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85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于率领王庭主力先行,然后牧民和牲畜紧随,在大单于未出塞前,臣将督促和保证,兰氏、须卜氏以及其他别部的万骑,拼死进攻,拖延和吸引汉朝军队的注意力……”

军臣这才眉毛稍稍舒展开来。

王庭主力,军臣还是信得过的。

毕竟,这几个万骑,都是跟着他西征捞足了好处的万骑。

只要军臣对他们保证,明年继续西征,他们就不会背叛。

而只要夏王能够带着须卜氏和兰氏以及其他部族的贵族在这里为他断后,那他也不需要担心在半路上遭遇政变。

只要能够安全回到草原腹地,回到祁连山,有了折兰部族和左贤王于单本部加上他的亲信万骑,那就不用担心有人能翻天。

除非,王庭的贵族也要背叛他!

但,这个可能性并不大。

军臣可以在路上,不断与王庭各部贵族交换意见,许下承诺。

用利益和好处拉拢他们。

但是……

军臣很清楚,这么一撤,幕南地区,肯定要放弃了。

因为,为了此番进军和南侵,整个幕南的部族的积蓄和青壮,几乎都被他拉来了。

现在,什么东西也没有抢到,幕南贵族,必然满腹怨气。

他们不是会背叛自己自立,就是会去投靠和且之那个混蛋。

不过……

没关系,幕南经此一遭,今年冬天,肯定是个难熬的冬天。

会有很多人冻死、饿死,无数部族分崩离析。

且之和汉朝得到的只会是满是饥荒和混乱的幕南。

假如汉朝人想要控制住此地,没有个三五年的大规模投入,不可能控制住。

而这正好,扯住汉朝人的步伐,为他西征争取时间。

若汉朝人和且之不管幕南部族的死活,那就更好了。

幕南部族的怨气和仇恨,会永远挂在他们身上。

他们会怨恨汉朝,甚于怨恨自己。

这样,未来自己就可以再次南下,收服这些部族。

总之,无论汉朝做什么选择,他和他的帝国,都是稳赚不赔!

想到这里,军臣就说道:“夏王真的能够保证吗?”

“臣愿意如汉朝将军一般,立下军令状,倘若做不到,臣便将首级献给大单于赎罪!”夏王跪下来说道。

在他心里,这其实也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

单于带人先走了,留下的全部都是对单于不满的人。

这给了他拉拢和经营自己的力量和势力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危机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

只要自己能成功的带着部族,渡过这次危机,那么他的威望,就会瞬间高涨到与单于分庭抗礼的地步。

在夏王眼里,军臣已经老朽了。

他还能活多久呢?

运气好的话,估计可以活个几年吧?

但即使他运气再好,也不会超过五年!

因为诸部族和单于庭的贵族,不会接受一个将匈奴帝国亲手带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单于继续执政。

这是军臣无论西征多少次,抢回多少物资、财富和奴隶,都无法弥补的事情。

引弓之民,既骄傲,又敏感,同时心理非常脆弱。

对汉朝的不断失败,一定会引发包括军臣身边的贵族在内的无数人的反对和不满。

这些不满郁积到一定的时候,恐怕,就是军臣的亲兵,也会忍不住砍了这个昏君的脑袋!

是以,倘若军臣运气不好的话,恐怕今年他都捱不过去。

到那个时候,作为在燕蓟挽救和拯救了匈奴帝国事业的大救星,老上单于的儿子,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坐上那个位置。

至不济,也可以扶持年幼的于单即位,自己当个幕后掌舵人。

到那个时候,匈奴就可以按照他的想法和意愿来改造了。

这也是夏王这些日子以来,朝思暮想得到的答案。

匈奴帝国,想要中兴,就必须由他来主持和推动变革,其他人都不行!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也不懂汉朝强大的原因!

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夏王才会对军臣献上这么一个计策。

因为,军臣决不能死在这里,更不能现在就死。

一定要等到他大功告成,有了威望和人心,再去死,才算完美。

但军臣哪里知道这些,他看着夏王,自己的这个弟弟,满意的点头赞道:“好!夏王果然不愧是我大匈奴的智者,就按照夏王说的办!”

“可是,我军应该从何处撤军呢?”军臣又头疼起来了。

南下的时候,倒是很爽利,但撤退,却成了个麻烦事情。

当着汉朝人的面撤军?

汉朝人估计会开心的笑死!

当年,老上单于时期,匈奴好几次败仗,都是在撤兵的时候吃的。

正因为如此,白羊部族才会发展出回身射这种战术来针对汉朝军队的追尾。

只是现在,随着汉朝骑兵的强盛,白羊部族和他们曾经赖以为自豪的战术,被彻底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远远强于匈奴骑兵,甚至有着汉骑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汉朝主力野战军团的骑兵,完全可以轻松吊打任何想在他们面前玩回身射战术的家伙。

如今,匈奴面对的虽然都是些汉朝的郡兵。

但是……

那个恐怖的汉朝车骑将军,已经在逼近了,那支该死的飞狐军恐怕也已经在高速赶来。

军臣可不敢打赌,义纵和飞狐军能愉快的放过自己!

………………………………

今天先更一万3,还5000字先(未完待续。)

------------

第一千三百零四节 张汤回京

长安城外三十里,渭桥之上。

今日正是风和日丽,万里晴空的好天气。

无数的士子和长安城里的贵族、豪商,纷纷携家带口,来到这里游玩。

尽管,现在,燕蓟前线的战事,正激烈无比。

但在大后方的长安居民,却还真没有什么感受。

“听说车骑将军在上谷郡又赢了……”几个豪商聚在一起议论着:“想想还真是有些不可思议呢……”

“是啊……”众人都是点头感慨着。

在七年前,没有一个长安人能想到,在七年后的今天,汉家居然可以仅靠着燕赵的郡兵和不过两万多人的中央军队就可以跟匈奴人的主力有来有回,甚至占尽上风。

而如此大规模的战争,甚至连关中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没有影响。

这一次,车骑领军出征,整个关中,没有抽调一个民夫,关中的官仓里的粮食也颗粒未动。

燕蓟的军队的补给,全是从齐鲁地区,楼船舰队转输而来。

仅仅是在过去这一个多月,楼船衙门就将超过一百万石的粮食,从齐鲁、安东转运到燕蓟。

这种可怕的运力,让人在胆战心惊的同时,也让商人们看到了无穷的商机。

现在,就连蜀郡的商人也知道了,可以通过海运,将齐鲁吴楚甚至南越的商品,运到北方,运到安东。

既安全,又快捷,损耗还小,经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