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直视的怯懦感。
纳瑞宣王未尝没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希望萧如薰可以主动提出来帮他练兵,结果萧如薰没有意识到,没有领会他隐晦的请求,这让纳瑞宣王有点郁闷,但是也不好意思再提,只能说,邀请萧如薰去他的首都参观会面,然后商议军机。
暹罗的首都此时被华人称为大城,暹罗的王朝此时也被称作大城王朝,大城至今已经是一片废墟,大约在曼谷北部八十多公里处,繁华一时,数百年的古都,后来毁于战火,但是如今还是整个暹罗最繁华最富裕的城市,因为有大量外国人定居,所以更显繁华。
林远山等一众华人大臣和华人精英基本上都住在大城里面,纳瑞宣王给他们单独划了一块安宁之所在,专门给华人臣子们居住,剩下的华人商户农民乃至于军家都可以随意住在大城的任何地方,相对而言的,欧洲人和日本人就只能住在他规定的区域,不能随意居住。
萧如薰带亲卫队一路前往大城的途中,随处可见暹罗农民种地,可以看到暹罗的商户行商,甚至在一些看起来战乱平息不久的地方,还能看到有人正在修复被战火毁掉的建筑等等,看起来暹罗是处在一个强劲的恢复期,尚未完全恢复国力,但是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可以维护自己的安全。
大城看起来很像是大明的城池,外围也是高大的城墙,城墙上随处可以看到守卫的士兵还有炮孔内的火炮口,士兵们有拿着刀枪剑的,也有背着一杆火枪的,可以看出暹罗军队的火器化不在明军之下,他们的盔甲很简单,基本上只是皮甲,但是领军将军的盔甲却有很明显的西方化,大概和那些葡萄牙西班牙的雇佣军脱不开关系。
进入大城内部,才能真切的看到和大明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遍地的佛寺庙,还有些特殊的建筑物,平民百姓看到他们的王来了,纷纷避让下跪行礼,可以看出纳瑞宣王在这些平民中的人气十分高,这些人也是真心的拥护这位传奇的王,在华人官僚的帮助下,纳瑞宣王很快的恢复了暹罗的实力,给这些平民百姓提供了足够的庇护。
进入王宫中,纳瑞宣王举办了盛大的宴会款待萧如薰和明军众将,奉上美酒美食和美人,满是异域风情的美人翩翩起舞,跳着异域舞蹈,姿态万千,看得明军众将颇有些神魂颠倒之态,简直都快要忘记自己前来是为了打仗,而不是看美人跳舞。
纳瑞宣王一直在观察明军众将,发现只有萧如薰一人保持神色如常,看着那些妖冶的舞女的眼神淡淡的,似乎不含情欲,很少饮酒,或者说基本不饮,只吃水果和饭食,饭量颇大,时不时的以严厉的视线将那些颇有失态状的明将看的浑身一抖就低下头去不敢造次,足见此人的严于律己以及律人。
明将在萧如薰的压迫之下愣是不敢有所动作,即使是歌舞结束之后这些舞女上前斟酒,明将们也不敢伸出咸猪手一饱手福,有的埋头吃肉,有的埋头啃那些从未吃过的水果,有的只敢偷看不敢乱动,和日本人还有那些浪荡的欧洲人有着明显的区别。
果然,天朝上国真的是天朝上国,诞生了如此严于律己的将军,有这样的统帅,军队的军纪可想而知,纳瑞宣王也不再担心明军会在他的国土上肆意驰骋,蹂躏他的国民,之前的忧虑一扫而空——真要到那个时候,他可就为难了。
因为战事紧迫,所以宴会很快结束,大家一切从简,纳瑞宣王只召集了少数重要大臣还有萧如薰等人一起商议军机,请其他人随意休息,宫中也准备好了房屋,萧如薰留下了几名亲将随从,下令其余众将全部离开王宫和大城,回到军营管束军队,如果出现一起兵卒扰民之事,不仅要严惩士卒,还要直接问责该营主将。
在这般的军纪要求之下,众将不敢有侥幸之心,全部回到了军营里面,连大城都不留。
三百三十五 战象
安顿好了部下之后,萧如薰就开始和纳瑞宣王开军事会议。
军事会议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商议如何对缅甸作战,还有两军的协同以及后勤保障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事先讨论好,之后就会很麻烦,而且在萧如薰的战略里面,一开始也没有暹罗什么事儿,是暹罗自己要加入进来帮助明军,萧如薰也不好拒绝,毕竟也是一批人马,战斗力也不弱。
军事会议的规模很小,主要是纳瑞宣和萧如薰一对一的商议,其余也就是萧如薰的几名亲将还有林远山一个,大概是商量后勤问题来着,纳瑞宣王挂出了一幅地图,将自己的位置还有缅甸的状态描述得非常清楚。
“如果是灭国之战的话,按照小王的幕僚们所判断,莽应里可以拿出三十万左右的军队,但是这个数字就算是在我们国内,也有很大的争议,不说莽应里能不能负担得起这笔军费,就说有没有那么多人给他调动也是个问题,小王在莽应龙的王宫里居住过,对他们较为熟悉,他们全国的人口估摸着也就三百万左右。
按照这样的人口数的话,能凑出三十万军队算是极限,超过这个数字,那估计就要连老人和小孩都算上了,就这三十万,还是算上了他们几乎所有的青壮男丁,里面最精锐的部队也就十万左右,包括最精锐的象兵骑兵还有火枪兵,剩下的也就是长矛兵刀盾兵弓箭手之类的。
对了,这三十万人中,最后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杂役,这些杂役就相当于是主力战兵的奴隶,专门是给那些战兵服务的,有一些是招募来,有一些是之前他们东征西讨平叛乱的时候抓来的俘虏,平常都做些粗活,洗衣做饭什么的,真要到了紧要关头,那就一人一把刀拉上战场送死,后面还有火枪队督战,莽应龙就经常这样做。
但是严格说起来,这些杂役兵是不能当作主力的,主力一旦溃败,这些杂役跑得比谁都快,所以他们真的对我们有威胁的兵马,也就是十多万,剩下的都是些乌合之众,对我们没有什么威胁,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天兵三万,我军五万,加在一起也有八万之数,对上莽应里,并不落于下风,从人数上来说,我们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