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围歼张献忠
李自成还送给他一个统帅级的人物刘芳亮,有了刘芳亮,天龙军如虎添翼,就连杨嗣昌这样的堂堂大明督师,也送给他猛如虎、李国奇这样的猛将。
除了送兵送将之外,藩王、杨嗣昌、左良玉一个个的败家仔一般送给郭子龙无数的金银和物资。
相比之下,大明丢失了西安、成都、武昌、襄阳这样的重镇和大片领地的同时,又丧失了二十几万精兵,财物更是无数。
两相相比,一个越打越弱,一个越打越强,这仗还要打吗?
如今的大明还经得起这样的败吗?
再一开朝会,满朝文武一个个都是看清了形势似的,居然一致认为,应主动放弃云贵川和陕南,甚至是半个湖广。
大明朝的朝堂难得意见如此一致,而这一次却出奇的一致。
没办法,形势比人强。
张波、周延儒等东林党人倒是想反对,但他们承受不了再多一次的失败,也出奇一致的附议,显然大明再经不起郭子龙的折腾了,也无人敢建议讨伐郭子龙,生怕皇帝抓壮丁抓到建议者头上。
这些大臣文治武功不行,但明哲保身那都是一流的。
陈新甲沉默,他以下整个兵部的大小官员全体沉默,五军都督府的官员全体沉默。
崇祯欲哭无泪,虽然他已经决定将那些地盘送给郭子龙,但鬼才心甘情愿,事到如今,竟没有一个官员,一名将领愿意替他分忧。
良久,崇祯皇帝叹了一口气,“罢了,就送给他吧!但,这样的佞臣贼子,不骂怎么成?东林党,你们不是善打嘴仗吗?
那就拿起你们手中的笔给朕狠狠地骂,骂得郭子龙无颜于天下,无颜于父母,无颜于他的祖宗。”
于是在崇祯的授意之下,东林党发动了轰动全国的舆论战,在东林党的带领下,天下无数文人墨客,学子大儒,大骂郭子龙,一时间郭子龙之名都被骂臭了。
什么数典忘祖,什么大逆不道,什么出尔反尔,什么六亲不认,什么无君无父……要恶毒就有多恶毒。
对于这样的骂战,郭少杰仅做了一首诗回应“皇帝妙计安天下,满朝文武好厉害,嘴上功夫无人挡,一上战场接连败。先有郑崇俭,后有杨嗣昌,送我兵来又送财。”
这首歌被编成了童谣,全天下的传唱。
那些学富五车的文人墨客败了,败在了郭子龙的打油诗和小儿传唱的童谣手里,霎那间,整个天下安静了不少。
但也就安静了几天,那些文人墨客又口诛笔伐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岂能放过?
郭少杰也不理了,一封电报发到了洛阳宣传司司长王师师手里,“令你司广招文士发动舆论战,大力宣传我华国的摊丁入亩和税改政策。”
大明和华国的舆论战才正式拉开了序幕。
站在明廷一边的文人对着郭子龙口诛笔伐,而华国的文人则借机将华国的政策传遍天下,同时揭露大明官场的各种黑暗和制度的不公平。
华国的打印机和造纸机已经批量生产,纸越来越便宜,伴随着纸张的越来越廉价,王师师的宣传司办起了报纸,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发送报纸,一个铜板一张的报纸,连走卒贩夫都买得起。
在这样的骂战下,华国的政策才真正地被传遍了全国,全国百姓向往自由平等,向往华国的各项政策,民心渐渐向华国偏移。
老百姓不管那些道德绑架,他们更需要的是实惠,是活着,是更好的生活,更公平的社会环境,因为他们在大明的管制下,已经生活中水深火热当中。
等崇祯和他的满朝文武反应过来时,天下民心尽归郭子龙。
在这场如火如荼的舆论战进行时,张献忠的十万部众被天龙军包围在云梦县北面的刘家凹。
十万人被五万人围歼,这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少有的战例。
然而,这样的先例,却真真实实地在刘家凹发生,这个时代的刘家凹更像是一个山谷。
首先是汤巧儿在东面挡住了张献忠所部的去路,然后郭干、郭坤、巴特从北、西、南三面围杀过来,将张献忠所部人为地赶进了刘家凹。
看到这样的地形,张献忠等人大叫不妙,但是已经晚了,谁让他们堂堂十万之众还突破不了五万人的围追堵截呢。
张献忠的人马这个时候才认识到天龙五虎将之一的汤巧儿的可怕。
贺一龙带领着革左五营打前锋,不料遇上了汤巧儿,革左五营五万人,汤巧儿只带了一个团一万余人(注意:天龙军的编制与现代军队的编制不一样,他们一个团满额就是一万余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五万人一遇上这一万人,十分钟就溃败了。其中,贺一龙被汤巧儿斩落马下。
这还是郭少杰禁止她只身冲入敌营,若按她以前的性子,她一个人就冲进万军丛中将五营主将全给砍了。
而实际上,她杀贺一龙,只用了三个回合,被一枪贯穿了脑门,死相极惨。
原来贺一龙不是死在李自成的手下,而是死在了红娘子汤巧儿的手上。
贺一龙一死,革左五营就乱了,紧接着一万天龙军对革左五营进行屠杀。
好在,革左五营还有贺锦、蔺养成、马守应、刘希尧这四位能征善战的虎将,蔺养成接替了贺一龙的五营首领的职位,边退边收拢残兵向张献忠靠拢。
哪知张献忠正被巴特追杀,随后郭干和郭坤分别从南、北两个方面压上来。
如此一来,他的部队就和退回来的革左五营刚合兵一处就被一起赶进了刘家凹。
众将发现,这里的地形,脸如土灰,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天龙军预设的战场,而且地形对他们极为不利。
既然是预设的战场,刘家凹的村民早就被天龙军的情报队给迁走了,这里除了军人,再也没有一个百姓,连一只鸡也没有剩下。
当中,已埋下了大量的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