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78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很简单,首先,现在不是排队枪毙的年代。

米帝能够屠灭印第安人,靠的是燧发枪以及大炮。

即使如此,为了灭绝印第安人,米帝也是花了百余年时间,最终通过一次西进运动,才得以解决问题。

在这个没有排队枪毙的年代,想要进行种族灭绝,对汉室来说压力太大了。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完崩。

再说了,中国与诸夏民族,自古以来,就不是靠着屠杀和种族灭绝来统治世界和主宰天下的。

文化与制度,才是中国和诸夏的最大优势。

放着好好的祖宗制度不用,去学欧米鬼畜,那不就是间接的拉低了中国的逼格,说不定,三代先王们若知道这个事情,会在坟墓里打滚,在墓穴中哭泣。

杀人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方法。

在异族问题上,屠杀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

更何况……

中国的士大夫,中国的人民,中国的士兵,中国的贵族,中国的将官们,未必会同意和愿意进行这样惨烈的种族灭绝。

汉室和刘彻,一直以来告诉天下人,特别是告诉汉军士兵和将军们的事情是——匈奴稽粥氏率兽食人,朕受命于天,天命朕以保诸夏……伐无道,诛暴政,三王之所昌……

总的来说,就是击败匈奴,是为了复仇,也是为了正义,为了三王五帝和王道教化。

忠勇军和楼烦军,以及其他许多投诚和投靠汉室的部族,也都是在这些口号和理念下,为了汉室而战。

一旦,刘彻和汉军开始在草原上玩什么无人区,种族灭绝。

叫忠勇军和楼烦军的士兵们怎么看?

叫天下人如何看待?

叫诸子百家怎么去评论?

到时候,别幕南没搞定,自己内部倒是烽火四起,辩战不休。

所以,还是那句话。

一手拿诗书,一手拿刀剑。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愿意当中国人,愿意学习中国文化制度的,那就给与优待,给他们政策,给他们出路,让他们生活变好。

不愿意当中国人的。

瀚海没加盖,狼居胥山依旧在。

滚回幕北去!

既不肯当中国人,还不肯滚回幕北去吃沙子。

那刘彻只能说,运河欢迎你。

大汉帝国在未来十年,会需要成千上万的劳动力,来开凿运河,建设水利,甚至于建设工业。

这也符合自古以来中国的价值观,更加符合普世承认的真理。

夷狄需要教化,教化的成的,那自然转化为诸夏。

屡教不改,顽劣不堪,那是无可救药,需要人道毁灭的渣滓!

想到这里,刘彻忽然停顿了一下,因为他发现,自己似乎貌似还有第三张王牌——肥料!

作为穿越者,刘彻很清楚,不仅仅农业需要大量的肥料,畜牧业想要发展,想要兴盛也同样需要大量的肥料。

如今,汉室在农家学者和官僚们的带领下,已经走向了精耕细作的时代。

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以及全新的耕作方式不断被推广,粮食亩产一增再增。

但草原上的牧场,却是几千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

自从地球上出现第一个游牧民开始,这些游牧部族就是逐水草而居,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他们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不得不与人斗,与天斗,与自己斗。

这些特性,决定了游牧民的桀骜不驯和反复无常。

但倘若——假如说,一块牧场生长的草料,就已经足够一个部族一年不需要迁徙呢?

楼烦军的定居模式,已经被证明,可以在这个时代,用技术和新的牧草草种实现定居的目标。

虽然,这是在长城之内,肥沃的牧场上取得的成绩。

但问题是——草原的环境,并非不可改变。

只要草原的牧场土壤有着足够的肥力,那么草料的生长,自然会迅速而繁荣。

“鸟粪石!”刘彻从嘴中吐出一个名词。

他确信,这是汉室控制草原的最大王牌,更是让游牧民再也无法威胁到中国的最大保障。

只要有足够的鸟粪石供应,草原的游牧民就可以定居下来,至少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定居,不再需要逐水草而居,他们的牧场会不断生长青草,供给他们的牲畜所需。

假如不需要迁徙,也可以吃饱肚子,谁会去迁徙呢?

------------

第一千四百九十四节 权衡利弊

除了王牌,汉室手里现在还握有多张可以打出去的好牌。

其中就包括了盐与茶。

早在去年燕蓟之战结束之初,夏义前往龙城的时候,刘彻就已经命令忠勇军和楼烦军,将幕南地区那几个著名的食盐产地彻底控制。

北方草原,本就缺盐很厉害。

现在,仅有的几个盐场,都在汉室控制之中。

他们想吃盐,就得到龙城去买。

盐这个东西,无论是对于牧民还是他们的牲畜,都是生命之源。

没有盐,人畜都要患病!

至于茶叶……

任何熟悉游牧民族生活习性的人,都会清楚这种神奇的植物饮料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性。

没有茶喝,牧民或许不会死,但肯定会难受!

控制了盐与茶,就等于控制了很多部族的软肋。

此外,中国产的粟米和小麦、酒类,也是汉室目前可以对幕南地区部族施加影响的商品。

至于铁锅这种奢侈品,更是从元德三年开始,就一直被匈奴各部追捧。

刘彻可听说了,拥有一只铁锅,一把菜刀,在匈奴各部之中,就是身份的象征。

这样想着,刘彻就敲了敲案几:“或许还可以加入五铢钱……”

汉室铸造的五铢钱,因为其外观精美,重量适中,同时含铜量很足,不仅仅受到了汉家臣民的追捧和信任。

就连三越和西南夷之中,也蔚然成风。

至于匈奴,刘彻也曾经听说过,有匈奴某部与汉家榷市贸易,坚持要五铢钱的故事。

在悄然之间,五铢钱就像一道飓风,横扫了世界。

短短**年间,就占据了信用货币的头把交椅。

可惜,五铢钱的流通盘子,一直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严重缺铜的现实,在事实上使得,每年的铜料产量,远远赶不上货币的增发速度。

去年的铜锭产量甚至不足新增货币的两成!

这真是太尴尬了。

少府为了铸钱,几乎都快疯掉了。

要不是齐鲁五王和长安官僚集团们送的大礼包,恐怕现在,少府卿刘舍已然疯掉了。

“继续增加金五铢的铸造量吧……”刘彻在心里盘算着。

金五铢自元德四年问世以来,走过了坎坷而艰辛的道路。

与五铢钱不同,中国自古从未有过什么金银流通货币。

黄金在过去千年,一直被视为贵重金属,而不是一般等价物。

秦汉两代,虽然开始重视黄金的作用。

但其流通范围,却一直被限制在贵族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