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制衡(1 / 1)

重生武大郎 我是武大郎 2011 汉字|28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六百三十三章 制衡

一直到了大同十一年的chun天,武栋才重新回到了燕京城。

从回到燕京城的第一天开始,武栋就全力主持谘议局的改革。

三月份的时候,谘议局通过了《权利法案》,这权利法案正式赋予谘议局立法权财政审批权行政监督权,另外谘议局可以决定皇位的继承人!拥有了这许多权利之后,现在的梁山谘议局已经完全具备了后世各国议会的所有权利。

五月份的时候谘议局通过了议员选举法案,州县以下议员实行直接选举,而各省国家谘议局的议员则是实行间接选举制度。

虽然选举制度已经确定,不过想要真正的实行完善还需要好长一段时间!好在武栋现在担任国家谘议局主席,有的是时间jing力处理这些事情。

对于谘议局的改革,中书省许多官员都在议论纷纷。历朝历代,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谘议局这样的机构,而且谘议局的权利现在有些太大了,大的不可思议!

端午节的时候,朱武前来拜访武栋,他道:“陛下,谘议局现在权利如此之大,会不会影响中书省施政?”

谘议局拥有行政监督权,这是朱武觉得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不会!只要中书省实行正确的法令,谘议局为何要阻止?虽然谘议局拥有行政监督权,但是想要真正的推翻一项法令也需要极为繁琐的步骤,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议员提出议案,需要有多数议员通过才行。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争议太大的事情,议员们是不会那样做的。”武栋道。

“将来会不会有一些邪恶之人掌握了谘议局?”朱武又道。

“谘议局的议员全部都是选举出来,其中可能有一小部分人是通过诓骗手段成为议员,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好的,相信百姓的眼光吧!而且,在谘议局之中,议员的地位是一样的,即使是主席也仅仅是拥有召集议员主持议会的权力罢了!想要真正的掌握谘议局,也不容易。”武栋道。

“我还是觉得谘议局权力太大。”朱武仍旧摇头道。

“其实不仅仅是谘议局的权利很大,我们正在通过法案提高法院的权利,下一轮可能就是法院的改革了。”武栋淡淡的道。

“法院的改革?法院要改成什么样子?”朱武急忙问道。

“今后法院会从政fu完全独立出来,法院和政fu将会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机构!即使是中书省也无法制衡各级法院,首相也不得干涉法院的事宜!而法院则可以调查各级官员,最高法院甚至可以判决中书省法令违宪,驳回中书省的法令。”武栋道。

“啊!怎会这样?这样一来,中书省谘议局法院都有庞大权力,三者互相制衡,只怕我们的行政效率会异常的低下!”朱武道。

“你刚才说的制衡很好,我们正需要制衡!三者制衡,才能保证政fu完美的运行下去!有了制衡,才不会出现独裁者,才不会出现绝对的权利!我们的权利来自于天下百姓,现在把这份权利平分成三份,都是为百姓服务,岂不是好?若是权利掌握在一人或者一个机构的手里,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这一人或者这一机构压迫百姓,坐在百姓的头草原上的敢死军现在已经北上进入钦察草原之中,军费huā销极大。在国内收入大部分投向基础建设的同时,中书省肯定不愿意huā钱准备第二场战争。”柴进思考了片刻,道。

“大皇子在南洋,他的手下有一支军队!虽然名义上这支军队已经被军部收编,但是实际上他们仍旧处于半独立的地位,我们不如联络大皇子,请大皇子出兵!到时候若是赚了钱,我们可以和大皇子分成。”卢俊义想了一阵,道。

“这倒是可以!卢兄,不如这样,你在国内准备货物,招募愿意去新大陆做工的百姓,我去南洋拜会皇子殿下!”柴进道。

“好!”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卢俊义留在国内,柴进连家mén都没有进,当天便又乘船去了南洋。

******

在国内,改革的事情仍旧牵动人心!普通百姓或许感觉不到制度的变化,但是一些高层以及一些大宋的遗老遗少却在紧密的关注着每一天的变化。

就在这一天,大儒杨时把自己的几个好友弟子们召集到了一起,讨论现在谘议局的变化。

“这谘议局权利极大,我看了那谘议局的选举法案,只要是有威望的,有人拥护的,都可以进入谘议局中!若是我们能够进入谘议局,就可以制衡中书省,将来说不定能让儒学再次兴盛起来!”突然一个大儒道。

“只怕我们无法进入谘议局。”杨时道。

“我们为何无法进入谘议局?”那大儒问道。

“武栋那个逆贼,极为卑鄙无耻下作,他处处和我们儒家做对,怎能容忍我们进入谘议局中?”杨时冷笑道。

“杨先生说的是啊!”旁边的大儒纷纷符合。

不过杨时话是这样说的,但是他仍旧是参加了谘议局的选举!他心想若是自己能够进入最好不过,若是不能进入,他则有理由批驳武栋辱骂武栋!除了他之外,其余几个大儒也参与了谘议局的选举。

但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不仅杨时进入了谘议局之中,另外几个大儒也大部分都进入了谘议局之中,只有两个人落选。

杨时惊讶不已!过了仅仅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杨时便和几个大儒组成了“儒教党”,只是这儒教党的势力仍旧极小,在谘议局中他们仅仅只有很小的力量。

对于杨时的所作所为,武栋并没有阻止,这天晚上,吴用前来拜访武栋。

“陛下,杨时等人乃是北宋遗臣,最是大逆不道!现在他们成立所谓的儒教党,更是试图复辟旧学,抵.制新学,您为何不制止他们,把他们从谘议局赶出去?”吴用道。

“他们是按照规矩进入谘议局的!只要按照我们的游戏规则办事,我就不会驱逐他们!”武栋道。

“可是他们这些人终究会影响中书省施政的!”吴用道。

“也须有这个可能吧……吴用,你和秦桧等人推行新学,其实你们也可以成立政党,抗衡杨时!在谘议局之中,新学的力量比起儒学要大得多。”武栋道。

“成立政党?抗衡杨时?若是这样的话,我岂不是要从中书省退出?”吴用犹豫了一阵,道。

“你也未必要退出,你手下不是有一批专mén研究新学之人吗?比如那个薛国,你可以让那些人成立政党,你和秦桧对他们施加影响即可。”武栋道。

“好!”吴用点了点头。

这吴用办事雷厉风行,当月他便成立了新学党。

看下书我要网(kxs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