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21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求助执金吾,将都船衙门的四个监牢腾出来,好方便关押罪犯。

到这天下午,被捕的官僚、贵族、游侠和商贾,已经超过两千人!

剩下的人,也都是人心惶惶,难以自已。

就连未央宫和长乐宫之中,也是人人自危。

毕竟,谁知道,这场风波会不会波及到自身呢?

这长安城上上下下,谁没贪过?谁没拿过?

唯一让人安心的是――到目前为止,廷尉和御史大夫以及军队,抓人的方向,都是那些在长安改造过程之中鱼肉百姓,且有着人举报和告状的官员。

至于其他系统,都是相安无事。

这才让人稍稍安心。

不然的话,恐怕连宫廷中的宦官,也要睡不着觉了!

但,兔死狐悲却是难免的。

少府、宗正、太常以及执金吾的许多官僚,看着那些过去的同僚、好友、亲朋甚至是族人,一个个被抓捕,关进了廷尉和执金吾的大牢。

人人惊慌失措,许多人立刻就开始奔走起来。

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找门路。

没有人愿意坐以待毙。

人人都担心着,今天天子可以这样毫不留情的清洗内史。

那明天,这矛头会不会对准自己?

更何况,被捕的人,哪一个不是这些人的好友、亲朋甚至是至亲?

这时候,宫中传来消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天子过东宫燕饮。

无数人喜极而泣,面朝东宫叩首。

过去数十年来,东宫一直是未央宫与大臣之间的调和者。

自高帝至今,东宫曾经挽救过无数个官员和贵族的前途以及身家性命!

现在,所有人的希望,都在东宫。

人人焚香祷告,寄希望东宫能够劝说天子,稍微的宽容和让步。

这板子可以高高举起,最后轻轻落下嘛。

最多最多罚酒三杯,下不为例,不就很好吗?

然而,这些人却根本想不到,此时,在长安周围的各大军营之中,一场强大的飓风已经在酝酿。

………………………………

棘门军,素来驻扎在棘门。也就是长安城外的渭河一带。

这支军队,在高阙之战之中,通过英勇奋战,终于一雪前耻,摆脱了污名。

要知道,在过去,棘门军与细柳营是一个对比。

人们常常将细柳营比作军纪森严的精锐,而棘门军则成为了乌合之众的代称。

但高阙一战,棘门军众将士用生命与鲜血,告诉了天下人――他们不是乌合之众。

由此,棘门军的军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哪怕是外出,也不用再遮遮掩掩。

现任棘门军都尉韩勇此刻坐在帅帐之中,望着左右两侧的一个个将官,正色的说道:“本都尉,刚刚接到消息:天子微服于长安章台街,睹长安民生之难,龙颜大怒,已然下令彻查!”

“本来,我辈武夫,不当参与此中之事,护卫桑梓,保卫社稷,才是吾辈之职!”

“然!此番,长安城之中那些文贼和昏官却欺侮到了我辈武人头上!”

“章台街东三里阳唯壮士的遗孀、遗孤,为彼辈欺凌!不仅仅阳唯壮士的武勋和功勋皆被霸占,就连壮士遗孤的津贴,也尽为彼辈所占!”

“此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今日,彼辈可欺阳壮士之遗孀、遗孤!明日我辈倘若有幸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但遗孤、遗孀却为文贼、游侠、商贾所欺,我辈九泉之下,如何安心?”

“此风必不可长!此情绝不能再发生!”韩勇握着拳头,大声高呼。

于是,棘门军上下司马以上军官,都在一张血书之上签字画押,然后被装上一个盒子,立刻派人送往未央宫。

不止是棘门军。

南军和北军,细柳营、灞上军、虎贲卫、羽林卫,都发生类似的事情。

上下将官,都是群情激愤,胸膛之中怒火燃烧。

这样的情况,很好理解。

如今,汉室军人地位高,待遇好,且是统治阶级。

在军方眼里,所谓的文官和官僚,不过是个辅助而已,仆人罢了。

但现在,这些仆人居然敢在军人头上耀武耀威,还敢欺负到军人遗孤遗孀身上?

反了他了!

更重要的是,军人们都很清楚。

今天,这些官僚和游侠,欺负了阳唯的遗孤和遗孀。

明天,自己万一战死沙场,留下的孤儿寡母,也可能被人欺凌!

是以,整个军方,瞬间就形成了共识。

新兴军功贵族们,更是不需要串联,马上就开始了行动。

:。:

------------

第一千四百六十节 怎么对付文人

长乐宫之中,灯火通明,歌舞悠扬。

坐在窦太后和薄太后身边,刘彻微微笑着观赏着这一场被精心排练的歌舞。

自古以来,国势强盛,必定带来文化盛世。

这一点,无论东西方都是相通的。

因为,只有强大的帝国,才能孕育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并且给他们提供安稳富足的创作空间。

如今,也是一样。

虽然刘彻不太喜欢虚浮的文章和夸张的修辞。

但,大汉帝国依然不可避免的进入了一场战国之后最繁荣的文化盛宴。

不仅学术界繁荣,文化界也是昌盛无比。

司马相如、枚乘父子、庄忌父子等历史上本已经证明过自己的文人显赫当世。

更有着诸如雒阳朱荣、睢阳李庆、河南王唤等刘彻前世闻所未闻的大文豪显赫于世。

尤其是那雒阳的朱荣,在诗赋之余,尤其喜爱创作乐曲和蚩尤戏。

他所编的乐曲富丽堂皇,大气磅礴。

而他所创造的蚩尤戏,则多以表现军队出征、战斗和获胜的场景闻名,广受军队喜爱。

至于那李庆,则是有名的风流人物,擅长创作男女情爱之诗赋。

而王唤则是宫廷诗赋和乐舞。

这与他的本职工作密不可分。

王唤的父亲和祖父,都曾经担任过宫廷侍从。

他本人更是这长乐宫的黄门侍郎。

窦太后和薄太后,都特别喜欢这个文采横溢的年轻人,将长乐宫的歌舞、乐师、编曲、排舞之事,统统交给他负责。

王唤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数年来,创作了许多惊才绝艳的宫廷诗赋和乐舞。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十面埋伏》。

以编钟、鼓瑟、短笛和长笛,共同演奏出一场音乐的盛宴,配合着歌舞,几乎让人以为穿越时空,来到了亥下战场,目睹汉军十面重围下走投无路的项羽军队狼狈不堪的走入末路。

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为公卿列侯和士大夫外戚所称赞。

都说王唤已经是乐律大师,当世绝无仅有的调律者。

就差将之吹捧成国宝了。

刘彻也看过几次那场歌舞,凭良心说,这王唤才华卓绝,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乐律大师。

但问题是……

与所有文人一样,这王唤创作《十面埋伏》时,屁股却坐在项羽那边。

尤其是终章之时,那哀怨的乐声和凄凄惨惨的表演,使得旁观者,无不对项羽充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