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终成当家主母
请假,郭少杰都是极其没有把握的。
唐玉婷这句话,令郭少杰无言以对。
唐玉婷抹干眼泪笑了笑,“相公,你也知道你回应天很难了吧?若我还指望着你八抬大轿,又不知何年马月了,莫不要等到我七老八十了,你再来娶我?
你倒是无所谓,身边美妾如云的,可是玉婷呢,玉婷这辈子只有你这么一个男人,相公,你真的忍心让玉婷如此无名无份,不明不白地跟在你身边吗?
待岁月已老,青春逝去,玉婷却什么也没有得到,你觉得如此对玉婷公平吗?”
说完,唐玉婷又泪如雨下。
郭少杰无奈地吁出一口气,即便是再有能耐的人,也总有无奈的时候,正如孙悟空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此时的郭少杰也翻不出崇祯的手掌心,只要他一个圣旨下来,郭少杰将有家不能回。
玉婷的话又何尝不对呢?人生最宝贵的时光都错过了,该享受的没有享受过,无名无份,无儿无女,人世间最悲哀的莫不过于此。
此刻,郭少杰是真正体会到了唐玉婷心中的焦虑,如此对她,确实很不公平。
“可是我怕你受委屈。”郭少杰道。
唐玉婷再次摇头,“玉婷是受委屈了,玉婷要相公记住今晚玉婷所受的委屈,永远疼爱玉婷,则玉婷受这点委屈可忽略不计。”
“好吧!既然你决心已定,我就遂你的心愿。不过,有一点我可以保证,哪怕是将来你变老变丑了,我对你的心依然如故。”
这种在后世骗死人不偿命的情话,对唐玉婷说出来,唐玉婷那是感动莫名,她热泪盈眶地扑入了郭少杰的怀里,这是她有生以来,听过的,最令她动情的话语了,“相公……”
“好了,大喜的日子,瞧你脸都哭花了。”
郭少杰为她拭掉眼泪。
“是哦,大喜的日子,我该笑才是。”
唐玉婷俊美的脸上便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她笑起来还真是美,“那快去换吉服。”
唐玉婷生怕郭少杰逃跑,将他拉到里间,两人是一块换衣服。
反正早晚是他的人,也不避讳了,当着他的面换衣。不过,小脸还是羞得满面通红。
这还是郭少杰第一次看唐玉婷换衣,那完美无瑕的娇躯,玲珑的曲线,不禁强咽了两口口水。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在两名侍女的主持下,两人拜完了天地,除了两名侍女外,没有通知任何人,就连院子里的人们也没有通知,简直低调到不能再低调了。
侍女退下,唐玉婷举起酒杯,“相公,从今晚开始,我就正式是你的妻子了,咱俩同饮一杯如何?”
“好啊!”
两人碰了一下杯,皆一饮而尽。
随着一杯酒下肚,郭少杰就感觉到这个房间的温度开始上升,热力从胃里开始蔓延。
“相公,早点歇息吧!”
此时的唐玉婷,红装似火,脸颊绯红,娇艳欲滴,如同一朵娇艳的玫瑰花,再也不见往日里女汉子的样子,眸子里尽是似水柔情。
如水般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她的脸上,让她显得更加地美丽和妩媚。
唐玉婷拉上了窗帘,吹灭了蜡烛,房间里黑暗了起来,黑暗中两个影子拥抱在一起,然后倒下……
次日一早,换上妇人发髻的唐玉婷还没来得及体会新婚带来的快乐,就急急忙忙前往街上,虽然诸事都已经安排好了,但身为大掌柜及郭家当家主母,她也得到大药房开封总店去坐镇。
锣鼓声响起,一支浩大的锣鼓队走街窜巷,巨大的横幅迎风招展,上面是:杰记开张,端午大优惠,大减价等字样。
还有人拿着大喇叭筒一路大喊,“杰记在开封开张了。”
“杰记所有门店,全部打折,更有买一送一,买三送一的活动。”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吃的用的穿的,杰记都有,便宜到让你难以想象,便宜到你怀疑人生。”
“粮食不够的,该囤粮了。”
“二两三钱银子一石的大米,先到先得,抢完就没有了……”
……
要知道,如今开封城一般的大米,已经涨到三两银子一石,杰记的米价足足低了七钱。
可别小看七钱,一钱是一百文,七钱就是七百文呢。
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便宜七百文是令人非常动心的价格。何况,杰记的大米质量更优。
战乱加上灾情,即便是江渐地带的粮食也已涨到二两银子一石,杰记从江渐地区大量收购,因量大遂价格控制在二两以下,但加上运费和人工总成本也要到二两,他就赚这个三钱。
周王及一众勋贵外戚联合垄断了开封的市场,致使外面廉价的粮食进不来,银两纷纷进入了周王及一众权贵的腰包,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老百姓却饿着肚皮。
“什么,二两三钱银子一石的大米?”
老百姓奔走相传,杰记各家门店迅速聚满了人。
所有的门店都采取超市的模式,除了便宜的粮食,还有远低于开封市价的油盐酱醋、茶、服装鞋帽、布料、日用品等,无论去杰记哪家店,货物统一,价格统一。
虽然郭子龙联合当地官府下派了赈灾钱粮,但也是有针对性的,不可能人人都能领到赈灾的钱粮,赈灾钱粮面对的是绝对的饥民,即便是符合条件领赈灾银粮的,领到手的也没有多少,说到底就是不让饿死人,想靠赈灾钱粮天天吃个饱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人多粮少,八百万两的赈灾款就算全部摊到河南境内每一个饥民身上,每个人能领到的也没有多少。
何况,这八百万两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兴修水利、购买农作物种子,真正摊派到每个饥民身上,也仅仅只能维持他们短期内勉强度日的口粮而已。
所以,那些城里的手工业者、商户、富户、官宦人家是领不到赈灾钱粮的,在饥荒年景,粮价飞涨,他们的存粮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