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1 / 1)

案藏玄机之致命记忆 费克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的。这时一个和她有一面之识的北京总社来的全陪也走了进来,在互相寒暄后,这个油头粉面的小伙子就和她坐在了一个桌上。

  他们年龄相仿,又是同行,而且那个男的很会讨人——当然是女人——喜欢。于是,两人逐渐聊得热闹起来。直到十一点钟,这个为了显示绅士风度的男人咬着牙付了两个人的咖啡钱,并将计敏佳送到了宾馆大门外。

  夜风夹杂着极其细小的雨滴吹到计敏佳的脸上,让她感到无比惬意。她回头看看灯火辉煌的宾馆像金色的大吊灯一样闪烁着光芒,不由得想起日本电影《人证》中的情节。“灿烂的草帽状的大楼中发生残忍的谋杀。真是强烈的对比,不这样就不会给观众留下刺激,外国人真会设计。”当第二天她回想起自己的这番感叹时,也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

  也许是聊天聊得太晚,加上白天陪同客人,计敏佳很累,倒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但不久,噩梦就让她惊醒了。但她怎么也想不起梦里的情景了,留下来的只是极端恐惧的感觉。后来她说,因为这个恐怖的梦让她坚信科学并不是万能的。

  也许她梦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形。在这个市道西区有一个很大的胡同,胡同口边有个下水道的入口,东北人管这叫“马葫芦”。一般来说,就是自来水公司管理下水道的部门也很少来这里检查,可最近来了个新领导,就是要放他几把火的纵火犯一样的人物,他命令检修全市区的上下水道。于是,在这个偏僻、贫穷的区里就出现了惊天动地的事情。

  一具新鲜的尸体被发现了。说他新鲜的意思指的是和活着的人一样,脸上虽然有污泥,但气色红润,嘴半张着,像是要对发现他的工人说什么。当然他还没开口,那个工人就几乎晕厥过去了。

  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忙碌,有的是白忙,有的有实效。古洛和胡亮在实效的召唤下来到“马葫芦”旁边,跟着他们的还有法医和各种技术人员。

  “顶多是昨晚死的。”胡亮带着轻蔑的口吻说。

  “还是让法医说吧。”古洛冷冷地说。

  由于死者被剥光,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古洛就让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失踪人员。“嗯,就是这人的家人发现失踪了,也得几天。”古洛一边勘查着现场一边想。但这位神探这次却错了。

  计敏佳被噩梦弄得连胃口都没了。她洗漱后,简单地化了妆。简单就是古人说的薄施脂粉,如果再说通俗易懂一些,就是母亲还能一眼认出来。

  她是走着去宾馆的,这需要二十分钟。在路上她饿了,头有些晕,就在路旁的小店里买了两个油炸糕和一碗豆浆,吃完了,在黑乎乎的店里坐了一会儿,觉得舒服多了。再看看表,已经是八点四十五了,她要在九点前赶到宾馆,就匆匆起身,快步向宾馆走去。

  已经过了上班时间,路上人群少多了,几点雨滴在地面上留下斑斑痕迹,天比刚才更阴沉了。“这家人也挺有福,今天不走,非赶上大雨不可。”计敏佳一边想着,一边走进大堂。

  “……”似乎是有人在叫,但一点儿也听不清,一个女人从大堂的沙发上站了起来,一边鞠躬,一边张开血红的嘴唇,这次可以听清楚了。“你来了。出了一点儿事。”伊藤对走近的计敏佳说。

  “是吗?什么事?”一个对自己有自信的人,往往是用微笑来迎接突如其来的意外的。

  “我的爱人,丈夫没了。”伊藤还是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外国人,也包括中国人说外语,有个很困难的问题,就是很不容易掌握语气,表达的语言和表情总有隔阂,就像是戴着假面具说话一样。

  “没了?”计敏佳没有反应过来。

  “嗯,没有了。昨天晚上没回来。”伊藤重重地点着头,表示最郑重的肯定。

  “昨晚没回来?”计敏佳觉得自己的大脑变成了苍白色,身体僵硬了。百分之一秒后,千百种猜测涌进了她的脑海中。她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清水次郎也从外面匆匆地走了进来。即使他背着光,也能隐约看到他焦急的表情。他向伊藤摇了摇头。伊藤一把就抓住了计敏佳的小臂。计敏佳感到了疼痛,不由得轻叫了一声。伊藤赶快放开手,说:“是不是找找警察先生?”

  “这……”计敏佳对金太郎回来还抱着一丝希望,她不愿意把事情闹大了,这样会让领导对她产生不好的印象,她可是旅行社数一数二的干员。

  “我到处都找了,没有。不报警不行了。”清水次郎语气坚决。

  “请等一下。”计敏佳小跑着到前台给社里打了电话。

  旅行社就在旁边新建的楼里,一会儿工夫,处长和科长都来了。处长是从外贸局调来的干部,他的本事是除了训斥部下,就是能将水搞浑。计敏佳从来没见过他解决过问题。

  “不可能吧?我们中国可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八成是迷糊了,找不到道了。再等会儿。”他老家是农村的,说话有口音。

  “我看还是和公安局联系一下吧。”这个单位的创始人之一,虽然不会外语,但其他旅游业务却很熟。在他内心深处,不,不能说是深处,是看不起这个土包子处长的。

  计敏佳选择了听科长的,她立刻给公安局打了电话。

  “日本人?多大岁数?”接电话的警察立刻改变了刚接到电话时的态度,紧张得让计敏佳觉得金太郎已经死了似的。

  “五十二岁,不过长得很年轻。”

  “昨晚几点出的宾馆?”

  “据他妻子说是十点多钟。”

  “这么晚了,出去干什么?”

  “说是想散步,再看看市里的夜景。”

  “有啥看的。这下可真大发了。这叫外宾呀!国际影响,这可咋整呢?”

  “什么咋整?赶快查呀。”计敏佳急了。

  “对,对。兴许没事呢。你把电话号码告诉我,有情况后,我通知你。”

  “没办法。”计敏佳把公安局的回答告诉伊藤后,这个日本女人很冷静地说。后来,计敏佳才知道这并不表明伊藤不着急,不过是日本人常用的一种理智的表达方式。也许是受佛教的影响,在碰到无可奈何的事时,日本人是很听天由命的,绝不像中国人想象的那样,日本人总是在用顽强的意志和命运斗争。

  那个时候,公安局还没有用电脑,不像今天的信息跑得那么快,而且多得像垃圾一样,虽然大多数确实是垃圾。但凭着电话和负责的精神,公安局的内部网络非常畅通。所以,金太郎的妻子没有把手绢绞破,清水次郎也没有抽掉一包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