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不小心立了大功(1 / 1)

绝世姑爷:回到明朝大杀四方 沧海狂龙 1782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46章 不小心立了大功

  一旦他的新药得到了大批量推广,加之如今赈灾款充足,应天的疫情解除只是个时间问题。

  而一旦他解除了应天的疫情,势必会引起朝野震动,引起皇上的注意,招其入宫面圣,加以高官厚禄,也是极有可能的,到那时想动他就千难万难了,如此说来,他设下的巨大陷阱,不仅没有将郭子龙推下深渊,反而成全了此子,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加之,今晚被逼得损失如此惨重,钱谦益对郭子龙的杀心顿起。

  是时候铲除此竖子了。钱谦心中道,眼中闪过一丝狠辣的光芒,人竟然又精神了许多。

  ……

  虽然赈灾义演,收获一百零八万八千余两,然而郭子龙却一分钱没赚,反而倒贴了一万两捐款还有拍卖品的成本。

  但他赚的是好名声,今日之后,诗魔之名就不再是毁誉参半,而是一片好名声,应天百姓会感念他,应天府会罩着他,就连朝廷或许都会重视他。

  更何况,此次晚会,他打响了自己杰记大药房和未来媳妇家的唐氏药铺的名头,还打响了杰记化妆品及保健品的名气,也打造起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品牌“杰记”,日后可是财源广进啊!

  而且,应天府所得的善款很大一部分会用于采购他的新药。

  届时,他不仅能收回今晚的所有投入,而且必然会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要知道,即便是他的新药平价销售给应天府,但按新药的实际成本来算,那也是近十倍的利润。如此,郭少杰不发都不行了。

  所以,这次赈灾义演最大的赢家非郭少杰莫属了,换句话说,他拿了一万余两做了一次价值百万两的广告,后续的商业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值!

  连日来,收容中心的病人数成倍往上涨,到今日已达五万之众,这当然不是新感染的,而是被发现的,和主动前来就医的人越来越多,实际上在郭子龙的管控下,隔离措施已经做得很好了。

  那些主动前来就医的人自然是听说杰记的新药能根治这种病,于是闻风而来,而且大多是来到了城中心郭子龙负责的那个收容救治中心享受免费治疗,就冲着他的新药而来。

  光这个收容中心的病人数已达四万之数,达全部总数的八成。

  戈允礼兴高采烈地在总指挥部找到了郭少杰。

  “老弟啊,这次可多亏你了,你搞了个赈灾义演,钱谦益也跟着搞,被逼得他逼着东林党和复社的人捐出三成的家产,能将他逼成如此,也就你了。

  今善款总共加起来有一百七十余万两呢,应天府的库银可从来没这么充裕过,你当居首功。”

  “今赈灾款充足,你的十万两快用完了吧,是时候推广新药了。这样,我再给你五十万两订购治瘟新药,老弟可开足马力生产。”

  “是,小弟遵命。”

  领到了五十万两,郭少杰马上交给了颖儿,让她开足马力生产,再招工,再扩生产线,如今大部分赚来的钱都是用来增添设备和生产线,要知道,应天的疫情控制住后,链霉素必然会推广到北方各疫区。

  届时,链霉素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强,所以生产能力才是根本。

  一个月后,应天府的疫情成功被解除了,总共十五万人感染,而死亡率仅仅只有数十名,这样死亡率仅有万分之三,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千百年来的奇迹。

  戈允礼一份奏章,朝廷震动。

  大殿内,文武百官皆震惊莫名,崇祯帝认真听着戈允礼的奏章,他多次听到了一个名字“郭子龙”。

  在奏章中,戈允礼高度表彰郭子龙的功绩,“总管治瘟之功,研发抗瘟特效药之功,为应天府筹集百万两赈灾白银之功,解除应天瘟疫之功,救治感染者近十五万人而死亡率仅有万分之三之功。”

  戈允礼再三举荐他为朝廷效力,请求圣上能不拘一格重用此人才。

  就连崇祯帝都大为震惊,世间居然有如此人才,假如此等人才为我所用,何愁北方瘟疫不灭,“诸位爱卿,谁能告诉我,郭子龙何许人也?”

  首辅薛国观出列,“陛下,据臣从应天回来的家人说,此子乃武定侯郭英之后,郭培民的堂侄,如今在应天府可是大名鼎鼎。”

  “哦?居然是郭英的后人,郭英乃开国功臣也,郭子龙将门之后也,你再说说如何大名鼎鼎。”

  “此人诗才横溢,几首诗轰动应天府,人称诗魔,在秦淮上元诗会上,令钱谦益和四公子不敢下笔,钱谦益因打赌作诗,结果老钱输了给郭子龙磕了三个响头。”

  “哦?竟有此事?”崇祯龙心大悦,他本来对东林党那些腐懦也没有什么好感,这个郭子龙竟然让文坛泰斗输得这么惨,还真是有趣有趣,特别是这个神医一样的人物,却还如此的才华横溢,这可真稀罕啊!

  “诗魔?爱卿此话怎讲?”

  “起因是,孙秀英去退婚,结果这小子就念了一首诗,孙秀英回去后就疯了,她的老师见了这首诗后居然也疯了还吐血了。如此,他便得了这诗魔的名字。”

  “哦?这小子越来越有趣了,世上还有能让人疯的诗?爱卿可有此诗。”

  “禀陛下,他的诗红遍了应天,不久前还传到了京师,如今大街小巷都在传诵,还被许多人编成各个版本的曲子,广为流传,臣刚好也抄了一份。”

  “哦,竟有此事?”崇祯对这个郭子龙的兴趣越发浓烈,“快,念来与朕与众位爱卿同品一番。”

  “是……”

  薛国观拿出一张大纸,上面满是郭子龙的诗,第一首就是那首《再别康桥》。

  刚要念,薛国观就提醒了一句,“陛下,各位同僚,我要念的这首正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令人发疯的那首,老夫提醒各位切莫深入其中。否则……在朝堂失态就不大好了。”

  文武百官都特别好奇,到底是什么怪诗,以至于会迷失人的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