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89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过去还可以吹吹控弦四十万。

现在,这控弦四十万,基本都倒在了汉朝骑兵的马蹄下。

连孪鞮氏的贵人们,也不得不承认,汉朝人比匈奴人优秀!

但听到后面,哲本就感觉不对劲了。

改造和救赎的方式,是通过学习汉朝文化和知识,为汉朝皇帝卖命。

这倒没有什么。

草原上自古有奶便是娘。

只要有好处,甚至只要能维系往日的特权和地位,认个汉朝爸爸有何不可?

然而,问题是,这些人要求草原各部也要实现跟汉朝一样的社会制度和法律。

这也不行,那也不许。

更严重的是,还要将牧民和牧奴编户齐民,建立郡县。

这就是要挖他哲本和他的部族的根了。

他哲本再傻,也是不肯做这样的事情的。

打也打不过,合作也没办法合作,甚至连拍马屁找不到地方。

留给哲本的路似乎只有一条了——逃!

可是……

往哪里逃呢?

向北方?

得了吧!

去了幕北,孪鞮氏和四大氏族,恐怕会将他和他的部族,当成炮灰和奴隶使用。

而且,这个季节再去横渡大漠,天知道会死多少人?

再者说,幕北苦寒,还水草都很少,去哪里挨饿吗?

向西?

也不可能!

河西的且渠且雕难,现在自身都难保,草原上不断有着传闻,汉朝人在磨刀霍霍,打算对河西下手。

现在跑过去,将来汉朝军队还是会杀过来。

向东?

更是找死了!

东边各部,现在混战不休,都快打出狗脑子了。

怎么办?

类似这样的疑问,浮现在所有龙城附近的部族领心头。

未来,对他们而言,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

但在龙城内的汉军高层眼里,他们的未来,已经确定了!

“天子已经诏命昌武侯执金吾郅公为护匈奴将军,全权处置幕南事宜!”楼烦军都尉灌何站在营帐之中,对着他的将官们说道:“本将刚刚接到郅公来的文书……”他从怀里取出一份抄录好的公文,传递给诸将:“大家仔细看看……”

“护匈奴将军都敬拜楼烦将军灌公足下:都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幕南已为汉土,安能不行汉制汉法?将军忠义之后,国家栋梁,请将军为天下先,闻书即刻行‘改邑归户’之制!顺德诸部,皆当就地解散,牧民百姓,皆以编户齐民,设立郡县,任命官吏……”一个校尉接过文书就开始朗读,他越读越大声,越读越兴奋。

当他读完这公文,整个大帐之中的所有将官,全部站了起来,人人恭身向着灌何鞠躬拜道:“请君候行‘改邑归户’之制!”

这改邑归户,虽然是新名词,但不需要去思考太多,就能知道这个政策的核心就是废黜愚昧落后的邑落制度,改用中国的郡县制,编户齐民,设立基层政权。

这必然会引战争!

而战争,意味着军功!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大斧已经饥渴难耐了!

------------

第一千五百零一节 商贾的力量

九月已丑(初一),郅都来到了太原。

这是他第三次来到这座城市。

第一次,是马邑之战后,他受命来此主持战后的善后。

第二次是高阙之战,他从太原出发,前往河阴。

而这一次抵达太原,郅都看到了很多与过去不一样的东西。

太原城变得更热闹了,市面上也更繁荣了。

尤其是现在,太原城内外,都挤满了来收购粮食的商人。

“这太原什么时候,来了这么多收购粮食的商人?”郅都很好奇,于是就问了一句来迎接他的太原令张垣。

“回禀君上,这些商人都是收了粮食,卖去龙城的……”张垣是郅都的旧部,曾经担任过棘门军校尉,河阴之战,他失去了自己的一只眼睛和一个手掌,不得不退役。

若在过去,像张垣这样在战场上负伤残疾的军官,基本上只能拿着国家的抚恤回家种田了。

但如今,因为军方势力不断膨胀和军人地位不断提高的缘故,所以,他尽管受伤残疾被迫退役,但却可以出任官员。

从棘门军校尉转任太原令,在秩比和地位上算是平调。

但话语权却不一样了。

太原令是太原郡的四号人物,仅在郡守、郡尉和郡丞之下。

他还有着军方背景和靠山,谁也不敢小瞧他。

故此,在太原令任上,他得以做很多事情。

包括推动建设太原-萧关的轨道马车工程以及重新拓宽直道。

“卖去龙城?”郅都听了,心里若有所思,他知道,最近几个月,天下的商贾,都组队前往龙城。

坊间传闻,这些人都赚死了。

甚至有人一夜暴富。

但问题在于――这么多粮食,幕南各部,吃的了这么多吗?

以他双眼所见,这太原城之中的商人,每天都会收购数万石的粮食,运往龙城。

这还只是一个太原!

在晋阳、狐奴、云中等城市,恐怕类似的情况,也都在上演吧?

这样想着,郅都就问道:“今年太原丰收,据说亩产粟米达到了三石……”

“是的,君上……”张垣依然如同当年在郅都麾下一般,毕恭毕敬的答道:“今年太原郡各地的粟米都是大丰收,亩产最多的达到了四石半之多!”

这是受益于战争胜利的红利!

自高阙之战后,汉军俘虏了数十万的战俘、奴隶。

虽然其中大半都被送去了内陆,但依然有数万人留在代北地区,这些战俘,每日辛勤的劳作,建设种种水利设施。

加之,高阙之战后,天子下诏诏免了代北各郡的田税、徭役。

这使得百姓得以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诸自己的生产生活。

兼之法家势力开始全面影响代北各地的官僚系统,许多地方官员,干脆就是法家的官员。

而法家的官员,最喜欢和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刷政绩。

当今天下,最好的刷政绩方式,莫过于兴修水利,建设道路。

有了免费劳动力,还有了足够的组织动员能力,加上百姓本身就乐意修建水利设施。

于是,从去年开始,代国、上郡、陇右和云中都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

仅仅是太原一地,去年兴修的水利渠道总长就超过了一百里。

水利设施一完善,都不需要怎么去推广技术,粟米产量和小麦产量,立刻就蹭蹭蹭的狂涨。

以张垣所知,这太原的涨幅,在代北各郡之中其实是最低的。

最高的是上郡!

上郡今年的粟米平均亩产据说已经接近了两石半!

整整增加了一石!

让人瞠目结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粮食产量的狂涨,既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坏事。

像是去年,单单是为了收购农民手里多余的粮食,太原郡就几乎将自己手里全部的钱都砸了进去了。

郡守为了省钱,据说连郡守衙门的蜡烛也不敢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