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誓言,这些可怕的墨者,常常是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跟这个墨家打交道,可比与儒家、法家、黄老派打交道要难多了!
别看,现在台上那位墨家的钜子,一副谦谦君子的风范。
但实则,谁不知道,这位钜子还是一位六亲不认的冷酷铁血之人?
前年,他的堂兄犯法,按律本该流放。
但,依照汉家制度,勋贵、朝臣及贵人的亲戚,可以得到优待、减刑,甚至还可以看情况免罪……
所以,这个事情被报到了廷尉,廷尉行文给了这位杨毅。
然后呢?
这位堂堂的墨家钜子,天子的绝对亲信和心腹,墨苑的主人。
毅然决然的回信给了廷尉赵禹说:请足下按律而行!且其为吾之兄,坏法乱政,当罪加一等,此之所谓大义!
结果,事情被杨毅知道后,他的那位堂兄,非但没有得到任何优待和减刑乃至于免罪。
反而在杨毅的干预下,廷尉衙门将其从流一千里,改为流三千里,发配临邛道!
这个事情,在当时吓坏了整个长安的士大夫大臣!
别人辛辛苦苦,千里为官,不是为了名,就是为钱。
但这位墨家钜子,不要钱,不要名,不要权。
只要一个义!
义之所在,六亲不认!
士大夫大臣们,此刻都是忧心忡忡的望着台上的杨毅。
再看着那些明显被忽悠住了的列侯公卿,痛心疾首,恨不得冲过去告诉这些人:“醒醒!墨家的义,跟儒家的义,法家的义,以及你们所理解的义,那不是一个事情啊!”
但奈何,列侯贵族们,尤其是新兴军功贵族们,大部分是大老粗,没多少墨水。
能读书识字,这都要多亏了武苑的存在!
指望他们分清楚诸子百家之中的‘义’‘利’的区别,那无异于痴人做梦!
刘彻坐在上首,望着整个会场的公卿列侯,不由得忽然悲哀了起来。
想当年,墨家全盛之时,天下贵族和士大夫一听墨家谈起义利,就立刻色变。
因为彼时,墨家思想盈贯九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现在,除了少数的两千石和诸子百家的文学之士,名宿之外,其他人却对墨家的思想,一无所知。
甚至很多人都将墨家的义与利,与儒家、黄老派、法家主张的义利混淆起来了。
只能说,这是时代的悲哀!
好在,现在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望着杨毅,刘彻嘴角微微扬起,在心中赞道:“温水煮青蛙,这一招不错!”
墨家思想,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那个后世的红色政党。
只要能够了解和理解了墨家的主张,你就能知道,墨家其实不是一个革命的学派,也非是一个随时随地准备造反的学派。
恰恰相反,没有人比墨家更渴望安定繁荣与和平了。
……………………………………
墨家的这段剧情,可能要写的长一些。
因为,这不仅仅要写过去的墨家,还要写现在的墨家的改变和主张~
这很难!
讲真,写一章石渠阁的情节的时间够我写两章战争情节了~
又烧脑,又不讨好~
但没办法,谁叫我喜欢呢~
当然,喜欢不能当饭吃~
所以,求订阅啊啊啊啊(未完待续。)
------------
第一千两百一十九节 墨家的忽悠策略 2
“何以曰义?”杨毅侃侃而谈,神态轻松,这场石渠阁之会进行到现在,他很满意。
至少,大家在听他说话!
这太难得了!
在从前,墨家根本找不到这样的机会!
而台下的一些巨头和许多士大夫大臣,一听到杨毅开始要解释‘义’,立刻就来了精神。
因为他们看过和研究墨家的著作。
他们很清楚,并且知道,墨家的‘义’与‘利’,若是天下纷纷扰扰,或许还有市场。
至于如今?
哼哼!
也就是今上能容得下墨家!
士大夫贵族们,是绝对无法接受墨家的那一套‘义利’之观。
原因很简单。
你的儿子犯法当死,你会处死他吗?
一般的人,恐怕是维护都来不及!
但墨家,却是……
毫不犹豫的处决!
墨家的义利,可不是士大夫贵族理解的义利!
墨家的屁股,也从来没有坐在贵族士大夫地主这边!
假如说,儒家和黄老派,是大地主大贵族豪强的代言人。
法家是中小地主的代言人。
那么,墨家就是自耕农和贫民的代言人!
不用去看别人,看看从墨家分裂出来的农家是个什么尿性,就可以知道,墨家的义利观究竟如何了!
许多人都在心里冷笑着,等待着,看墨家的笑话。
甚至还有人在心里盘算着,若是墨家引起了公愤,那么,自己应该是要落井下石,还是假装雪中送炭,实则捅上一刀?
台上的杨毅,却依然是那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他用着不轻不重的声调,对着话筒,微微说道:“子墨子曰:不义不亲,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近,圣王之道!”
这句话一出,台下的无数人都是血脉偾张,等着墨家自己把自己坑死!
原因很简单,这句话出自墨翟的《尚贤》。
单看这一句话,问题不大。
但关键是,你将尚贤前后联系起来,看这句话,那问题就是大大的!
为了佐证这一句话,墨翟当年曾经举了桀纣与尧舜的例子来做对比。
放在当时,没有人会去管。
但在今天?
呵呵呵呵……
想当年,先帝的时候,辕固生与黄生君前辩论汤武革命是否正确,尚且都挨了批判,辕固生甚至至今背负着那个包袱。
你墨家何德何能,居然敢于宣扬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
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墨家的人做事,总喜欢把事情讲清楚。
而不像儒家那样模棱两可,也不似法家,一切唯上,更不是黄老那样,遇到问题,就谈玄论古。
当年墨翟为了证明‘尚贤’的重要性,可不仅仅拿了桀纣与尧舜来当例子。
还清清楚楚的讲出了行动计划和步骤以及纲领。
怎么不义不亲,如何不义不贵,都说的仔细。
许多人都觉得,要是倘若王公贵族和勋臣们,连这样的墨家都能接受和忍耐。
那么,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什么禁忌的问题了。
可惜……
这些人忘记了……
墨家除了是科学家和实干家外,当年,他们还有一层让天下瞩目的外衣和光环。
战国中后期,墨家的辩手,曾经与儒法黄老杨朱名家,激战在列国朝野。
而且胜多败少!
中国第一个逻辑学的原理,就是墨家先提出来的。
朴素的辩证法,也是墨家的首创!
想当年,即使是相里氏之墨,也可以在秦庭宫廷,与法家和杂家,坐而论道。
至于那相夫氏之墨,号称吊打名家,碾压儒法,如入无人之境!
而且,人们忘记了。
当年的墨家,曾经在言论和舆论控制和管控远比汉室还要严格和强大的秦国繁荣昌盛。
人们更忘记了,当年,墨家全盛时期,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