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是中坚力量,以麻家子弟为核心,多为中高级军官,虽然是某些平虏派大佬的副将,但是可以直接接触到军队。
而对于组建最后的海派来说,他们的地位最低,可是人数最多,基本上基层军官都是海派组成的,在海上剿匪战役中脱颖而出,在陆上剿匪战役中也有出色的发挥,直接掌握底层士兵,单个不突出,整体强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足以和其余两派抗衡一下。
这样区分彼此之间的区别,那么军队的核心领导权就在萧如薰的手上,只有萧如薰有足够的威望和权力号令这支军队里的每个人,他的灵魂就是这支军队的军魂,他是镇南侯,这支军队就是镇南军,为大明镇守南部边疆海域的镇南军。
老实说,要是不让军队有山头,统治者还真就是不放心,生怕哪一派哪一个人威望太高,功高震主。
这是很可怕的,军队是单纯的暴力机器,崇尚强者,谁最强他们就崇拜谁就跟随谁,即使经过宋明两代的打压,军队还是军队,还是崇尚强者为尊。
这就很可怕了,要是出现一个军队一致信服的超强者,这家伙不就肯定要做皇帝了吗?
事实上大明就是这样一个模式,朱元璋设置勋贵领兵的世兵制度这样的军队模式,所需要的一个基本的需求就是皇帝需要在军队中有威望,能够号令军队,可以率兵出击御驾亲征。
朱元璋自己就不说了,朱棣也是个马上皇帝,抢了朱允文的天下,仁宗朱高炽跟着朱棣打过天下,对兵务自然不陌生,明宣宗朱瞻基深受朱棣喜爱,数次跟随朱棣出击蒙古,是朱棣一手调教出来的好孙儿,也曾御驾亲征评定汉王之乱。
到这里为止,明的帝王都是可以带兵打仗的,坏事儿就坏事儿在了英宗朱祁镇身上,要说胆子,他也有,御驾亲征他爷爷他爸爸都做过,他没有理由不敢做,就是水平实在是太臭,显然朱瞻基没有很好的教育过他的儿子如何带兵打仗。
但是最起码,朱祁镇知道皇帝御驾亲征在明朝军事制度当中的重要性。
土木堡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就不说了,后面除了朱厚照强行突破文官阻碍带兵出征还被黑了个半死不活的之外,其他明朝皇帝都没有御驾亲征过,准确的说是文官不再允许皇帝直接接触军队,连御林军都不给。
萧如薰深知明朝军事制度的弊端何在,但是即使是现代军事制度,也没能杜绝军队山头的现象,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不需要杜绝的。
统治者不需要一个高度团结统一强悍的军队,这样的军队是十分可怕的,战争时期能朝外面怼,和平时期关起门来也能窝里斗,这才是统治者最期待的军队。
因此萧如薰不但不阻止军队小山头的发展,甚至还为之推波助澜,即使是赵虎陈燮王辉这些老人,他也不能允许他们完全掌握军队实权,这个权力,必须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底下人斗,才需要他这个掌握仲裁权的最高权力者。
镇南军不会只有这样一个规模,萧如薰在把三万军队当作三万军官来培养,走一战之后德意志国防军的路子,将三万军队培养到极致。
等需要扩军的时候,这些士兵立马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合格的伍长什长百夫长,一支数倍于己的军队就拉起来了。
也因此,萧如薰需要战争,需要不断的战争去磨练军队的意志和战斗力,让三派之间互相的斗争形成一种良性竞争,而非是『非我见死不相救』的恶性竞争模式,到那种地步,国家也就要完蛋了。89
四百五十 诏书到
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萧如薰签署了数道指令,下令水师准备抽调四十艘左右的战船准备出战,准备三千左右的水兵进行操练和作战准备,调运物资和火器,随时准备出海征伐。
这一次,萧如薰会亲自出征,亲自击败西班牙,然后和他们谈判。
谈判才是目的,至于驱逐西班牙,现在还不到时候。
萧如薰知道,朝廷一定会准许他攻伐菲律宾的请求,不为别的,就为那十万两银子。
九月中旬的时候,从广东传来消息,朝廷派来的传旨使节将从广东乘海船来到缅甸给萧如薰传旨,萧如薰闻讯之后立刻派船前往广东迎接传旨使节,并且嘱咐手下——从暹罗登陆,带使节绕道暹罗到缅甸来。
这么一折腾,十月初五使节才终于抵达了勃固城,一路上萧如薰好吃好喝好车好马的招待着,把使节给招待得好好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让使节随便接触观看缅甸的真实情况。
萧如薰让人主要找那些荒凉的刚刚修了一点的路走,经过最荒凉的地方,让使节产生缅甸依然是那么荒凉的看法。
缅甸南部的繁华区域现在是不能给朝廷官员知道的,萧如薰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实力,暂时还不想让那群硕鼠盯上缅甸的商税,否则这些家伙有一万种方法让缅甸变成他们的聚宝盆。
十月初六,萧如薰在勃固城外迎接使节,然后与使节同车前往镇南侯府。
“缅甸这荒芜之地可真是荒凉啊,本使出身西北,饶是见惯了荒凉之地,也未曾想到过缅甸这千里无人烟之地是真的存在,萧镇南真是受苦了啊!当初,本使也十分瞧不起那些嫉贤妒能之人,竟让国朝大将来到这种地方镇守,真是杀鸡用牛刀!”
使节在车上愤愤不平的给萧如薰打抱不平,这话停在萧如薰的耳朵里就有点吃惊了——这是个同情自己的官员?
萧如薰知道自己的战功卓著,虽然让不少文官不安,但是欣赏自己的文官亦不在少数,当初决定是否要让自己镇守缅甸的时候,朝廷里的官员曾经展开过大讨论,支持的和反对的曾经吵得脸红脖子粗,就差没打起来。
很多文官都支持让自己出镇蓟镇或者是辽东镇,那么他们觉得,以自己的能耐,三五年之内必能成功遏制女真和蒙古,十年之内必能反攻成功,彻底解决北方边患。
有如此大将不用,居然要放在缅甸那种小地方镇守南疆,到底是南疆威胁大还是北疆威胁大,你们看不出来吗?
当然,在皇太后和王锡爵的支持下,萧如薰还是出镇了缅甸,并且世镇缅甸,失去了从法律意义上回归中原的可能,这让大量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