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如今的形势下,北方匈奴虎视眈眈,东方诸侯怀有异心,手里没兵,更没接触过军队的储君,是不会让人放心的。

刘德前世被封为河间王的封王诏书之中就有一句‘士不教不得征,王其戒之’。

连封王的儿子都被强调和告诫要知兵,懂的军事,储君的要求就更高了。

前世刘荣的宜春苑之中,便宜老爹就特地塞了三百名边军,希望刘荣跟那些从长城退下来的老兵有所交流,后来刘彻的羽林卫的前身,就是其的太子卫队。

“将军现在能调动多少人?”刘德问道。

“末将麾下有三队满员卫士,人人皆愿为殿下效死!”王启年禀报道。

刘德点了点头,前世做了十七年河间王,对于汉家军队的编制,刘德一点都不陌生。

基本上,汉室的军队不管是南军还是北军,仰或者边军、郡兵,都是按照部-曲-屯-队-什-伍来编组的。

像是南军这种宫门禁军,编制相对北军和其他军队,规模会小一些。

像这王启年的校尉官衔,在郡兵里,就是一部的最高长官,辖下有着一支完整的能征战的军队,但在南军里,校尉却只是个小喽啰了,别说是部,就是曲也掌握不了,最多一屯兵。

但,这一屯兵的编制却又比郡兵的屯大,基本上,一屯兵能有满员的三到四队卫兵,差不多是三百多到四百人之间。

而且这些都是精锐!

一旦发生战争,需要拉着南军上阵,这一屯兵稍微扩张一下,就是一个满编的曲甚至部。

这种禁军的结构设计,保证了汉家天子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立即就能获得一支庞大的有战斗力的军队来为其征战。

后来刘彻更是将这一设计发扬光大,他所编练的羽林卫、期门军、虎贲、射声等军队,都是平时少而精,最多一个也就七百人的规模,但是一旦开战,以这些精锐做底子,再征召犯人、郡兵,立刻就扩充出一支数万人的大军,而且因为有一个骨干支撑,拉出去的战斗力也很不错。

汉家禁军的这种设计,在刘德看来,已经跟后世的苏联的看不见的师制度相似了。

可惜的是,这种军队的设计随着西汉的灭亡而消亡,导致之后两千年,汉人王朝的禁军成了花架子,废物的代名词。

因此,王启年手下三队满员的卫兵,基本人人都是战兵,都是职业的经过严格训练和筛选的军人,有着这三队卫兵,足够碾压两三千人的乌合之众了。

“留下一队人看守宫门,其他人都调到公车署,听我命令行事!”刘德吩咐道:“记住,不可暴露行藏,最好让一队士兵警戒,另一队人马乔装便衣打扮……”

“诺!”王启年聪明的没问为什么,立即就领命而去。

等王启年走了,刘德又对张旭吩咐道:“去,持我令符,拜会廷尉张欧张公,请他调动廷尉的差役秘密到公车署附近待命……”

“诺!”张旭点头称是,拿了刘德令符就朝廷尉衙门而去。

刘德又将王道叫过来吩咐:“你去禀报父皇,就说有乱臣贼子意欲兴风作浪,我怀疑有关东诸侯的细作混迹其中,请父皇示下!”这就是明摆着的要栽赃了,只要把那些水军抓起来,严刑之下,刘德就不信得不到他需要的口供。

廷尉张欧是个老好人,严刑逼供这种事情,他是做不来的……

嗯,这种事情交给张汤去办,刘德就很放心了!

于是,刘德又命一个宦官,立即去招张汤过来。

但是,这样还差一篇有攻击性和侵略性的一封奏疏。

于是刘德又派一个宦官去传召汲黯。

这一条条的命令发布下去,一张刘德编织起来的大网就悄然张开,只等着那个在暗中捣乱的家伙跳出来,落入网里,刘德保证,肯定打死他!

………………………………

额,重新写了这一章0-0

呼呼,我感觉还不错~~~~~~

嗯,难道是我今天没吃药,自我感觉萌萌哒?

求点票票,今天票票有些少啊~~~~~~~~~

最快更新,阅读请。

------------

第一百零一节 挑拨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时至隅中,原本的宽敞的公车署官邸,此时已经是拥挤不堪。

来自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一两千名士子,将这个官邸内外围的水泄不通。

因为还没看到今日开讲的主角田叔,也没见到皇室来人。

因此,士子们现在是放的很开的,三三两两的以籍贯、学派甚至是出身为基础,各自聚拢在一起谈论跟探讨着今日的讲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群稍微密集的地方,就开始出现了一两个不河蟹的声音。

“诸君……”林景费劲了心思,终于凑到了一个主要以关东商人子弟为基础的人群之中后,找了个机会得到了发言权,他将这些士子们都召集过来,用着很沉痛的语调问道:“这次考举鄙人觉得,不过是权贵的盛宴而已……诸君请看,那边的公侯子弟,一个个都是欢笑颜开,显然,这次别说是我等商贾子弟了……就是长安本地的名望之家的子弟,也多半没什么戏!”

他这话一出,顿时就在这些商人的子弟之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汉家天子重农抑商,视商人为低贱的群体。

文化界、思想界,从来不分派系、学派,对商人一片喊打喊杀。

诸子百家之中,就没有一个学派是对商人这个群体由好感的!

这几百年洗脑下来,不单单是天下人都觉得商人是个低贱的群体,就是他们这些商贾子弟,读书明理之后,也难免有了自卑的心理,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商贾出身。

所以,这次考举的消息传出去后,在长安的士子群体中人数最多的就是关东和关中商贾的弟子。

同时,这个群体也是对考举最热衷和最热情的。

因为他们很清楚,倘若没有这个考举,那么他们想做官,基本没可能!

但是来了长安后,他们却发现,现实跟他们大多数人的设想不一样。

这次的考举总共就十来个名额,可在长安的士子加起来,却有数千人。

数千人竞争十来个名额,等于数百人里才会出现一个幸运儿,而且他们的竞争对手甚至还包括了汉室的开国功臣之后、三辅的望族子弟。

大部分人一看到这个情况,自己心里就已经畏缩了起来,甚至有人都打算放弃了,只将这次长安之行当成自己人生中的一次旅游。

如今,林景这一番话,算是将大部分商人子弟原本藏在心里的真心话给说了出来,立时就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一时间,商人弟子们纷纷议论了起来。

“是啊,是啊,我早知道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