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03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好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结果,在现实面前,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在趋向于利。

就连当今天子,嘴上虽然不去谈论义利,但实则,所作所为,很多时候,都是盯着利益走。

有利可图,立刻就抛弃了嘴上的那一套,马上就去做,倘若要赔本的时候,则斟酌再三。

董仲舒甚至听说,如今的兰台尚书,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计算投入的得失与产出。

好好的国家,渐渐沦为利益的殿堂。

偏偏却又看上去正义凛然,仿佛神圣无比。

这真让董仲舒有些看不太明白!

胡毋生也是抬眼望了一言董仲舒,师两人都是尴尬的一笑。

“自元德二年,陛下行博士分级之制以来,天下博士在册已近四百……”胡毋生拿起茶杯,闻着香气,慢条斯理的道其中,八成为四百石、六百石及千石博士……”

这事情,听上去似乎与如今的石渠阁会议无关。

但董仲舒,恰恰相反,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

通过博士官分级制度,当今天子实现了他最大的一个目标――打破权威和学术的垄断!

在从前,汉家博士,地位清贵,尊崇,受天下敬仰!

但现在呢?

长安就有一个笑话:当你站在大街上时,看到儒冠者路过,拿个石头砸,十之八九,必是博士。

这个笑话虽然夸张了些,但却也不无道理。

当今天子通过不断扩充博士的队伍,让博士这个头衔烂大街,直接导致了曾经公认的权威和学阀的标志――博士体系的崩溃。

更进一步引发了诸子百家内部的纷争。

在以前,那些小派系,小学派,要是敢唧唧歪歪,一位类似董仲舒或者胡毋生这样的博士站出来,足以一锤定音,让他们闭嘴!

但现在却不行了。

天下大小学派之中,哪个学派没有博士坐镇?

你是博士,他也是博士。

诸子百家了,便是天子,恐怕也进不去!

进去了,就是当面打史家的脸。

更会将摆到如同赵盾一样的尴尬位置――您是想篡改史书呢?还是想掩盖呢?

如今的太史公司马谈虽然看上去温文尔雅,但所有人都,一旦有人想要强闯太史令门署,那他必然宁死不屈。

即使是死了,他的继任者肯定也会毫不犹豫的在青史之上留下:某某乱其史的备注。

所以,实际上可供作为会场的地方,就是石渠阁前殿以及周围的广场。

大概最多可以同时容纳五百人。

而考虑到安保以及天子的尊严汉家的脸面,实际上能塞四百人已经是很不错了。

而天子及其扈从,还有文武百官,列侯外戚,肯定至少占走一百个席位!

留下的三百席里,黄老和墨家,至少也要占走一百席!

这是不用去想的。

黄老学是东宫两位太后都非常尊崇的学问,特别是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据说这些年就一直邀请黄生等黄老学巨头入宫讲学。

至于墨家?

有着天子撑腰,基本上可以确保拥有足够多的席位。

那么剩下的位置,就只有两百席。

这两百席,对于现在的天下诸子百家来说,只能用僧多粥少来形容。

旁的不说,儒法两派,如今加起来就拥有门徒弟子接近二十万之众。

有名有姓的大人物,上百之多!

单单是儒法,两百席就根本无法满足。

更别提,现在,安东有杂家崛起,燕赵之中有纵横家的传人开山立学,武苑之中,兵家的思想也渐渐复苏,已经有不止一位将军,转向了纯战术理论的研究方向。

譬如,弓高候韩颓当,曲周候郦寄还有俞候栾布。

这些大人物,这辈子该捞的荣誉和功勋也都捞的差不多了。

他们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留下著作,留下在历史上的印记。

另外,农家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别看农家现在不显山不露水的。

但实则,他们的力量和影响力,伴随着元德以来的开疆拓土以及新工具和新耕作技术的推广,遍及天下郡县。

在如今的汉室,有些地方可能没有儒家,有些地方可能没有法家,有些地方甚至还可能没有黄老派的踪迹。

但是,当地必定有农稷官!

而农稷官,就是农家子弟!

这些人,平时隐蔽在汉室庞大的官僚体系,依托着墨家、法家、黄老派甚至儒家的遮蔽,默默的做着的事情。

一如老实巴交的农民。

但谁敢忽视他们的影响力?

旁的不说,现在的大农丞商容,就是一个已经被证实的,纯粹的农家传人。

与农家比,即使是如今如日中天的公羊派,其实也不够看。

好在,农家素来与世无争,其宗旨和思想,也只是希望多推广农业技术,多打粮食,从而实现民富国强。

所以,无论是谁上台,农家都会与之合作。

而农家本身,其实没有想要执政的意愿。

他们的定位,更多的是辅佐当政者,完成相关的政策和技术的推广普及。

别说是黄老派和法家了,就是儒家上台,农家也可以被收编和合作的对象。

但,除了农家之外,其他学派都是竞争者,都是敌人!

即使是同为儒家的某些派系。

譬如说,公羊的死敌谷梁!

还有那个到处喷人,自我宣扬才是孔子的正统嫡系,其他派系都是歪曲孔子思想的荀子学派。

董仲舒只是跟胡毋生对视一眼,两人甚至没有,就已经达成共识了――别人可以不管,谷梁派和荀子学派,必须要狠狠的教训!

让他们,这个世界,究竟谁才是大佬,他们应该听谁的!

更让天下人,谷梁和荀子,是旁门左道,学不得!(未完待续。)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节 合纵 3

邯郸的二月,微微有些寒冷。

朱文站在邯郸城头,眺望这飞廉之土(注1)。

朱文出生于明门。

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原君朱建。

朱建生时,曾经做过英布的谋主,力主不要反叛汉室。

后来英布覆灭,朱建来到长安,在吕后时期,曾经显赫一时。

因为,他的谋主变成了辟阳侯申食其!

当年,朱建之母去世,辟阳侯申食其被陆贾说服,往税一百金(注2),由此使得其他贵族列侯往税五百金。

朱建受此大恩,于是知恩图报,在申食其被惠帝逮住小辫子要处死的,连吕后都不敢出手援救(注3)。

结果是朱建出手,出钱买通和说通了惠帝的宠臣闳籍孺,这才让申食其死里逃生。

从此之后,申食其就将朱建引为心腹,几乎事事听从。

但,可惜,此后风云突变。

吕后驾崩后,原本如日中天的吕氏外戚一夕覆灭,诸侯大臣共迎太宗自代国入主宗庙。

秋后算账的时间来了。

哪怕是申食其听从朱建之谋,闭门不出,谨小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