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
手持长幡,身上带着几分阴气的道人也是一脸懵逼,以至于他说话都没经过脑子,直接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你见过哪个当娘的会认错自己的孩子?”
余慧莲听到这道士的话,原本就不好看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再也不留面子。
“你们若是不想干了,可以走,没人会留你们!”
“无量天尊!”
被一位凡妇扫了面子的道人念诵一声道号,一声不吭,要骂随便骂,但是走那是不可能走的。
“……”
不过虽然是一副任打任骂的样子,可是这道人还是忍不住抬头瞥了一眼,上方那位似乎是在看热闹的少年道人,心里也忍不住犯起了嘀咕,有这样的儿子还花重金聘请他们这些家伙,当什么客卿,这不是搞笑吗?
“娘,您消消气,他们这样其实倒也说明你们的钱也没白花,毕竟这反应倒是挺迅速的,若是真碰上了事情,肯定有用。”
风秉文从空中落了下来,站在了那气度越发雍容的妇人身前。
只是几年的时间没变,这位娘亲的模样与他记忆中的倒也没多大的差别,但是那气质嘛,确实是不同以往了。
“什么没白花?我要是出现晚了一步,你就被他们从天上打下来了,我花钱祸害自己的儿子吗?”
余慧莲没好气道。
对于自家儿子是从天上走下来这件事情,她没有半点奇怪的,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不论是自身的变化,还是丈夫,还有家中老人身上的不同寻常之处,她都已经察觉到了,并且也明悟了缘由。
“夫人,您高看我们了!”
那周身阴气森森的道人有些尴尬地开口道。他感受到了风秉文无意间所释放的气息,他的腿都差点没软下来。
“这位道友,可是来自幽冥道?”
风秉文顺着话,笑眯眯地询问道,态度温和,一点都没有因为这些家伙对他生出敌意而有所介怀。
“不敢,在下来自阴魂门,门中的开派宗主是幽冥道门人!”
道士介绍自己的来历。
“哦!”
风秉文毫无意外的点点头,幽冥道再怎么样那也是玄门十二道宗之一,门人弟子再落魄,也不至于到给人看家护院的地步。
“跟这些有眼无珠的家伙有什么好聊的?你都多久没回来了,跟娘过来,说说你这一次外出,都经历了些什么!”
对刚刚发生的那一幕,怒火汹涌的余慧莲毫不客气,拽着风秉文的衣袖,就要拉着他离开这里。
“欸,这事其实也不能全怪他们!”
风秉文一边为自家的那些护院们开脱着,一边顺着力道跟着走。
在场之人也就那道人让他感兴趣了,至于和尚与武夫,没有问的必要。
第四百零一章 气运之道
“所以,你现在就是那唤作太上道的仙宗道子?”
余慧莲对自己儿子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作出总结,说出这话的时候,她的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作为母亲,没有什么是比看到自己的孩子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高兴的事情。哪怕她并不明白太上道在修行界代表了什么。
毕竟东华洲是神道的地盘,修行界被压制的太狠了,在人族修行界中,这一处大洲跟穷乡僻壤没什么两样,就大猫小猫两三只,没什么值得注意的。
“对,不过我能坐上这位置主要还是那诸位师兄师姐的谦让,不然的话怎么也不会轮到我身上!”
对于自己当上太上道子这一点,风秉文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要不是那些跟自家师傅同辈的真传弟子们让着他,这道子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来当。
“你的师兄师姐会谦让你,但是你师门中的长辈总不会胡来吧,既然你能当上这道子,也就代表他们认可你的能力。”
余慧莲笑着说道,她把自家儿子说的话当成了谦让,心中下意识的认为这位置是自己的儿子凭着真才实学挣来的。
因为按照她对修行界的了解,没有哪一个宗门宗的弟子会谦让这种位置,这要是让了,说不定就把长生的机会给让没了。
“也许吧!”
知道自家的宗门有多么的特立独行,风秉文笑了笑,也不做过多的解释,毕竟这对于他的母亲来说,实在是太远了。
“我的文儿是最优秀的!”
气度雍容的余慧莲眼中露出了宠溺之色,伸手揉了揉风秉文的头发。
“对了,娘,你也跟我讲讲你跟爹这几年的经历吧。”
简单的说了一下自己的经历,抹去了那些不合时宜的经历之后,风秉文也适当的表示了一下自己的好奇。
他是真想不到他爹一个普普通通弃文从商的半吊子,是怎么招揽了一批修行中人当护院的,虽然那些人很拉跨,但再拉那也是修行者。
“那只金蟾我有所耳闻,可是那些护院是怎么来的?”
“他们啊,是跟着那只金蟾来的!”
听到风秉文的要求,余慧莲微微思索片刻,随后脸上便露出了回忆之色,将他们夫妻这些年的经历娓娓道来。
一切都要从风秉文的老爹风子川当行商,前往北境开始说起,在那里,风秉文的老爹见证了兽蛮人的残暴,也看到了被兽蛮人滋扰的平民百姓凄苦。
于是,也就是在一个平凡的夜晚,只是一个普通商人的风子川做出了不平凡的决定,他决定倾尽家财,救助那些流离失所,饱受苦难的可怜人!
这样的决定让他饱受赞誉,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他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资产,以极为明显的速度开始缩水。
就在大乾的军队再一次对北原开始用兵,以至于兽蛮人再也无力滋扰北原百姓的时候,风子川风大善人的家财也被耗得差不多了。
讥笑者自然有之,但也只敢暗暗嘲讽,毕竟他所行之事乃是大义,相对应的,在北原边境一带,风子川的名声交口相传,不管走到哪里,都极受人尊敬。
但是风子川救助难民,可谓是不留余地,以至于他连东山再起的资本都没有,不然仅凭着他在北境的名声,他也很快便可以积攒起来比先前更为庞大的财富。
当然,那时的风子川也没想这些,他在从商之前也是文人,还是秀才,相比于为了赚钱而赚钱,他更乐意将这些钱财花在有用之处,这让他的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
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完成了一项人生目标的风子川意兴阑珊,只是架着一辆马车,带着一名老仆,就准备回家,子承父业,走他爹老路,当一名教书匠,反正也饿不死他。
不过正当这位实现了人生理想追求与抱负的落魄商人准备躺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