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是有几个大臣觉得这些士子‘姓赵’,譬如大行王恢,就在今日进宫到了便宜老爹面前去告刘德的状去了。

一两个大臣的非议,刘德还是顶的住的。

但假如这事情拖久了,那么……

然而,刘德再焦急,也不能在张汤等人面前表现出来。

上位者,必须喜怒不形于色。

更何况,这种事情倘若连自己都急了,那么,张汤他们恐怕就难免会起别的心思了!

“回殿下,臣已经给他们看过了先帝的诏书……”张汤答道。

“如何?有几个开口的?”刘德慢悠悠的问道。

文人士子的骨头有多软,刘德比谁都清楚。

一般来说,一百个知识分子里,有一个硬骨头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剩下的九十九个,可以参考满清入关后的东林党群丑。

三木之下,刑罚之中,刘德不觉得他的运气那么背,抓到的人统统是硬骨头。

“回殿下,基本上都已经招供了……”张汤平淡的答道——这种刑讯审问的事情,张汤在五岁的时候就已经会了,因此,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好邀功的,不过下一刻,他就有些兴奋的答道:“基本可以确认,指使者应当来自宫廷,有位叫林景的士子招认说,指使他的人拿出过皇室的御用品……”

这可是大案要案了!

若是按照秦代的规矩,必定是要大索关中,穷尽一切手段来追查那个指使者的身份了。

只要挖出幕后的黑手,不客气的说,他张汤就进入天子的视线,一如前代的晁错在办好了伏生之事后,顺理成章的从太子舍人转变成朝臣一般。

说到这里,张汤就忍不住激动,抬头请示道:“殿下,臣已将所有犯人的供词都带来了,殿下您看是否转奏陛下呢?”

在他看来,这些供词到了天子案前,那么,法家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如此大的大案要案,必然震惊天下!法家趁势而起,取代黄老派在朝廷中占据主流也不是不可能!

但刘德听了却摆摆手,吩咐道:“供词先交给我看一遍再说……”

张汤,终究还是太年轻了啊!

不懂政治!

刘德在心中感慨了一声,这事情若是真像张汤以为的那么简单就好了!

供词是要拿去给便宜老爹看,但不是现在,甚至不能是白天众目睽睽之下!

这个案子甚至也就只能到此为止!

原因很简单,政治两个字。

便宜老爹现在磨刀霍霍向诸侯,关东诸侯也没几个傻瓜,必然在相互串联和造势。

在这样的局面下,倘若汉家爆出一个皇室内讧的丑闻,刘德甚至都不用去想,就知道吴楚两国会怎么说了。

况且,便宜老爹今天也送来一个暗示的帛书。

帛书上只有短短的两句话:胶西王卬宴吴王使高姚,姚曰:主兴于奸,饰于邪臣,好小善,听馋贼,擅变律法,坏祖制,侵夺诸侯之地,诛罚良善,天下苦之久矣。卬对曰:然。

刘德若不明白便宜老爹的意思,那真是三辈子都白活了。

因而,抓捕的士子,只能用抓捕他们的罪名或者其他罪名处置。

但是,那幕后之人却不能这么轻易的放过,因此,刘德觉得还是要继续查,查出来后再将证据通报给便宜老爹。

于是,刘德道:“卿找个人,把有人招供有皇室之人参与其中的事情放些风出去……”

昨天剧孟放了一个风,但等了一天,那个家伙都沉得住气,没有动作,这让刘德有些无奈。

但张汤再放个风就不同了。

有鼻子有眼的事情,刘德觉得换了是自己,也会果断的去灭口了!

只要那人一动手,肯定就会留下大量的马脚,到时候,他就可以去死了!

刘德很清楚,在这个时代,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犯法,像是梁王刘武,前世的时候公然刺杀大臣,证据确凿,但便宜老爹却也奈何他不得,甚至连罪都不敢治。

在这个时代最可怕的事情是让皇帝恨你!

一旦皇帝觉得你是个坏蛋,那你就算什么法都不犯,也是死路一条!

譬如说,前世的周亚夫、窦婴两人之死……

…………………………………………

抱歉晚了点~~~~~~

等下晚上还有更新~~~~~~~~~~~~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一百零四节 栽赃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华灯初上,夜幕徐徐降临在未央宫之中。

如今的未央宫,比之以前,空荡了许多,也冷清了许多。

因为,已经有至少一半的宫女、宦官已经先期前往甘泉宫,为天子即将驾临甘泉避暑做准备。

两天后,天子就将移驾甘泉宫,在未来的两个月,甘泉宫将变成汉室的临时政治中心,所有的公文与奏折都需要在长安-甘泉之间来回传递。

刘德带着张汤呈递上来的供词,趁着夜色,悄悄的来到了清凉殿前,请求拜见便宜老爹。

没多久,刘德的老熟人章德就笑嘻嘻的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殿下请多加小心……”趁着没人注意的空当,章德忽然压低了声音非常快速的对刘德道:“刚刚大行王恢与御史大夫陶青才来陛见天子,离去不久……”

刘德一听,连忙低声道谢:“多谢章公提醒,来日我必有厚报!”

这个消息来的很及时!

大行王恢?!

刘德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这个人三番两次的跳出来,等于给刘德指明了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王娡!”刘德在心里恶狠狠的道:“你给我等着!”

现在,没有一个人知道当朝九卿大行王恢这个在九卿里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大臣竟然早就投靠了王娡姐妹,更跟田蚡兄弟称兄道弟。

但刘德却再清楚不过了。

前世之时,便宜老爹废刘荣太子位的导火索就是这个王恢点燃的。

刘德记得很清楚,当时,这个基本上在朝堂里算是个吉祥物的大臣,忽然之间就变得热心国事了,还很热情体贴的上奏便宜老爹,说是现在太子已经立了两年多了,自古以来母以子贵,太子的母亲应该被封为皇后了!

呵呵……

早不提晚不提,这王恢偏偏在粟姬已经狠狠的得罪了便宜老爹的情况下忽然提及此事,摆的是什么居心,傻瓜都能猜到了!

果不其然,等到刘彻登基,王娡立即投桃报李,对这个王恢予以重用,就算是后来建元新政垮台,几乎所有主持建元新政的大臣都或被赐死或被罢斥,连窦婴都被赶回老家,但王恢的位子却屹立不倒。

这里面的猫腻,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

然而,此时,除了王娡姐妹和她们的兄弟外,刘德相信这世界上知道她们之间有这个联系的人很少。

“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既然王家姐妹都赤膊上阵,不要节操了,刘德的节操也立即丢掉!

只是……

现在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