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1 章(1 / 1)

万历1592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人,换作那个皇帝,你敢信我还不敢信呢!谁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来?咱们眼下那么好的局势,你以为有多少心甘情愿把手里的东西交出来还给那个皇帝?”

齐大勇又压低了喉咙开口道:“老赵,不瞒你说,有这个想法的人可不在少数,咱们的一帮老兄弟们,可比我更早的担心起了这个事情。”

赵虎深吸了一口气,又深吸了一口气。

“这可真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是要命的。”

“咱们一路走来不就是在拼命吗?谁的富贵不是拼来的?你想啊!咱们现在帮着大帅请皇帝复位,最多一个总兵官或者别的什么官职,肯定在大帅之下,但要是大帅做了……那你我,咱们这帮老兄弟,可就真的翻身了,开国啊!

咱们出身卑贱,能混到开国之功,封妻荫子青史留名还在话下?这是咱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只要做到了,什么都有了!什么都有了!”

齐大勇瞪着眼睛,表情已经有些绷不住了。

赵虎的眼睛也越瞪越大。

少倾,他看向了齐大勇。

“能成吗?”

“赵匡胤能成咱们就不能成?”

“可赵匡胤自己想做皇帝,大帅呢?大帅的心思你懂?反正我是越来越看不懂大帅的心思了。”

齐大勇深吸了一口气。

“就是不懂,所以才要拼一把,当初黄袍加身的又不止赵匡胤一个人,郭威不也是这样才做了皇帝?皇帝啊!天下至尊啊!你跟我说大帅没这个想法我是不信的,几十万大军的大帅,平定天下之人,你说大帅就不想更进一步?反而要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来管?”

“那万一大帅要真的不愿意,咱们还逼着大帅做皇帝不成?”

“事到临头,由不得咱们考虑后果了,大不了一死,要不然就这个样子去了京师,你不怕咱们被秋后算账我还怕啊!把自己的命放到一个被咱们救出来的废帝的手上,我不愿意,更不服气!”

赵虎看着齐大勇,缓缓开口道:“齐大勇,你真的是胆大包天,一肚子坏水啊!”

“被逼到这个份儿上,这么想的人可不止我一个,不信你看看这个。”

齐大勇从怀里掏出了一块巴掌大赭黄色的绢布,赵虎一看,瞳孔一缩。

“哪儿来的?这可是要命的东西啊!你带在身上?”

齐大勇忙摇头。

“这是江大海从南京皇宫里弄来的,这家伙胆子才是最大的,咱们刚刚起兵他就这样想了!这家伙可比你我要早得多!”

然后齐大勇把这块布塞到了赵虎的怀里,赵虎手忙脚乱的捂住,大惊失色。

“你要干什么?给我干什么?”

齐大勇又掏出了另外一块示意给赵虎看。

“咱们有意向的兄弟,人手一块作为约定,贴身带着,你要是不愿意,自己烧掉就好了,但是这个事情,咱们一定会做,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交给别人,尤其是那帮鸟文官。”

赵虎又愣了好一会儿,才逐渐恢复理智。

“老齐,你告诉我,这块布,多少人有了?”

“你是最后一个。”

齐大勇缓缓说道。

“我……”

赵虎这下子彻底惊讶了。

“谁让你总是带兵跑在最前面,当然最后一个找到你了。”

“不是这个意思,你们……你们全都……都决定了?”

齐大勇点头:“事关自己的命和家人的命,谁也不敢疏忽,是荣华富贵还是秋后算账,就这一波了,等到合适的时机咱们就动手,先把那些文官都给抓起来控制住,然后直接请大帅即帝位!”

赵虎打了个哆嗦。

“这是不是太草率了?”

“有些事情就要草率点好。”

“可是玄武营和朱雀营的那些人他们还不知道吧?”

“玄武营的人江大海已经让船只去联络了,朱雀营的人也让人去找了,但是能不能赶上就不知道了,但是不管那么多了,先把生米煮成熟饭再说,这个时候,容不得咱们一丝一毫的犹豫!”

齐大勇紧咬牙关。

九百一十五 文官们的骚动

说实在的,萧如薰不喜欢那些擅长投降的人,虽然在敌对的时候,萧如薰希望敌对阵营个个都是投降高手,但是等阵营转换之后,他又希望自己的麾下全是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

这还真是矛盾。

但是没办法,自己一路走来还真没打几次像样的大仗,面对的都是“识时务”的“俊杰”,要么主动投降,要么欲降先硬抬高自己的身价,临了还要搞一次性质极其恶劣的饥饿营销,然后才万分傲娇的装作不情不愿的加入己方阵营,转身就开始给自己的原先阵营捅刀子,又准又狠。

谁让他们投降了还献出地方仓库和权力呢?

萧如薰只能接纳他们,只能继续任用他们,甚至给他们当中一些地位本来就高的人更多的许诺,换取一些必要的支持,毕竟天下不是他一个人和三十万军队就能治理的。

当然,这些人多是文官,也掀不起大风大浪,只是他们的嘴炮多少有点威慑力,毕竟笔杆子握在他们手里,天下总共就那么些识字的人,至于投诚的武将,尤其是那些杀了文官投靠的武将,萧如薰也不怎么敢相信,思想教官主要就往那个地方跑。

当然,监视是少不了的,现在不仔细的监视他们,萧如薰可真的是食不甘味了。

不过这些家伙显然不只是如此这般的麻烦,还有更麻烦的地方,比如临近推翻沈一贯政府了,这群人三三两两的经常性的到自己这边走动,美其名曰加深理解,实则伸手要官。

他们似乎很确定在未来,自己会成为大明朝堂上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所以对自己多有希望,说起他们在地方上治理地方的政绩,说起自己的能耐,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总而言之中心思想就一个,想要更好的官来做。

这也是他们背弃沈一贯投靠萧如薰的原因,现在的朝廷里可以说都是叛臣,都要处罚,到时候朝廷里肯定会多出很多职位空缺,权力真空会前所未有的大,如此这般千载难逢的重新洗牌的机会,他们要是不把握住,那可就真的枉为官了。

大家都清楚,地方官不如中央官好,大明最牛逼的官员就是扎根中央熬资历最后熬进内阁的一群人,而在大明真正能呼风唤雨的也就是六部尚书和内阁阁老,这是很现实的情况。

跟随萧如薰的不是地方官就是南京的官员,都属于原先二甲三甲甚至是举人出身的官员,没一个翰林官,这些人对翰林出身的人有多么羡慕嫉妒恨,从他们的言辞之中萧如薰就能充分的理解。

看来这天下读书人里面,生员对秀才是羡慕嫉妒恨的,秀才对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