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32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件——汉军必须用一场辉煌的胜利,来震慑和教育一切人。

让幕南各部真真切切的看到汉军的战力和强大的军队。

自古,游牧民都会臣服强者。

无论这个强者想怎么摆弄他们。

“都说说看,郅都的战术设想和作战计划怎么样?”望着沙盘,刘彻问道,这几年学习下来,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刘彻多多少少是学到了不少常识,但他还是坚持不在具体军事行动和计划上指手画脚。

打仗的事情,自有将军们去负责。

他这个皇帝,就不要去添乱了。

但战略上,却只能由刘彻来制定了。

就像这次幕南之事,刘彻给郅都定下的基调就是:编户齐民,如中国制度。

他企图一劳永逸的解决游牧民的问题。

使得幕南地区,从此不再成为中国的威胁和软肋。

更打破所谓东亚怪物房的囚笼。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要实现刘彻的这个战略,首先就要镇压和清洗所有的反抗和不满。

这要求郅都所部,必须恰到好处的,解决掉幕南所依仗的武力和希望。

这个难度是非常高的。

特别是现在各部都在北撤或者东撤。

东撤的部族,现在刘彻已经帮郅都解决了,陈须和他的小伙伴们,带上乌丸和鲜卑这两大狗腿子,欺压和镇压一群丧家之犬,想来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然而即使如此,问题也很棘手。

倘若不能迅速的解决幕南各部,等到句犁湖西征归来,腾出手来,喘息了些力气的北匈奴肯定会掺和进来。

到时候,幕南问题就可能长期化、复杂化。

是以必须要尽快逼迫这些部族与汉军决战。

但各部又不是傻子,他们只会带着汉军在草原上捉迷藏,压根不会跟汉军决战的。

这里,是他们的地盘,是他们的家园。

他们熟悉所有的山川草木和水源,甚至可能清楚每一天的气温变化节奏。

各部的算盘,现在已经很清楚了,他们就是要拖,就是要耗,拖到汉军筋疲力尽,耗到汉军粮草供给出现问题。

然后,逼迫汉家让步,依然让他们继续称王称霸,做个土皇帝。

针对这个情况,郅都做了三个作战方案。

第一个,是派兵控制幕南的主要水源,以此逼迫幕南各部与汉军决战。

但问题是,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冰川和山巅融化的雪水,会滋润整个草原。

幕南各部未必害怕这个法子,除非等到夏天,出现了干旱。

而第二个作战方案,则是轻骑突击,主动寻找幕南各部的主力,歼灭之。

而第三个则是诱敌之计,郅都打算在南池高调的储存大量粮草,引诱幕南各部来攻,而他则带领主力埋伏在侧。

:。:

------------

第一千五百二十七节 作战方案 2

“陛下,臣等以为,昌武侯身在前线,知道和掌握的情报肯定比臣等远离前线的臣子要清楚得多,昌武侯能做出这三个方案,想必也是有着自己与诸将佐的分析在其中……”三位参谋尚书商议了之后,对刘彻说道:“且单就昌武侯所给出来的只言片语,臣等也无从判断……”

刘彻听着点点头,郅都这次送回来的是用信鸽传递的奏疏。而信鸽传递信息,自然就限制了奏疏的内容,只能尽量简短。

真正的详细作战计划,现在应该还在路上,恐怕等到郅都出兵,都未必能够抵达长安。

但,现在刘彻必须在仅有的这些信息和情报下,做出判断。

应该批准哪一个计划?或者交由郅都自己临场判断?

刘彻想了想,对那三人道:“卿等就目前掌握的情报和信息,为朕分析一下,郅都的这三个方案,哪一个更好一些?或者说,卿等有些自己的看法?不妨都说出来!朕一直就提倡,参谋官要多说话,大胆预测,小心假设,认真推演,不要怕担责任,参谋的任务就是提出自己的意见!”

自马邑之战后,刘彻和汉室就尝到了参谋军官的甜头,不断的加强了参谋军官的建设力度。

各大野战军,都已经在校尉这一级别的部队里普及了参谋官。

此时的汉家参谋军官团的建设,在刘彻看来,至少达到了拿破仑时期的普鲁士。

总参谋部的体制,已经在萌芽了。

未来,汉家出现一个与太尉平行的总参谋官,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三位参谋尚书相互看了看,然后一人拜道:“陛下,臣觉得,昌武侯可能忘记或者说遗漏了一个问题……”

“嗯?”刘彻看着此人,他认得,这是他三个月前刚刚任命的战史尚书尹不害,此人祖上是城父严候尹恢,不过,现在的城父候国早在元德三年就不小心被刘彻的aoe波及而被废黜。当代的城父候被廷尉直接拿了送去修长城了,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但这尹不害,与尹家的关系却早就已经很疏远了。

从他祖父开始,就已经与城父尹家分家了。

当然了,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光耀门楣,或者说重振家声,就是他们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尹不害也不例外,他现在的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复家。

重新恢复先祖的光荣,接续断绝的香火,重新建立起一个尹氏侯国。

所以,他的表现欲很强。

早在武苑受训的时候,他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最终被推荐给刘彻。

刘彻在看过他履历后,就丢给他一个战史尚书的官职。

让他去负责管理、整理和编辑汉军所有有记录的军队档案和作战历史。

你可以将这个看做是一种磨砺,但也可以将之看成一种打压。

因为,刘彻见过太多像尹不害这样充满了表现欲的人了。

古有赵括,未来有马谡,现在殿中就有一个……颜异……

年轻,不经磨砺没有遇到过挫折的得意之人,最终必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尹尚书请试言之……”

尹不害却是小心的抬起头,精心的选择着措辞,双眼之中满是炙热的火花,他知道,这是自己难得的能够在军国大事上在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时刻,他必须把握住!

“陛下,臣奉命为战史尚书,检点各部战史记录和各司马以上将佐之战场笔录……”尹不害叩首道:“臣发现,诸司马校尉将军,以及各被俘之匈奴贵族、大将,都曾经共同提到过,引弓之民,逐水草而居,其以邑落为家,合则如鸟之集,败则如云之散……”

“嗯……是有这样的记载……”刘彻点点头,看着尹不害:“爱卿想说什么?”

“但……臣深研之后发现,匈奴或者说所有的引弓之民的结构,并非我汉家所设想的那样!”尹不害深深的拜道:“我中国之士,向来以为,匈奴所谓邑落即是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