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次辅的位置上,沈一贯开口了,开启了今日内阁会议的基调。
说起来,山西大同战事事发突然,大家都没有准备,结果闹得大家十分难做,北虏十万南下,把大同山西搅得一团乱麻,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又冻又饿,偏偏此时还是缺粮的时候,雪上加霜,原本因为缅甸移民政策而稳定下来的局面再次动荡起来。
后来,虽然萧如薰带兵打了过去,短时间内已经将山西平定,扯力克那个狗贼正在押解回京师的路上,萧如薰也来报告说会在短时间内平定大同,把战争结束掉。
他们相信萧如薰的军事本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萧如薰横空出世以来就没有打过败仗,是帝国最让人放心也是最能打的将领,把军队交给他让他统帅,少一些掣肘,他就能办到大家所期待的事情,这是皇帝的告诫。
皇帝为他做保,不派监军,给他实权,他不仅成为了国朝第一位武将总督,还成为了第一位出征在外统帅十余万兵马却没有监军监视的总督,这份信任连文官都没有得到过。
特殊时期特殊待遇,大家也就把他当作一个应急总督,事毕即撤,回到缅甸做镇南侯,所以也不在意了,他们所在意的事情无非是大同山西战后重建的事情以及内阁增补阁员的事情。
为了这两个事情,六部尚书和三位阁臣数度聚首商讨解决对策,却依然没有所获。
今日也是一样。
首辅赵志皋,次辅沈一贯和辅臣沈鲤,吏部尚书蔡国珍,兵部尚书石星,署礼部尚书余继登,刑部尚书宋应昌和署工部尚书徐作,八位大佬组成的大明最高决策圈再次聚首,就山西大同战后重建工作和内阁增补阁员工作做进一步的磋商。
嗯,户部尚书杨俊民没来参加,不然的话应该是九人。
不过无所谓了,他来不来都是一样的,已经没有人在意他是怎么想的,只要他照着做就好了。
大家的决议是他一个户部尚书无法违背的,除非他想掀桌子不干,那正好,一把将他撸到底,彻底干翻晋党,彻底干翻晋商。
可是就目前的事情来说,本来是可以分开来妥善安排的两件事情,但是偏偏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又无法不让政治动物们兴奋起来。
政治动物排除异己是天性是本能,世上没有不喜欢排除异己的政治动物,走到大明最高决策圈子里的人们每一个都是一等一的政治动物,在处理山西大同灾后重建和内阁阁员增补的问题上,早就达成了一致的应对态度。
这不是寻常政务和寻常选举,而是一次政治大事件。
因为这两件事情偏偏撞上了第三件事情——京察!
内阁已经递交了折子上去,只待皇帝批复,京察风暴就将正式开始席卷北京城。
经过数十年的演变,京察早就从最开始的纯粹考察在京官员功绩能力和品行转变为了政治斗争党同伐异的工具,将京察带入如此深渊无法自拔的就是嘉靖年间严嵩和文官集团之间残酷的政治斗争。
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嘉靖皇帝有意无意地推动下,京察就成为了党同伐异的手段,而不是为国拔除无能昏庸官吏的自我清洁手段,京察失去了原本的意味,反而成为加剧了群臣之间各派系的斗争武器。
政治斗争和战场一样残酷,战场是杀人,从肉体上毁灭一个人,政治斗争则是诛心,从灵魂和精神上毁灭一个人,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九个人组成的大佬圈子里面,大家都对这样的手段习以为常,甚至六年前的那一次京察大家也都是经历过的历历在目的,对于当时那激烈斗争的场面,大家记忆犹新。
眼下,好几件事情参杂在了一起,其中各项事务盘根错节,每一件事情都能和其他事情产生联系,每一件事情都不纯粹。
山西大同赈灾,皇帝点名让沈一贯主持,沈一贯也确定了自己一定会去主持这项工作,作为自己将来担任内阁首辅的进身之阶梯。
但是沈一贯作为江浙人,乃是晋商死敌的利益总代言人,让这样一个人来主持山西大同赈灾,这就好比让大灰狼去开展针对小红帽的救危扶贫工作,简直是比格林童话还安徒生。
杨俊民就表示666。
让沈一贯主持山西大同的赈灾救危工作,这不就等于是把山西大同的晋商们都卸下武器防御等着沈一贯来宰割吗?那不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吗?
作为晋商目前在朝中唯一的大佬级代言人,杨俊民表示自己无法接受,他曾经上书给皇帝,请皇帝允许自己作为山西大同赈灾工作的总负责人负责赈灾,理由是自己是户部尚书,熟悉各项业务。
然后杨俊民就悲剧了。
六百六十六 拉拢
朱翊钧厌恶杨俊民已久,于是这封奏折被朱翊钧不疼不痒的原封不动的交给了沈一贯。
沈一贯知道了。
于是他当时就在内阁会议上面不疼不痒的问了一句:“杨部堂是打算入阁呢?还是打算致仕归乡呢?”
杨俊民当时就被吓得面色惨白,看着沈一贯眼中流露出来的淡淡杀意,他从灵魂到身体一起僵直了。
沈一贯这只笑面虎终于要展露他自己的獠牙了。
更关键的是整个大佬级会议里的人都对自己偷偷上书的表现非常不满意,石星当时就对杨俊民开炮了:“杨部堂,你这样做,到底是在表示对朝廷决议的不信任,还是表示对沈阁老的不满呢?如果不满你就说出来,不要偷偷摸摸给陛下上奏,这种事情丢面子。”
“你……你们……你们安敢如此辱我!”
杨俊民被气的又是愤怒又是悲哀,直接一甩袖子退会了,之后数次碰头会议也没有参加。
他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议,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可笑,而且苍白无力,更将杨俊民已经无可奈何无计可施的困境展露的淋漓尽致。
晋系就像那即将落山的太阳,再也不复往昔如日中天的气派了。
在各方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晋商势力在朝廷内部已经彻底的居于颓势,此番山西大同之役,则是上天对晋商的最后一击,那么好的机会,怎么能够不抓住呢?
沈一贯绝对不会放手,这一次,沈一贯会利用好这个机会把晋商撕碎,吃掉。
而在内阁增补三名阁员和京察的问题上,沈一贯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