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8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再三确认无误后,他才将之放回原处,锁起来。

“朕却是忘记了,汉家还有左右相国之制!”刘彻长出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他构思的那个制度,就有了一些框架了。

在过去数十年的历史上,老刘家曾经多次用出了左右相国之制。

每次的目的,虽然都不尽相同,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特殊时期的特殊制度,以保证国家制度能平稳运行。

譬如当年曹参推荐王陵。

但傻子都知道王陵不爽吕后苛待刘氏很久了。

所以,吕后就自以为聪明的选了陈平看上去很听话的人做左相国。

结果……

反吕的王陵很硬骨气的回家读书了。

看似亲吕的陈平,却在不动声色之间,串联诸侯大臣。

吕后前脚刚刚驾崩,尸骨未寒,后脚,陈平就发动了政变,血洗了诸吕……

此外,刘彻当初即位时,也是用了左右相国之制。

可没过半年,他就受不了张欧的昏庸和无能,找了个借口,让他回家种田了。

如今,历史走了一圈,又转回来了圆点。

刘彻现在确实很难忍受一个无能之人,占据帝国官员的最高职位。

因为那会告诉其他人?

无能、平庸,也可以成功!

所以,他以薄戎奴为相的考虑,就是基于此。

外戚为相,在刘氏政权体系下,属于某种意义的政治正确。

虽然后世很多人喷两汉外戚权重误国。

但在实际上呢?

刘彻知道,并且清楚,汉家天下,在某种意义上,是外戚和刘氏联手打下的。

当年,刘邦麾下一百零五位列侯中,至少有一半列侯,曾经是周吕候的部将,或者曾经效命过周吕候。

史书虽然抹去了吕泽的一切战功和功勋。

但是,其他列传和高祖本纪里,却总是不可避免的要暴露出那位周吕候曾经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汉家天下,刘邦打下一半,剩下的一半是周吕候吕泽,拿着刀枪剑戟打下来的!

而刘氏历代,也离不开外戚的辅佐和扶持。

从兴盛到衰亡,外戚政治贯穿汉代历史。

最终,诞生出王莽。

但,一个王莽,不足以抹杀那些曾经在史书上绽放着光辉的外戚们。

卫青是外戚,霍去病也是外戚,霍光更是外戚!

而对皇帝本人来说,其实大臣,远没有外戚值得信任。

外戚,在正常情况下,跟国家是休戚与共的。

刘氏兴,他们才有权柄。

刘氏都要灭亡了。

外戚自然连草狗都不如。

更何况,外戚、文臣、武将,本就是汉室政治格局中的三角。

至少到现在为止,外戚还没有祸乱国家。

恰恰相反,外戚是关键时刻稳定政局的重要力量!

更何况,薄氏外戚,其实早就在政坛上没了什么影响了。

刘彻拉他出来,只是让他垫背的。

反正,内阁是集体领导。

外人也很难知道,这个丞相是水货呢?还是有真材实料。

现在,用了左右相国,那就能更好的遮掩了。

更妙的是,左右相国制度,简直就是天生为了给年轻人设置的制度。

毕竟,单独提拔一个年轻人当丞相,大家会议论纷纷。

但,假如是一个外戚,一个年轻人,那就会少了许多掣肘。

刘彻甚至还可以将这形容成‘简拔’。(~^~)

------------

第一千零一十一节 特务政治的开端 1

八月未央,金秋已至。

随着北方的粟米收割工作渐渐步入尾声。

地方官们开始统计今年的收成以及经济数据。

在往年这个时候,整个北方都将进入一个漫长的冬日假期。

百姓们可以稍微喘一口气,或舒舒服服的睡几个懒觉,或琢磨着去某地打点零工,以此补贴家用。

但,今年的气氛,却有些不同于以往。

“听说了吗?”长安街头,八卦党们再次聚集在一起:“丞相府已经签发了******,北地骑士以及太原以北的强弩和材官,全部被动员起来了!”

周围人都是双眼放光,情绪激动。

两年前的马邑之战,彻底释放了深埋关中百姓骨髓深处的战争狂热!

他们现在的神情与面貌,与百十年前,荀子入秦时,所看到的景象差不多。

今天的关中百姓,跟百十年前的关中百姓一样。

已经达到了闻战而喜的地步。

实在是两年前的马邑之战,汉军胜的太辉煌,而且,战功赏赐,该有的一分未少。

不知道多少人亲眼看到自己过去穷困潦倒的邻居,因为家里有个兄弟或者子侄在军队里立下功勋。

于是,一家人的生活,从此迎来天翻地覆的改变。

甚至有人,从一个小卒子,卑微的庶民,一跃而成公乘。

虽然无法跟秦代一样,拿着军功换土地,但军功能换票子跟房子还有妹子,却是实打实的事实。

许多人亲眼目睹或者耳闻过,某某家的小子,一天书也没念过,粗鄙不堪。

结果,其自马邑归来后,因为立下了军功,升迁为军官。

于是,家人立刻就搬进了朝廷给建的大屋,耕牛、挽马、犁具,一应俱全,全是那小子拿着军功赏赐从少府换来的。

更夸张的是,地方上原本高高在上的士大夫豪强,立刻就上门了。

强行的,非要塞个妹子给那个小子为妇。

甚至,还有人听说过,有列侯看中了某个卒子出身的小子,将一个旁系侄女下嫁的神话!

既然,战争能解决房子、票子跟妹子。

那,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根本无法拒绝拥抱战争。

马邑之战后,关中民间的好战情绪,攀升至汉兴以来的了一句:“可是我怎么听说,马邑之战后,北边变得更安全,也更繁荣了?”

“且,百姓也得利颇多……”

狄山闻言,眉毛一扬,几乎都有气炸了。

“胡言乱语!”狄山回头盯着那个年轻人气呼呼的道:“你懂什么?马邑之战,国库损耗何其多也?数以十万万之积蓄,一朝尽丧,这些钱哪来的?还不是民脂民膏!若无马邑之战,而用和亲之策,不过数十万而已,且以和亲,省下来的军费,轻徭薄赋,除民租税,天下得利远胜于此!”

说到此处,狄山的心情就变得无比糟糕。

他家本是巨鹿郡的大户。

每年对匈奴出口青铜和铁器,数以千石,得利无数。

这大战一起,别的狄山不敢保证。

但他家与匈奴的贸易肯定要因此断绝。

这可是一个岁入百万的大买卖啊!

就这么没了,狄山真真是心急如焚!

更让狄山的不满的是:去年,主爵都尉衙门派了几个官吏,到了巨鹿,然后居然说他们家经商所得甚多,直有千万之巨,但却占有田地三十顷。

这不符合法律的规定,要求他必须在入市籍还是当地主之间做出选择。

入市籍,则土地全部要课十倍的田税。

而当地主,则要抄没一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