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济尔哈朗之死(1 / 1)

绝世姑爷:回到明朝大杀四方 沧海狂龙 1799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98章 济尔哈朗之死

  济尔哈朗不可能告诉皇太极说,那二万正蓝旗子弟兵是新兵,还未经战场历练而且训练时间不到两个月,说出来,他自己也犯了欺君之罪,那可是大罪,说不定皇太极一怒之下,就把他给砍了。

  阿巴泰倒是辫子一翘,什么责任都不用负,负责任的就轮到他济尔哈朗了。

  此刻的济尔哈朗是哑巴吃了黄莲有苦说不出。

  皇太极哪里知道,这四万人的部队,仅仅只有一万五千能战善战之部队,而这一万五千人经历察哈尔右旗的惨败,心中早已对袁青岚和天龙军畏之如虎。

  此时,济尔哈朗在激情洋溢地鼓舞士气,可士兵们心中都在瑟瑟发抖。

  鼓舞完士气,济尔哈朗和鳌拜便指挥着士兵守城,调动十数门红衣大炮与天龙军对轰。

  然而,令济尔哈朗不可置信的是,他的大炮够不着天龙军,反而刚拉出来才轰了几炮,就被天龙军的大炮给定点轰毁殆尽。

  红衣大炮一毁,清兵就再无什么厉害的远程武器。

  天龙军开始推进。

  济尔哈朗忙调集弓箭手射击,弓箭手队刚出来,还没等射出三轮,就被对方赶上来的数十门迫击炮给轰没了。

  而他们的火铳手也被天龙军的步枪手干掉。

  天龙军再无阻拦,长驱而进,几轮大炮从远方飞来,轰隆隆,城墙塌了,城门破了。

  一大队摩托兵连珠似的冲进了城门内,步枪、冲锋枪、机枪、手榴弹全面开火。

  城内守城的清兵,没骑上马,简直就是活靶子,一个个被射杀或被炸死。

  济尔哈朗和鳌拜之前一度认为袁青岚带来的部队不少于十万,结果就只有三万余人,就是潘大彪的独立特种师外加一个万人骑兵团而已,不同的是,他们带来了数门新型大炮和数十尊迫击炮。

  天龙军一进城,天龙军士兵就扔下了他们的摩托车,上城诛杀守城清兵,清兵都还没有近身就被射杀了。

  济尔哈朗看得是心惊胆颤,这就是那支来去如风,耍得多尔衮团团转的神秘部队吗?

  他们手里的火铳怎么那么好用,那么厉害,连发,射程远,威力大,还不会炸膛。

  与他们手中的火器相比,清兵手里的火铳就如同烧火棍一般,即便如此,他们手里的火铳也是极少,为数极少的火铳还是从明军手里缴获来的,他们还不会用,只能是汉军八旗兵在用。

  随后,更令他恐惧的是,他见到了一支骑兵,而领头的正是那名美丽而每每令他做噩梦的女将袁青岚。

  袁青岚一到,清兵就开始闻风溃败。

  袁青岚领兵所向披靡,遇之则死,他们杀上城楼,那就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济尔哈朗脸色苍白,“完了,大势已去,难道天要亡我大清?我的天神啊!哪里跑出来的郭子龙、袁青岚,又哪里跑出来的天龙军,他们都不是人。”

  他心中悲痛欲绝,几乎绝望,他看着鳌拜,叹了一口气道:“鳌拜,你走吧,我让我的亲兵带你走,记住,一定要活着回到盛京,代我向陛下赎罪,我济尔哈朗有罪,一罪,与阿巴泰一起隐瞒怀仁之战阵亡二万人不报,二罪,守通辽不力。

  今日本王要与通辽共存亡,但你还年轻,你的路还很长,你一定要活下来,洗刷本王的耻辱。另外,请代为照顾一下我的妻儿老小。”

  “不,老师,要死一起死,要生一起生,我要与老师在一起,无论生死。”鳌拜坚决道。

  鳌拜极为不愿意抛下济尔哈郎。

  济尔哈朗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为他整了整战甲,“你是满洲第一勇士,而且你还年轻,你还有大好的前途,将来必定为我大清平定天下,你不必跟我一起做无谓的牺牲,愿天神保佑你,我的徒儿,回去吧。”

  济尔哈朗挥了挥手,一队亲卫将鳌拜押走,鳌拜内心揪痛,济尔哈朗是他心中的偶像和恩公、老师,纵然鳌拜自身有本事,而且还有个牛逼的伯父开国元勋费英东,但鳌拜一身武艺却是来自于济尔哈郎,而且深受其栽培和提拔,鳌拜有今天,离不开济尔哈朗。

  他怎么可以死,他鳌拜又怎么能扔下大清郑亲王不管,如何向皇帝交代?“老师……”

  鳌拜双目通红大喊着,但还是被亲卫们给强行带走了,这些亲卫是济尔哈朗培养的死士,对主人忠贞不二。

  鳌拜一走,济尔哈朗心中一松,身上热血再次上涌,他似乎看到了自己那战神一般的伯父努尔哈赤,他似乎地在天空中慈祥地看着自己的侄儿。

  “伯父,侄儿济尔哈朗不会让你失望的。”

  济尔哈朗之父是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舒尔哈齐因犯分裂后金罪被努尔哈赤幽禁致死。

  努尔哈赤杀了自己的亲弟,心中内疚,所以将舒尔哈齐的三个儿子养在身边,其中就包括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从小养在努尔哈赤身边,与伯父情同父子,努尔哈赤对其也极为喜爱。

  同时,努尔哈赤也是济尔哈朗最为敬仰的人。

  济尔哈朗拔出配剑,大喊道:“大清勇士们,为大清献身的时刻到了,天神会保佑我们,战,无退路。”

  “战你个老杂毛。”

  在满洲人眼里,济尔哈朗无疑是个英雄,但在汉人眼中不过是个杀人如麻的屠夫,受汉人千万人唾骂。

  济尔哈朗也只有四十三岁,正当盛年,但胡子一大把,所以被袁青岚称作老杂毛。

  一声娇喝传来,声音并不大,但内功爆发出来的喝声,正如狮吼功一般令人震聋发聩。

  一骑白马居然冲上了城墙,白马上一道白衣银甲的影子,也就那么一闪,谁也没有看清,济尔哈朗眼睛微微一眯,无尽的恐惧便填满了他的心房,在众清兵的众目睽睽之下。

  他们的主将,一代清初名将,大清郑亲王,战功赫赫的铁帽子王之一,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他的头颅冲天而起,落下了城墙,不知去了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