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8 章(1 / 1)

万历1592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子听说六联村里的工作组织的不错,几次工作组下来看到村子里土地的情况耕牛的情况还有农具的情况都很好,综合考评是第一名,这可都是郭会长做的好啊!”

“您可别说笑了,小小一个村子,一百多户人家,家家都是熟悉的人,互相照应着,哪家有困难大家都是一起想办法,也不全是我一人的功劳。”

“哈哈哈哈,这倒也是,小村小庄的大家有了事情可不就是农会在一起商量,不过这具体的事情具体看待,乡里面下了指令,不也是你郭会长带着大家一起干吗?

所以啊,这个功劳你就不要谦虚了,这会长里也有做得不好的,上个月,就有村民来乡里面投诉,说大丰村里的那个会长欺负人,不按照乡里面规定的分土地,把好的地都分给自己人,差的地分给外人,这不,给抓起来了。”

听徐光启这样说,郭登立刻拍了胸脯子。

“徐尚书您放心,这土地是皇帝老爷带着咱们大家伙儿一起夺回来的,来之不易,我郭登别的能耐没有,但是不该我的我一分不要,大家都是出了力的,好田孬田大家一起均分。”

“好啊,有郭会长这样的话,老夫也就放心了。”

徐光启笑呵呵的说道:“对了,村子里的情况可还好?可有按照乡里派来的人教的排查虫卵?这眼瞅着就要秋收了,正是蝗虫大量繁殖的时候,前几天在东乡村,村里人可是发现了十多个蝻虫窝,密密麻麻的全是蝻虫,那看起来都渗人。”

郭登心里一突。

“还真有啊?”

“那可不是!蝗虫这种畜生啊,特喜欢低洼地产卵,而且幼虫还长在土地,没长出翅膀的时候,就躲在土里面让人发现不了,一旦长成了就开始飞出来吃庄稼了,只要是庄稼都能给你吃掉,所以朝廷推广种植土豆呢,土豆也藏在土里,蝗虫吃不着。”

徐光启笑了笑,郭登也笑了。

“嘿,这官家真是好,给咱们土豆种,今年咱们村子一多半种的都是土豆,收的可多了,麦子收的也不错,肚子也吃饱了。”

“好啊,那就好啊,江北多种土豆,江南多种番薯和玉米,这一年多来各地都在赶着种抢着种,最早种植这些东西的缅甸早就不饿死人了,若是咱们关中也能早些种植这些东西,也不知道能少饿死多少人哟。”

徐光启颇为感叹,连带着郭登想起以前饿死的村里人,也是红了眼睛。

一行人往村子里走,很快就来到了田地边上,田地边上,村民们已经齐齐的,全村男女老幼齐上阵,一起聆听徐尚书的教诲。

在此之前,春夏之交的时候,乡里就有人来这里教导大家如何辨别蝗虫产卵地的知识,现在徐尚书亲自来,给大家把最后一道关,大家纷纷欢欣鼓舞,觉得今年一定又是个好年景。

徐光启是实干派,说干就干,撩起裤腿就下田仔仔细细的弯腰观察容易产生蝗虫幼虫的地方,仔仔细细的寻找,生怕有一点疏忽,找了一上午,找了一半的地方,没找到有危险的地方,心里稍安。

中午,日照当头,天气炎热,大家都坐在树荫底下乘凉,自有村妇们做好饭送过来,徐光启一看自己的那一份居然还有几块肉,忙询问郭登是怎么回事,一看周围人家饭碗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肉,又听郭登说现在偶尔吃一顿肉还是能吃得起,这才放下心来。

看来大家能吃饱饭并不是虚妄之言啊……

徐光启如此想到。

一边吃着饭,徐光启就和郭登还有村里几个有声望的老人商量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现在皇帝陛下正组织人手在蝗灾易发区推广养鸭治蝗的政策,这个事情乡里面应该有人下来和你们说了吧?”

一千三百一十八 徐光启下乡(下)

之前的确有乡里人下来和村子说过养鸭子的事情。

于是郭登点了点头。

“之前李家小子跟咱们说过,有说过这个事情,不过具体怎么回事儿,大家也不太懂。”

徐光启开口道:“乡里面事情也多,林林总总的,现在人手也不够,不过我们来了,就是专门负责要在关中推广这个事情的,关中大地历来都是蝗灾高发区,皇帝陛下为此甚为忧心。

去年,福建官员上书给皇帝陛下,说福建有一个名叫陈经纶的小商人主动找到官府,向官府诉说了他所研究出来养鸭治蝗的策略,建议官府向各地推广,这个人不一般,七年前,就是他从吕宋瞒着红毛夷弄来了番薯种。

为此,皇帝陛下还特意奖励过他,这一回,他又向皇帝陛下建议了养鸭治蝗的事情,他在家乡一带试验过,说非常可行,朝廷本来也从古籍上找到了养鸭治蝗的记载,现在有人试验,立刻就让他进京,传授具体的方法。

现在朝廷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相当成功的养鸭治蝗的方略,已经做好在蝗灾区大量推广的准备了,这蝗虫的幼虫名为蝻,大家都见过,鸭子啊,专吃这个蝻虫,一只鸭子一天能吃好几斤的蝻虫。”

“哟,鸭子能吃蝻虫?”

郭登和一群老人们面面相觑,觉得相当新奇。

“对,鸭子吃蝻虫,吃得还多,而且啊,这吃了蝻虫长大的鸭子,肉质尤为鲜美,很受欢迎,现在皇帝陛下在宫廷里都吃这个吃蝻虫长大的鸭肉。”

村民们更加惊讶了。

“皇帝陛下也吃啊?”

“那可不,皇帝陛下的策略是这样的,关中大地一直都是蝗灾区,所以皇帝陛下会让各乡牵头负责组织民户养鸭,每家都养一些鸭子,来吃蝻虫,然后等蝻虫吃得差不多了,鸭子也长成了。

到时候一部分可以拿到城里面卖,乡里会给你们牵线搭桥,剩下的可以由关中和甘肃等地的驻军出资购买,驻军数量很多,得有好几十万,也好给军队补充肉食,一举多得,你们觉得如此这般可好?”

几个人互相看看,掰着手指算算,感觉这是好事,不是坏事儿。

“徐尚书,这鸭子,当真能吃掉蝻虫?”

“当真。”

“行!我同意!老李头,老张头,老王头,你们呢?”

郭登又看了看其他几个说得上话的老农。

老农们互相看看,都笑了。

“大秦的官没骗过咱们,咱们相信,养!”

老农们就答应了。

然后郭登又问了。

“徐尚书,这鸭子咱们自然养,不过养多少合适啊?”

徐光启笑道:“朝廷早就给你们算好了,这蝗虫啊,产卵极多,繁殖极快,鸭子少了,真的吃不完,所以朝廷算了算,按每百亩地十只鸭子来养,也就是每十亩地养一只鸭子,郭会长,你家多少亩地?”

“二百四十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