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有悬壶济世一说,在朕看来,坐馆行医,等病人上门方才予以救治,是小医,游走天下,救死扶伤,救天下患病之人,是上医,是真正的父母心之医。
一本书,一群乡村游医,可以让绝大部分缺医少药的农民得到救治,可以让他们活命,不至于在生病没有医者来救治的时候只能咬牙硬挺甚至等死,让诸位坐在医馆内也能实现悬壶济世之夙愿的理念,就是这样做的意义所在了。”
说着,萧如薰对着他们长身一礼。
“朕代天下万民感激诸位名医悬壶济世之恩。”
皇帝亲身行礼给了这群名医极大的震撼,他们纷纷起身退避一边表示不敢接受,甚至有人直接跪下向萧如薰叩首,流泪哽咽表示自己有生之年遇到了如此圣君,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中央医部在编六百余名名医承担下来了这个职责。
他们以行医之人的本心做担保答应皇帝,会用最浅显的方式教会人们该如何应对家常病症,治疗方法一定是最简单,最快捷,最有效的。
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德,他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大秦子民解除病痛。
跟在萧如薰身边的起居郎眼见如此感人的一幕,立刻挥毫记录下来这一幕,要将这一幕完完整整的记录下来,一点细节都不漏掉,而且要进行完美的润色,刊行后世,让所有后人都知道大秦有这样一位念着天下万民的圣君。
大秦版本的《赤脚医生手册》的编纂工作就这样定了下来,未来推行的乡村游医万人计划也开始制定,萧如薰计划培养数万名乡村游医下到全国各地的乡村之中为底层百姓解除病痛。
计划的顺利推行让萧如薰的心里稍微好受了一些。
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依然不能让所有人解除病痛得到救治,但是至少相对于历朝历代来说,大秦百姓的平均寿命一定会有一个极大的飞跃。
绝对是不存在的,哪怕他是拥有全天下最大的权力的皇帝,也只能做到相对。
可即使是相对,也是历朝历代数千年所做不到或者根本没有人想去做的,可能朱元璋想过,也努力做过,不过最终还是人亡政息了。
千百年来,普通百姓什么时候又能享受一下盛世的太平和福利呢?
一千三百三十七 西南土改
饿了有饭吃,冷了有衣穿,病了有人治,文盲有人教。
或许萧如薰倾尽一生全部的努力也只能做到这些,至死也看不到更多的改善了,但是他依然相信,未来的希望,就埋藏在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小』的改善之中。
作为大秦的皇帝,他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很多事情了,甚至想要做的事情已经太多,结果导致自己的臣子们产生了严重的脱发问题,大秦官员最大的麻烦已然不是政治斗争,而是脱发。
但是对于这一切,他是乐见其成的,他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国家正在发生变化,正在渐渐脱离原有的既定轨道,正在朝着不可知的未来前去。
历史的惯性依然厚重,一人之力难以撼动,但是如果是千万人一起改变,必将可以改变既定的历史轨道,将自身推入另外一条不可知道的轨道之中,继续向前行驶。
萧如薰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可以给大秦带来什么样的全新的未来,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继续去做。
他决定不再思考未来,不再思考什么主义和民主独裁,他现在只想照着自己所想要做的,巩固自己的权力,扩大华夏的疆土,推动大航海的来临,改善普通百姓的生活,将大秦建设的更加美好。
仅此而已。
至于未来,不是他所能预料到的。
隆武二年就这样过去了,这一年里,大秦完成了辽东征伐之役的收尾,完成了讨伐杨应龙叛军的作战,消灭了不听话的倭国。
大秦的开国三大征巩固了萧秦政权的地位,真正意义上确立了大秦的全国性合法统治。
萧如薰在隆武元年的大清洗的基础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朝廷,建立了皇帝对人事变动毫无疑问的决定权和任命权,确定了内阁的运行机制,确保了皇帝本人对内阁和国家事务的绝对领导权。
也在隆武元年的基础上加强了乡村政权的建设,更加明确的确立了大秦政府在基层的建设,确立了乡长制度和村庄农会会长制度,确保中央政令可以直接下达到每一个乡每一个村庄,不受任何钳制。
另外,还确定了秦军改组的方法,并且为此进行军队人事变动,将军队进行建国以来第一次打散重组,将军官任命权完全收归中央,并且建立起了军校学生实习制度,让军校毕业生进入军队开展为期一年的实习。
更重要的是,萧如薰在大朝会上确定了对外开海对外交流对外发展的大秦基本国策,确定了开海规模化和正规化,重新确定了各项商业税收的额度和细则,制定了商人法,对不遵守规则逃税漏税之人予以残酷的刑罚。
由此,大秦确定了对外进行开拓的理念,从缅甸和吕宋的开发之中获益良多的中央政府已经初步尝到了开疆拓土和殖民海外的甜头,加上萧如薰组织的皇家商船队的领头作用,大量民间商船下南洋赴西洋开始成为潮流。
当然,最有意义的事情还是对于蝗灾和虫灾的治理,分别派出徐光启和方从哲负责进行两项大的灾害的治理和控制,并且得到了初步的成效。
而后,就是隆武二年年末由新成立的医部内的名医联名献给萧如薰的成书,萧如薰经过仔细阅读之后,将这本书命名为《乡村游医手册》,希望乡村游医可以人手一册,游历天下,救治天下。
之后,萧如薰将这本手册大量刊行,下发到了每一个乡,让乡中的识字的人集体学习,然后还在京城募集了一批识字的人进行集中学习,准备在突击学习之后,就派到江南去协助方从哲。
隆武二年就在这样极其忙碌的背景之下结束了,隆武三年到来了。
隆武三年的新年还是按照隆武二年的惯例,皇帝在宫里面举办宴会,招待官员和直系亲属一起吃饭,并且按照功劳大小发红包,给福利,让他们快快乐乐的过一个好年。
过年在中国人看来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皇帝和官员们更是如此,辞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