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
其实,最开始刘彻是不愿意任命张寄为御史中丞的,他跟属意出生齐鲁,曾经担任齐国内史的牛抵。
因为牛抵听话,而且有能力。
但奈何晁错坚持要求选用张寄。
最后没有办法,刘彻只能同意。
现在看来,晁错这个家伙还真给刘彻出了个难题!
可能有人会觉得,刘彻跟张寄在演双簧。
但实际上,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不了解汉室的运作。
在整个汉家王朝体系之中,天子虽然至高无上。
但有三个地方,皇帝的命令不管用。
第一是丞相府,丞相要是觉得皇帝的命令有错误,那就可以不鸟。
有本事,皇帝可以换相。
但没换相之前,还是乖乖跟丞相商量吧!
当年,北平文侯,故安文候,乃至于平阳懿候,都是靠着丞相的特权,将君权搁在一边。
而皇帝除了换相外,无可奈何。
这就是中国式的封建王朝的特色。
君权,看似至高无上,但其实,也有掣肘者和平衡者。
而第二个地方是东宫。
东宫之中,皇帝的命令基本上不起作用。
太后才是东宫之主!
而第三,就是这御史大夫的副手,御史中丞面前。
御史中丞,虽然仅有千石,但却是专门设计来跟皇帝唱对台戏的,给皇帝泼冷水的。
自汉兴以来,历代御史中丞,都做过拿着皇帝的脸当洗脸盆的事情。
而御史中丞存在的意义,也是给皇帝找茬的。
历来,非直臣不用。
当然,皇帝也会想方设法的塞一个自己的大臣进去。
但是,历代以来,历任御史大夫,都会拼死抗争,维护自己的威权和传统。
哪怕当年张欧这样的软蛋当了御史大夫,也是选择了出名的直臣来担任御史中丞。
本来,刘彻以为这张寄既然是列侯,想必也应该是个识时务的俊杰,哪里知道,这也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不把他说服,今天这个事情,大概是没完了!
而更可怕的是,丞相,皇帝可以换。
但御史中丞,皇帝却很难换。
因为,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提名的。
皇帝只能罢免,但无法决定人选。
而刘彻确信,假如他罢免张寄,那么晁错这个家伙,必然会从持书御史中选择继任者。
刘彻在晁错身后瞄了几眼,看到那一个个视死若归,随时准备接班的持书御史,顿时头大。
为了避免落下一个赵盾的尴尬处境,刘彻决定还是跟张寄好好谈谈。
“朕前日下诏,张卿驳回……”刘彻淡淡的问道:“不知张卿可有解释?”
御史中丞张寄抬起头,看着刘彻,满脸从容和肃穆,就像一个烈士一般。
刘彻一看,就心知不好。
因为,刘彻忽然想起来了,这位繁候的先祖是张瞻。
张瞻的谥号是庄候。
庄是严的同义词,在谥法解之中,给与张瞻庄侯之谥,是因为他好强!
他的一生,甚至都是不屈不挠的一生。
想当年,张瞻甚至敢跟舞阳侯樊哙顶牛,与平阳侯曹参争功。
临死了,甚至还跟合阳候刘仲打起了嘴仗,两人相互指责对方失礼。
而刘仲是谁啊?
高帝的堂兄,吴王刘濞的父亲。
要不是他弃了代国,恐怕就是一系诸侯王之祖!
张瞻死后,他的儿子康侯张独也是犟脾气,跟周吕候的孙子,郦候吕台争风吃醋,然后被人家手起刀落,砍掉了一条胳膊。
从此,张独就走上跟吕氏不对付的道路。
当初诸侯大臣共谋吕氏,张独就是卖肝卖肾在支持的。
他甚至提供了前期的主要联络经费……
祖宗们如此给力,这个张寄恐怕脾气好不到哪里去。(未完待续。)
------------
第一千一百八十节 讲道理 1
下一页
张寄的脾气,自然是又臭又硬。
若非如此,也轮不到他来做这个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在汉室的地位是仅次于三公,位在九卿之上的巨头。
但自有汉以来,从未有御史中丞能够更进一步,爬到九卿或者两千石的位置。
基本上历任御史中丞,最终的结局,都是很凄凉的。
譬如,北平文侯为相时,御史中丞张璧就跟着北平文侯冲锋陷阵,最终因为被牵连,而被罢官。
又如吕后时,御史大夫周昌任命的两任御史中丞,都因为跟吕氏事是最常见的。
因为,中国文字的写法多种多样。
即使是古老的甲骨文,一个字,也有多种不同的写法。
鸡蛋里跳骨头,总能挑出错。
即使真的没错,兰台尚书们难道还敢来对质不成?
这套游戏规则运行了几十年,君臣之间早就清楚,对方要说的到底是什么?
所以,刘彻也不跟张寄啰嗦——真要跟一个御史中丞绕圈子,绕到天黑,估计也没有用。
刘彻于是直接说道:“朕欲命名匠为官,以劝耕百姓,督导农事,诸卿可有异议?”
既然张寄要反对。
这是他的天赋职责。
没有办法,刘彻只能想办法绕开他。
在汉室,有一个地方通过的法律和政策,是所有人都没有办法阻拦和阻止的。
这就是廷议。
经过百官公议,文武百官列侯勋臣共商,得出的结论,就是皇帝都无法轻易推翻。
至于皇帝临轩,亲自主持的廷议通过的结论,更是可以成为维系数十年的国策!
毕竟,这是群体的意志,是整个国家和天下的呼声。
谁反对,谁就是贼子!
谁就是挑战国家,挑战社稷,挑战宗庙。
肯定会被拉出去弹jj弹到死!
刘彻话音刚落,张寄立刻就拜道:“臣有异议!”
这也是自然的。
他不站出来首先表达反对,那就是言行不一,就是心怀叵测,就是故意给天子添堵。
罪该万死,罪无可赦!
而御史中丞,作为御史大夫衙门的实际控制者,天下诸郡监郡御史的大佬,他确有这个资格和能力,首先表达异议。
“卿请试言之!”刘彻站起来说道。
廷议的作用,就是拿来让人说话。
不让人说话的政权,是不能长久的。
刘彻也没有傻到去干可能沾染上‘独夫民贼’名声的事情。
事实上,在一开始他就打算跟群臣好好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事情是靠做出来的,而道理是靠讲出来的。
………………
微-信-公-众-号:要离刺荆轲,求关注,求临幸--(未完待续。)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节 讲道理 2
下一页
张寄却是长身一拜,同时心里回忆起自己这些天来想好的腹稿。
以前百试不爽的机变械饰,机械之心是不能用了。
公休仪的那些说法,自然也不能用了。
但没有关系!
他望着刘彻,挺直了胸膛,开口道:“启禀陛下,臣昧死以奏曰:《商君书》曰:凡人主之所以劝民,官爵也!今陛下以匠人为官吏,充之入县道,岂非令天下人皆勤技巧之事而忘耕作之本?贾子曰:一夫不耕,或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