这些人面前,也得仔细和慎重的考虑他们的要求。

哪怕,这些人的要求有些过分。

因为你得防止他们撂挑子甚至跳槽到竞争对手那边啊!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

中下层推动着高层的将军列侯们,发出战争的动议,将军列侯们,为了安抚他们,只能拿一块骨头出来,先安慰安慰。

不然他们能怎么办呢?

一个不能给下面的人带来好处的领导,是不可能得到下面的人的拥戴的。

更何况,他们自己本身也是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而且,他们的动议,其实也不算过分,甚至可以说得上合情合理。

新兵们,确实需要一个中低烈度的战场来磨砺和锻炼。

只是……

“战争一旦开始,其规模便无法控制……”刘彻在心里叹息着。

他太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了。

郅都和飞狐军、句注军在幕南搞实战演练,这个事情倒还可以控制。

但义纵想要在居延泽开辟一个新的轮战战场,却是无法控制的事情。

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刘彻不认为,将军们一旦拿下了居延泽,还能按捺住内心对祁连山的渴望?

恐怕,到时候,某位将军脑子一热,就带着军队嗷嗷叫着冲向了祁连山。

然后,其他部队立刻就会打起‘救援’‘支援’的旗号,紧随其后。

到那个时候,朝堂怎么办?刘彻怎么办?

捏着鼻子认下来?那君权和国家对军队的控制力就荡然无存。

从此以后,军方就会肆无忌惮的凌驾在国家之上,各种绑架国家,自行其是的独走。

说不定,还会出现一个个尾大不掉的军事集团。

否决甚至断然的予以制裁,那就更不行了。

军队的将军们一片赤诚,为国家为社稷,冲锋陷阵,回过头来你皇帝和国家一棒子打下来,功臣瞬间变罪臣,不怕寒了将士们和天下人的心?

刘彻立刻就要变成赵高宗,朝臣自动匹配秦侩的角色。

揉了揉太阳穴,刘彻很苦恼的坐在御座上,思考起怎么处理这个事情。

无疑,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无论答应还是不答应,对于刘彻来说,都有着极大的风险。

毫无疑问,这是刘彻即位以来,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

一个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大动荡。

这也是现行的汉室体制下,必然会面对的问题。

军队的势力不受膨胀的控制,国家却不断收紧对贵族官僚的限制,这也不准,那也不行。

那就只能将整个统治集团,引向不断扩张和征战的道路。

不然,你既不准他们欺男霸女,鱼肉百姓,也不许他们违法乱纪,贪赃枉法,甚至不许他们混吃等死,现在,你连打仗的乐趣也要从他们身上剥夺。

那他们会很无奈的。

到时候,他们就只能让你去死了。

这就是大汉帝国的现状。

发展到巅峰的军国主义制度,自动的推动着国家滑向战争。

个人的意志,根本无法扭转。

除非,刘彻扶持起儒家,而且是最差劲的儒家地主官僚集团,将武将集团打压下去,让他们变成宋明那样腐朽堕落无能的将官。

不然,这个问题就是无解的。

“原以为,可以修养几年……”刘彻在心里叹着气。

他本来计划,是要修养三年,重新蓄力,同时安下心来,全力解决内政,消化胜利果实。

按照他的原计划,三年后,消耗了战争红利的汉室,将飞跃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那个时候,府库充裕,兵多将广,汉军从顺德出浚稽山,从榆林塞出合黎山,双线并进,一举解决河西走廊的西匈奴小政权,然后提兵十万祁连山,跃马西域楼兰国。

现在看来,这个修养时间,只能缩短了。

因为,下面的人等不了这么久了。

将军们也不会有这个耐心在长城内种田。

他们现在只想征服世界!

仔细想想,其实刘彻也能理解将军们和军方的这种焦虑的心情。

毕竟,元德四年以前入伍的军官们,在现在的汉军之中占据的主要地位。

尤其是中下层,特别是司马以下的广大军官们。

他们在过去的战争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改变了他们和他们的家族的命运。

但是,这远远不够。

他们依然处于中下层,他们依然无法决定和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新生代却在不断成长。

元德一代的年轻人,已经在发起强力挑战了。

他们更年轻,更强壮,也更聪明,更勇武。

与新生代相比,他们这些出生和成长于太宗、先帝时代的军官们,明显落伍了。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老去。

他们惊恐的发现,他们也陷入了淘汰的厄运。

年轻人们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成长,这些年轻人迟早将淘汰掉他们。

就像他们曾经淘汰了老贵族和老一代的军官们一样。

在这样的焦虑之中,谁能守得住本心?谁能按捺得住内心深处的恐惧?

没有人愿意被淘汰,也没有人愿意在这个大时代就被出局。

他们只能选择,趁着自己还年轻,多捞功勋,多立功业。

并且凭借着这些功勋和功业,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遗产。

就像后世所说的,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不趁着如今社会阶层没有固化,上下通道通畅的时候去博一把。

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渐渐老迈,而年轻人们却呼啸着从自己身边飞跃而过?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刘彻还蛮欣慰的。

因为,他的这个国家和民族,现在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统治阶级干劲十足,进取心非常强烈。

这正是干大事的好时机!

所以,虽然有所遗憾,虽然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

但刘彻还是不得不在现在就决定,提前结束和平时代。毕竟主动开战和被军队拖着卷入战争,两相权衡之下,怎么抉择不需要去思考。

他在心里掰了掰手指,计算了一下时间。

“渭河漕运工程,大约春三月前就可以完工……”

“鸿沟改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