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0 章(1 / 1)

万历1592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过胜仗的大将,一起举办军事会议,详细分析明军和暹罗军的情报结合目前所知道的一切信息,他们断定明军和暹罗军会结成联合部队一起前进,而两军目前尚且还在磨合期,所以不敢贸然出兵开启战端,而这一点,恰巧就是缅甸军的胜机。

一名从莽应龙起兵时代就一起跟随着莽应龙的两朝老将如此建议——

明军和暹罗军之间语言不通,习俗不通,相互之间磨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各自的战法和习惯都不一样,难免会产生摩擦,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和协作,他们是不敢首先主动出击的,而是会借着目前的优势,继续威压缅甸,然后抓紧时间磨合。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烽烟四起,到处都是反抗势力,我们的处境十分危险,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明军和暹罗军的联军,他们还没有出战就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大的麻烦,让我们征集不到足够的粮食和军费,目前的一切已经是全国的力量,我们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时间拖得越久,对明军和暹罗军越有优势,而对我们就越危险,我们只有半年的粮草和军需,每拖一天,我们战胜的几率就小一点,所以虽然非常冒险,但是目前我们最正确的战术,应该是主动出击,直捣暹罗首都,把纳瑞宣那个狗崽子给宰了,把明国的统帅给砍头,告诉所有人,我们才是这里的霸主!

沿袭了莽应龙的霸气的老将军,霸气无双的吼出了最强的宣言,年轻的闵启德浑身上下热血沸腾,战将们血气十足,于是一直通过了这个目前看来对缅甸优势最大的决议。

既然敌人要灭我的国,我就要正面还击,打倒敌人的老巢里面去,敌人一定以为我还在构筑防线,却不知道我所奉行的真理是『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从来不畏惧任何的挑战,不畏惧任何敌人,我们就是在战争中和挑战中生存下来的!

闵启德大手一挥,立刻下达了自己出任总帅以来的第一条军令。

全军整备,全军出击!

三百四十二 手足无措的莽应里(下)

闵启德也和明军交过手,在云南的时候,他和明军交过手,和明军厮杀过,杀过十来个土邦军和汉兵,也被这些明军在身上留了口子,这家伙是个身上有十几道伤疤的战场虎仔,强悍善战,丝毫不畏惧死亡,他也是十三岁的时候第一次杀敌,中国也有一个叫秦舞阳的家伙十三岁杀人,看起来很凶恶,但是两人之间的差距似乎……

正面对战过,对明军没什么畏惧心理,历来都嚣张惯了,让他十分不理解『大明』这两个字为什么对缅甸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仅仅只是听到这两个字,就能让那些往日里恭顺的不要不要的家伙们全部反水,为什么那些并不强悍的汉人能有那么大的杀伤力?

他不解,他愤怒,所以他要对那些给他的国家和父亲造成伤害的人发起反击。

他的命令很快得到了落实,这一次,缅甸王子亲自率兵出征,给很多勇士很大的信心,他们仰慕闵启德的勇武,崇拜他的勇武,所以愿意跟随他一起出征。

闵启德对他的勇士们发表了开战演说,他说,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战士被其他人瞧不起,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居然就衰败到了这样的程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耻辱,我们的敌人不仅是那个被我们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的明国,更有我们曾经的奴隶——暹罗人。

这帮贱奴,居然敢反抗身为主人的他们,简直是不知死活!他们这一次过去,不仅要把那些狂妄无知的明人给狠狠的打败,还要把那些妄图作乱的暹罗人给重新奴役一边,要把那个不知死活的纳瑞宣给杀掉,诛灭他的全家族,彻底灭亡暹罗!

“灭亡暹罗!灭亡暹罗!灭亡暹罗!灭亡暹罗!”

这样的吼声惊天动地,一场救国之战就这样被闵启德给煽动成了以和往任何一次缅甸出兵一样的战争,士兵们纷纷认为明人和暹罗人一点都不可怕,他们是去消灭暹罗的,明人是暹罗请来的帮手,但是也没有用,他们会把明人和暹罗人放在一起,一起杀掉。

数十年征战的声威,让他们有了极强的自信心。

有自信心是好事,但是自信心太过于膨胀以至于看不清楚自己和时局,那就十分的可怜了,闵启德似乎就遇到了这种事情,他的部下们也纷纷被他煽动的脑袋发热,热血上涌,分不清东南西北,但是好在缅甸内部还是有明白人的。

“大王,那些倭人您也是看到过的,之前萧如薰把二十万倭人杀得干干净净,倭国被他打的四分五裂,而我们连一只一千多人的倭人都不能全部歼灭,更何况是歼灭了倭人的明军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小心谨慎一点,不能盲目乱来把主力派出去,我们应该固守坚固的城池和险要的山地。

等明军和暹罗军一路来攻击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因为一些矛盾出现摩擦,或者争夺战功战利品还有指挥权的事情,如果我们主动打过去,那简直就是直接过去送死,还能顺便帮着他们磨合,等他们磨合完了,再打过来,我们已经没有抵抗的余力了!大王,请一定要慎重考虑啊!”

说这话的是从莽应里的爷爷时代就跟随着他们家族一路走来的老元勋,真正的元老,和莽应里的爷爷一起出生入死,帮着莽应里的老爹打下大片土地,到了他的时代,老元勋荣誉退休,在另外一些地方帮助莽应里,八十多岁了还活着,莽应里十分尊重他,也很信任他。

但是他这一次提出的建议有点挫伤了莽应里的自尊心。

他一直都把莽应里看作自己的子侄一样教导保护,希望看到莽应里成长为真正的雄主,但是看到莽应里的发展有点跑偏的时候,他也是担忧过的,可是举国上下都支持莽应里,他也就没说什么,等到现在危机频发,政权摇摇欲坠,不忍心看着自己拼搏下来的土地落入他人的手中,很久没有公开发表意见的老人再次出山了。

他很敏锐的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尽管他已经八十岁了,但是他的思维却比一些年轻人还要灵敏,他提出了本该是非常正确的很有可能拖垮明军和暹罗联军的建议,但是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