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1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会有所改观,但我错了……”且之沉痛的说道:“单于庭和四大氏族,将我和所有的呼揭人都视为异类!”

“三十年了,呼揭从未有过任何人侍卫单于庭!”

“三十年了!呼揭人从未被邀请到碲林大会!”

“我受够了龙城那些神神道道的萨满祭司,受够了单于庭那些罗里吧嗦的氏族!”

“善神阿胡拉在上,我,呼揭的主人,金山的至尊,南池的主宰,且之发誓,必定要将光明之火,撒播到草原之上!”

对匈奴人来说,呼揭人的信仰格外的刺眼和扎眼。

而在呼揭人眼里,匈奴原始的萨满教信仰,又何尝不是如此?

而这也意味着,呼揭终于放弃了在匈奴体制内部突破的努力!

在且之看来,比起单于庭,他更愿意信赖和依靠汉朝。

因为据且之所知,汉朝皇帝对自己的小弟,非常照顾。

甚至可以说,一视同仁。

更何况汉朝皇帝,是在世神。

给一位真神当爪牙和鹰犬,并不可耻,相反,非常光荣!

神仆可是一般人根本连资格都没有的职业!

现在,对呼揭人来说,唯一的疑问是:汉朝的皇帝是善神还是恶神。

是要拯救世界,救赎世人的光明神,还是要堕落大地,毁灭世界的恶神?

不过没有关系。

无论是善神,还是恶神。

只要祂能庇护呼揭,并且给且之想要的单于宝座。

那,给祂卖命,做个儿单于,那又如何?

当然,这是在且之和呼揭人亲眼看到,并且尝到了汉朝兵强马壮的厉害后才有的想法。

人就是这样,不吃亏,不被打一顿,根本无法判断自己面对的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戈之!”且之看向那个向他提问的贵族,说道:“等我跟汉朝人谈判好了,你代表我,代表呼揭部族,去一趟汉朝的长安……”

“世人都说,汉朝皇帝是神明,你就给我去看看,这是不是真的?”(未完待续。)

...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一千零九十六节 战胜带来改变

“捷报!捷报!”

一骑南来,越过千山万水,直入未央宫的北阙城楼。

一路上,向来紧闭的宫阙,纷纷打开,让军情使者让路。

使者策马跑过长长的甬道,穿越迷宫一般的宫阙,进入未央宫深处。

然后,他在宣室殿前下马,从背上取下象征着最高级别的军事情报的密封竹筒,跨上宫阙的高台,疾步而上,一边走一边喊道:“捷报!捷报!河阴大捷!”

……………………………………

此时,宣室殿之中,正在议政。

刘彻则背靠在御榻之上,眯着眼睛假寐。

昨夜,他与将军们商议和推演军事一直到深夜,睡眠不足,自然精神很差。

而殿中,官员们则差点就挽起袖子要来一次全武行了。

没有人敢轻易后退。

因为今天的议题是:下一条轨道,应该修在哪里?

轨道运输,这几年在关中发展的非常蓬勃。

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这种秦人留下的造物,在被墨家改进后,简直就是一个吸金利器!

像师家,就躺在轨道上,日进斗金!

而轨道更代表着人脉和关系网。

师氏当年来到关中的时候,谁认识他啊?

大家都等着宰肥羊,吃肥猪过年呢!

那时候的师氏也确实如此,甚至连师家家主师旦都绝望了。

但,谁能想到,本是拿来买命的轨道,却在修成后,不仅仅为师家带来了财富,更带来了无数人脉和关系。

发展至今,师氏甚至已经隐隐有些要抢掉田氏的关中第一豪强的头衔的架势。

所以呢,这些年,人人都在盯着朝廷什么时候再修轨道?

而现在,刘彻终于松口,下令让少府在雒阳、睢阳、晋阳、荥阳以及太原等城市之中,选择三个,作为汉室轨道网络的下一个部署地。

自然,立刻就引发了轩然大波。

轨道交通的便捷、快速和廉价,现在已经是有目共睹。

关中行商之人,大凡有大宗货物,必定会委托师氏运抵指定地域。

因有着轨道的存在,关中的商业每年都在以高速发展,就连社会经济和民生,也受益于兴旺发达的商业。

自然,出生梁国的官员,肯定会拼命让轨道项目落户睢阳。

而出生河南的官员和贵族,则会支持荥阳和雒阳。

这地域纷争一起,瞬间各自抱团。

其实,这也跟刘彻自己拿不定主意有关。

轨道交通,经过这些年在关中的实践和运行,已经证明了它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而且一条轨道的存在,还能养活至少数千名工人和车夫。

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军事价值都非常巨大。

但投资自然也是无比庞大的。

一条三百里长,默认在平原地区的轨道,起码需要投资近万万。

而汉室现在还在跟匈奴开干,自然没有太多资源可以倾斜。

要不是前不久的国债认购很顺利,刘彻现在已经是一个穷光蛋了。

换句话说,其实,这个轨道计划,是刘彻借钱在修。

其中,晋阳和太原,是肯定要铺的。

这是军事需求的必然。

但,这剩下那条到底在修到那里?这就让刘彻举棋不定。

毕竟,睢阳、雒阳、荥阳,其实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战略位置,都是同一个级别的。

无非就是谁先谁慢的问题。

但就是这个问题,在朝堂上已经打出狗脑子了。

毕竟梁国、河南,这两个地方本来就是汉家经济最好,人口最多的地区。

自然,此两地出的官员,也是最多的。

所以,刘彻也就懒得插手,让这些士大夫互喷。

谁赢了,轨道就落到那里。

在现在来说,汉家关注的还是前线。

不过,因为距离的缘故,前线的情报,一般要四五天才能抵达长安,即使是传说中的八百里加急紧急报告,也需要三天。

所以,尽管刘彻很着急的想要知道河阴战事的具体细节。

但却也只能耐着性子,等待前线的报告。

这时候,那个传讯的使者,直接走进大殿,跪到殿中,奏道:“陛下!卫将军都紧急奏报:赖陛下洪福,社稷之灵,祖宗庇佑,河阴大捷!”

刘彻立刻就站起身来。

而文武百官,也都立刻停止了纷争,看向了那个传讯使。

几乎是马上,就有宦官走下御阶,去将那代表着胜利的竹筒接过来,然后恭敬的跪呈在刘彻之前。

刘彻心里面激动无比,但还是故作淡定的接过那奏报,然后念了起来:“臣卫将军、执金吾都:顿首百拜,扣问陛下圣安!赖陛下之天威,社稷之灵,将士用力,臣已于河阴,大破匈奴左大将之部。阵斩捕首一万余级,匈奴左大将仓皇撤兵……”

“万岁!”群臣听到此处,再也没有人能按捺得住心中的激动,跪在地上,大声的呼喊起来。

而将军列侯们,则激动的更是难以自抑。

倘若此处不是宣室殿,即便是君前,恐怕,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