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1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出来?”刘彻笑着说道。

对于军臣这样的鲁莽行动,刘彻有好几个办法让他死翘翘!

其中最狠的一个办法,莫过于干脆下令放弃造襄防线,带走全部百姓和士兵,烧掉所有城市,坚壁清野。

这虽然是一个七伤拳,未伤敌先伤己。

但,这却是一个足可以气死和气疯军臣的战略。

你想想看,军臣都8bb,全家老小一波流了。

从战略上,放弃一个分矿无所谓。

而军臣和匈奴,则将因此付出惨重代价!

说不定,整个匈奴帝国都将因此崩塌!

不过,刘彻并不想此策,不是他狂妄自大,而是他很清楚,这是汉室快速解决匈奴问题的捷径!

这一仗,只要打赢了,那么,匈奴的统治秩序就会分崩离析,草原部族,会揭竿而起,那些曾经被匈奴高压统治和奴役的西域王国,更会纷纷脱离匈奴的控制。

这样一来,即便匈奴人还能苟延残喘,恐怕也是个微不足道,再也不能称王称霸的部族了。

而汉军,则可以通过此战,获得极大优势最起码,幕南可以传缴而定,甚至说不定,河西都会望风而降。

就像历史上霍去病在胭脂山之战后做的那样,一路所向披靡,匈奴部族望风而降,于是封狼居胥山,几乎让匈奴崩溃!

而现在,却又不同了。

马邑和高阙两战,让匈奴损失人口数十万,已经伤筋动骨。

单于主力再在此番失败,那就是一个翻版的漠北决战了。

漠北决战后,匈奴能苟延残喘,是因为当世的尹稚斜能忍,而且,匈奴可以牢牢控制西域,不断吸血。

但现在,刘彻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只要匈奴人一败,那么,从长城到瀚海之间的数千里草原,会成为匈奴人的伤心之路。

刘彻会在这条道路上,将匈奴人的血放光!

让他们从此彻底跪下来,臣服中国!

…………………………

保底先搞定,然后再来算加更~

上次是到4200票,现在是4511票,换句话说我还需要加更一章~然后再看今天能有多少票!

嗖嘎!(未完待续。)

------------

第一千两百六十六节 战略 2 4400票加更

虽然在嘴上,刘彻蔑视着军臣,但在心里,他深知这一次的匈奴来犯,必定不是那么简单轻松就可以应付过去的事情。

旁的不说,匈奴人的数量这么多。

怎么打,也是一个问题!

毕竟,就算是二十万头猪向你冲过来,光是抓也得抓半年吧?

更何况是二十万人?

其中骑兵数量多达十二三万!

当然,这只是预估,实际上可能要少。

但即使如此,也不是什么容易对付的事情,旁的不说,哪怕是出于尊重对手的需要,汉军也必须动员至少二十万军队!

其中主力战兵,至少要有五万以上!

才能勉强有资格与匈奴对抗!

若想要与匈奴野战,最少需要拥有六万以上的骑步野战兵力!

想到这里,刘彻就不由得想起了前些天义纵和郅都递交的作战方案。

两人的方案,可以说各有千秋。

郅都主张节节抵抗,然后在匈奴人深入长城范围内后,从左右两翼包抄,然后合围,要跟匈奴人再打一场平城之战。

这种想法不能说有错,也确实是目前最稳妥的做法。

因为,这样做,最起码可以保证不输,再差也是又一个平城!

而汉室可以接受平局,匈奴却不行!

假如匈奴不能取得一场颠覆性的胜利,以挽回颓势,那么,这一战之后,军臣就等死吧!

匈奴的贵族不会饶过他的!

想做冒顿的人多了去了!

只是……

相较于义纵的方案,郅都的这个方案就多多少少有些逊色了。

…………………………

此时,义纵率领的两万骑兵,已经出了萧关,沿着直道,向着北方行进。

“将军!”义纵的亲信大将,一直以来,都侍卫在他左右的都尉陈武问道:“我军此行,真要如此?是不是风险太大了些?”

“大吗?”义纵笑着摇摇头,拍了拍对方肩膀,说道:“带兵作战,本就是冒险之事,刀兵之间,没有什么稳妥或者保险的事情……”

“想要保险,想要稳妥,那就去考举,考举场上,只要学识足够,那就肯定能考上!”义纵意味深长的道:“但战争不是如此!”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故以正合,用奇胜!”义纵将手里的军用地图摊开来,指着上谷一带道:“我军欲与匈奴在此决胜,若用堂堂正正之阵,则不可不用胸甲为中坚!然我军皆轻骑,难以为事!且我所率之兵不过两万,既算加上楼烦骑,也不过三万出头,如何与匈奴在野外抗衡?”

“是故,吾向天子进言曰:今北虏来犯,气势汹汹,如与之堂堂列阵,不啻于用我之短与敌之长相抗衡,即胜也是惨胜!不若集结优势之兵力,蚕食敌之军力,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天子也是赞同吾之意见的!”义纵道:“临行前,天子交代我:务必当集中我军之优势兵力,消灭北虏之有生力量,不以一城一地之得失为虑!”

“这就是运动战!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秦之白起,魏之吴起,皆以此成名!”

…………………………

未央宫里,刘彻也是想着义纵的战略,有些出神。

运动战啊!

可不是某一人,或者一个某一个时代的产物。

自吴起以来,中国军事家们就已经知道了,在运动战之中,才是消灭敌人的最好机会。

最典型的战例,莫过于白起指挥的伊阙之战了。

在伊阙之战中,白起率领的秦军不足韩魏军队的一半,可战兵力更是只有对方的三分之一。

但是,白起就像一个战场魔术师,指挥秦军,绕到了联军屁股后面,然后逐个击破,一一蚕食。

最终,秦军以弱胜强,全歼韩魏联军主力二十四万人。

申不害改革的成果,一战葬送,韩国从此沦为小受。

在这个经典案列中,白起做的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灵活运用军队,分进合击,不断调动和戏耍自己的敌人,最终当着韩国军队的面,先破魏国大军,阵斩公孙喜,然后挥师伊阙,全歼韩军。

史载,韩国军队,三军丧胆,狼狈奔逃,但还是难逃被堵在伊阙全军覆没的厄运!

白起之后,又有韩信接棒。

韩信用兵,只能说是天马行空,如流星划破天空,难以逐磨。

不过,跟白起一样,韩信是军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最终落得被身死族灭。

好在,这些年来,刘彻努力收集和整理了韩信当年分割交托给他的部下们的《淮阴兵书》,并将之出版,作为武苑教材,也算是刘彻能给予这位淮阴侯的安慰了。

而韩信之后,运动战大师,几乎绝迹中国,一直要等到霍去病横空出世,才开启一个新时代。

如今,义纵也能想到,并且敢于提出运动战的概念,刘彻很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