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多吴分道扬镳(1 / 1)

绝世姑爷:回到明朝大杀四方 沧海狂龙 1811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357章 多吴分道扬镳

  “不怕……”他们坚定道。

  多尔衮的眼睛却噙满了泪水,怎么会怕疼?

  人都是肉生的,爹娘生的,谁不怕疼?

  这就是他多尔衮的兵,对于他们来说,能跟着他们的第一战神,是他们的骄傲,可在多尔衮的心里,能带这样的兵,又何尝不是他的骄傲。

  他咬咬牙,为了救助这些伤员,多尔衮不得不狠下心来,“来人,将他们身上的弹片挖出来。”

  “是……”

  一群战士上前,拿出刀子,用火烤了一下,便挖伤兵的伤口,这些伤兵一人咬了一小截木棍在口里,愣是忍着没发出一点声音,有些年纪小的,痛得晕了过去。没错,他们中,有个别兵还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这不算什么,多尔衮十三岁就开始领兵打仗了。

  所以说,多尔衮部队的可怕可见一斑。

  挖出弹片,敷上草药,草药不够,就直接用火烧伤口,嗞嗞嗞,又有好几人痛晕了过去。

  多尔衮看着这一切,双目通红,赞道:“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们满人没有一个是孬种。”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将他的这些兵活着带出去。

  这些人都是大清的种子,只要将他们带出去的,他们就会生根发芽,又会有一支大清铁军出现。

  经过短暂的休息,吃了点野菜和野果,他们准备出发,找个可以休息一晚的地方。

  这时候,多尔衮才发现吴三桂父子和他那数百残兵都不见了,显然不可能全死光,而是被吴三桂带走了。

  “吴三桂跑了?这个混蛋,果然汉人靠不住。”多尔衮大骂道。

  这座山林的另一个方向,吴三桂带着他的数百残军,终于脱离了清军,如今多尔衮自身都难保,甚至说是穷途末路,他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都还是个问题。

  而且,形势看出来了,大清不会是大华的对手,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会被郭子龙给灭了。

  跟着大清或是多尔衮,谈什么前途?

  吴三桂跟着多尔衮,不是图前途还图真爱吗?

  所以,吴三桂等人早在顺德府被那些泥腿子追着打时,或者更早时,就萌生了脱离多尔衮的想法,但有清兵压阵,他们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直到刚刚,多尔衮被天龙军追杀,仓惶而逃,才让他们找到了机会。

  这数百人是吴三桂的铁杆,他们大概率是不会再离吴三桂而去了,是他亲信中的亲信,精锐中的精锐,其中就包括夏龙山。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那些人跑掉也好,最起码看清了他们的面目,而余下来的这数百人,将成为吴三桂东山再起的班底。

  “尔等到这种时候,还能跟着本王,足以见得你们对本王的忠心,本王向你们承诺,他日我吴三桂东山再起,你们所有人都将封官加爵,荣华富贵享用不尽,我吴三桂对天起誓,说到做到,如违诺言,形同此刀。”

  当,吴三桂拿起自己的宝刀将另一把刀给砍断。

  吴三桂如此说,其实也是为了更加地笼络他们为自己所用。

  要知道吴三桂什么也没有了,他只有这数百人,这数百人就是他东山再起的本钱,如果他们再离他而去,他就真的什么指望也没有了。

  有了这数百人的精锐,就算不争天下,就上山当个山大王,那也是大大的山大王。

  当然吴三桂志在天下,他投清无非是曲线夺天下罢了,他是不会真的去当一个山大王的。

  那些人马上跪地,大吼道:“我等愿为王爷效死。”

  “很好,都起来吧!当务之急是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

  经过一番讨论,吴三桂决定,前往西南。

  这方面,他其实一个月前就在想这个问题了。

  北方四战之地,天龙军、清军争战不休,短期内是不会有他的机会了,而且此时离开多尔衮,他也在大清的必杀之列了,所以北方不适合,而更北一点的蒙古各部,身为汉人的他在那边不会有多少影响力。

  所以北方被排除了,然后是东面的三个小朝廷,它们都被天龙军所包围,还不思进取,争斗不休,正是兔子尾巴长不了,成不了大器。

  唯有西南,因为那里土司林立,长期混乱,历朝历代,都没有实现对那片广阔区域的有效统治,他也不相信,郭子龙的华国能做到完全统治那片区域,如此他便有在那里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可以混水摸鱼嘛。

  而且十万大山,很有战略纵深,当学刘邦占西南再图天下,他觉得西南会是他吴三桂的龙兴之地。

  做好了战略决定,吴三桂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汉人的发型。

  否则的话,他脑后的辫子会被人当成是满人给宰了。或者说,会被天龙军发现,一直追杀不休。

  所以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剪掉辫子,当初投多尔衮时,吴三桂和他的部众都被逼剃头扎辫子。所以,吴三桂和这数百人,全都有辫子竖在脑后。

  没有捡到剪子,但他们有手中的刀,众人一齐,将刀伸向脑后,手起手断,辫子断了,头发一弄散,前面光光的额头也就被盖住了,再也没人当他们是满人了,而且他们说的是汉话,是地地道道的汉人。

  正谓是小隐隐于形,大隐隐于市。

  吴三桂变回汉人的装扮,便可隐匿在数亿汉人当中。

  至于行进路线,吴三桂觉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太行山区在华国领地内,在河北这个地方的太行山区正好是晋冀边界地带,而天龙军五虎将之一的孙秀英就在山西,重兵防守,所以说,那里最危险,但因为是大山,山路难行,又易于藏身,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孙秀英并不在山西,而在保定,但山西依然有重兵把守,说再危险也没毛病。

  谁能想到,另一头,多尔衮也做了西进太行山的决定,这一点,这两个大人物不谋而合,想的是一样的,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谁会想到多尔衮放弃天龙军防守薄弱的东面不走,反而往防守紧密的西面而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