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03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涕,哭诉着:“我等本小本生意,奈何食禄者汹汹,这日子没法过了啊……”

而在另外一个乡校里,也有儒生粉墨登台,大声疾呼:“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夫煌煌求财意而所匮乏者庶民之意也,而煌煌求仁义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

“食禄之君违于义而竟于利,其义何在?”

同样,数十位地痞无赖和游侠们大声鼓噪:“与民争利,此圣人之所非也,吾等万万不能答应!”

………………

一时之间,几乎整个长安的声音,都似乎只有他们的声音。

广大下层人民和中产阶级,被他们摁住了嘴巴,扼住了喉咙,竟然无处声。

唯有在远离长安的墨社之中,才有墨者大声批判儒家的这些行为。

但,墨社离长安太远。

而且,墨家所能得到的力量太少。

若无君权加持,墨家的声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一时间,长安舆论汹汹。

孔子、孟子的招牌,都被人们高举。

乡校内外,声势浩大的‘反与民争利’运动来势汹汹,以至于连少府和内史衙门都吓的不敢轻举妄动。

面对少府和内史甚至是京辅都尉、执金吾以及五官中郎将请求‘肃清舆论’的镇压声音。

刘彻冷笑了一声,道:“无妨,卿等无须再议……子产不毁乡校,太宗除诽谤之罪,朕岂可堵塞言路……”

事实上,刘彻很清楚,这些官僚的要求,有些是自己的本能反应,而有些则是别有用心的推波助澜。

想想看,假如刘彻用军队,用刀剑,堵住了这些儒生这些商人的嘴巴。

但,结果肯定只会适得其反。

甚至说不定,还会被儒家骗了廷杖!

刘彻可没有这么傻!

“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面对再三请求给与指使的官员,刘彻只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节 高涨的舆论 萌主庞渊加更3/1

“天子竟然拒绝了执金吾和五官中郎将的要求?”许多宅院里,无数人接头接耳。

有人扼腕叹息。

错失了好机会啊!

若天子下令镇压,就可以趁机煽风点火,把事情弄大。

为此,他们甚至准备了好几十个死士。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钱,买命算什么?

长安闾里之中,大把的人想要卖掉自己的命。

可惜了啊……

不过……

“这样正好……再派人去联络,继续制造声浪……定要让整个长安的士林,皆知当今恶政害民之事!”有人建议着:“我当身禀正义,自当无愧于心……”

“是极!是极!”一个个肥头大耳的富商纷纷点头。

而尚冠里的董仲舒宅邸,也是彻夜灯火通明。

在油灯下,董仲舒正在奋笔疾书,一篇新的缴文已经成型。

他的弟子们围在周围,观看着老师笔下的文字,一个个都如木鸡一般呆滞。

“老师,这样做,会不会不妥?”吕步舒胆战心惊的看着上面的文字。

虽然,他只看到几句,但也足以让他冷汗直冒。

“富者阡陌连野,贫者无立锥之地……而富贵之人奢侈羡益,犹不满矣,贫者穷则愁急,穷则愁急而上不救,则民不安生……”

这些文字,每一个字都如一把尖刀,直接插到了商人的要害,命中了他们的七寸。

还不止如此。

‘富者欲求不满贪利无止而不肯就义,贫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此诚天下之大弊也……方今天下,大人病不足于上,而小民赢瘠于下……”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就差没有直接说:请除天下商贾,以正民风了。

但问题是……

董仲舒这一系的广川学苑,刚刚才从长安商贾哪里拿了一千万的‘赞助’啊。

有这样坑人的吗?

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发出了,以后金主们还会赞助吗?

没有了广大金主资助,广川学苑上上下下去喝西北风不成?

“有何不妥?”董仲舒却是放下手中的笔,微微一笑:“天下骂商贾逐利骂了多少年了?天子可曾遏商?”

“且夫,痛骂彼辈,吾辈安身立命之基也……”董仲舒站起来道:“尔等都记住了,吾辈可与商贾虚与委蛇,但,吾辈与彼辈,素来誓不两立!”

在每一个真正的儒者心中,都有一颗铲除商贾,诛除此等祸乱世人的心。

哪怕做不到,也得装个样子!

而且,董仲舒很清楚,当今之世,痛斥商人和权贵,才是王道,才是正道。

尤其是对于儒家来说,他迫切的需要得到北方广大地主阶级和军功贵族阶级的支持。

而要得到这些人支持和亲近,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痛斥商贾和权贵。

更妙的是,痛斥商贾和权贵,甚至可能商贾和权贵自身都会支持――反正又不是骂我!

天下商贾权贵茫茫多,随他去骂好了。

甚至,聪明人会懂得借势去喷别人。

听了董仲舒教诲,众弟子纷纷幡然醒悟。

是了,当今天下,钱固然很重要。

但刀剑更重要。

而如今握着枪杆子和国家政权的那帮人,不太喜欢儒家。

但他们跟儒家一样,讨厌那些为富不仁的大商贾,痛恨那些巧言奸诈的商人以及仗着权势横行霸道的权贵。

骂这两者,至少可以增加这些武夫的好感!

况且,自古以来,儒法两派的安身立命之基,就是仇商和反权贵。

只不过,两者的反法不同。

法家习惯肉体毁灭,而儒家主张教育,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嘛。

……………………

翌日,长安舆论顿时画风一变。

乡校内外,虽然依旧高喊‘与民争利,此圣人之所非也’。

但,悄然间,却也多了些抨击权贵和商贾的话。

而且,这种言论愈演愈烈。

吸引到了许多本来在外面觉得儒家这些混蛋太可恨了的民众的围观和加入。

毕竟,在中国,只要有人骂贪官污吏和无良奸商,人民群众永远是喜闻乐见的。

面对这突变的画风,许多人惊诧莫名,纷纷回去报告给自己的主子。

“主上,那儒家太可恨了!居然骂吾辈贪利,还骂吾辈败坏民风,颠倒纲常……”马仔们怒不可遏的告状。

但那一个个幕后的主人闻言却都是呵呵一笑:“那些儒生可有指名道姓,痛骂于我?”

“这倒没有……”

“那就由得他们去骂好了!”主人起身一笑,吩咐着:“尔等也该一起骂,骂的越厉害越好!”

“这……”马仔们顿时风中凌乱了,完全不懂为什么。

但对这些商人来说,却很好理解。

骂就骂吧。

反正也被人骂了几百年了,不差这几下。

而且,很多人自己也都觉得商人该骂――特别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就应该去死。

只要火不烧到自己身上,你管外面的文人怎么议论呢?

反正,他们只要有钱赚就好了。

“再派人去送五十万钱给董子的广川学苑……”主人如是说道,显然,他一点也不介意这些事情,甚至觉得骂的挺好的。

……………………

而儒生们开始骂商人和权贵后,立刻就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