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真不好说,就明后期那朝廷上下贪污成风的模样,能有三成被用在实处就很好了。
万历时期,皇帝一天能用掉十六两银子用来吃喝,后来逐步增多,到崇祯时,一天有二十多两银子,还仅仅只是皇帝一人,不算其他皇家贵族,太后妃嫔之类的。
真要算起来,那时候皇家一天用在吃上的怕是不会少于五百两银子。
大秦定鼎,分设御膳房,把皇族饮食从光禄寺的名义负责上也给剥夺了,彻底不和光禄寺玩,之后对原明各大宫内的人员进行清洗。
立国之前,内侍宫女就被沈一贯刷了一批,内廷大清洗之后,又被刷了一批。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五百多内侍和五百多宫女,后来宫中又招募了一批宫女,现在宫中内侍五百多,宫女八百多,加在一起也才一千三百多人,都在内廷系统内的专门食堂吃饭。
皇族人数少,又不在光禄寺吃饭,去光禄寺吃饭的主力人员就成为外廷内廷的官员了,还有新增加的调查司和审计司两司官员数百人。
光禄寺的存在感被大大的削弱了,外廷每月所耗在吃上面的费用较之万历二十五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八十。
内廷也一样,隆武元年四月到八月这五个月间,内廷平均每月在吃饭上的花销不过两千两。
两千多人的内廷,每日不过六十多两银子,比之万历二十五年同时期宫廷内关于吃的支出足足减少了六分之五。
一千零八十九 节俭的御膳
宫内支出的银两不仅仅是这些,不仅仅是吃,还有其他方面。
传闻明代内宫宫女和妃嫔们每月脂粉钱就要四十万两,这大抵是个虚数,但是也不好说差多少,女人爱美,为了吸引皇帝临幸,这脂粉钱衣料钱首饰钱要是真的花起来,也是蛮吓人的。
所以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的一些需要采购的部门身上。
被审计司加上了一道审计门槛之后,很多事情都暴露出来了,暴露的一览无遗,看上去触目惊心。
明明没有什么需要照顾的人,但是内廷开支明显不正常,萧如薰立刻派人去查,一查就查出来一大堆犯事的宫人。
他们以为今朝和前明一样有油水可贪,最初的恐慌之后,一切照旧。
结果最多的时候一个月之内被斩掉的管采办的内廷宫人足足有六十人。
而那之后,经过大清洗之后的内廷,经统计,隆武元年四月到八月间的内廷衣、用支出比万历二十五年同时期的记载减少了百分之九十一。
萧如薰深感明宫内恶习之多,内外勾结在采办银子上动手脚之多,对此深恶痛绝,一方面略微提高了宫人的月钱和生活水平,一方面加大对他们的限制。
之前那批犯事的明宫旧人纷纷被处置。
女官犯事严重的直接杀掉,犯事轻的赶出去,没犯事的定下规矩,年龄超过二十三岁的迁出宫,给一笔银子回家,许嫁娶。
犯事的内侍宦官则被发配到萧如薰接收的朱翊钧的各地矿场里做苦工。
然后对民间招募身家清白的人进宫服务,接着派相关人员从头进行教育,然后分配到各宫进行服务,加大监察力度。
在萧如薰的这一波内外廷大清洗之下,宫内宫外的各项费用消耗大大降低,明廷旧制尽皆革新,消耗方面最少的也降低了百分之七十,回到了正常水准。
萧如薰自己皇家的吃穿用度更是全用内帑,不走国库的账目,给目前并不宽裕的政府财政减少了很大的压力。
为此,财政部尚书叶向高亲自到宫里面向萧如薰谢恩。
大清洗之后,光禄寺做饭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得到了在里面吃饭的官员们的高度赞扬,觉得好吃了许多,要是维持下去,那前明京师四大不靠谱中的“光禄寺茶汤”就能拿掉了。
而御膳房则是从各地选拔有名的厨子入宫服务,当时李胜派出一百多个内侍少监奔赴各地为皇帝选拔合适的厨子,然后选出来三十个厨子进入御膳房,做五年,每人每月给二两银子的月钱。
御膳房平常只对太上皇、皇帝本人,皇后,皇太子和长公主进行服务,不过也有例外。
要是皇帝召大臣入宫商谈政务很长时间,留大臣吃饭也正常,皇帝突然想加餐也要他们服务,他们需要时刻准备着。
而萧如薰给御膳房的支出额度也不高,菜单食谱都是从这些厨子自己报上来的拿手好菜里面挑出来的。
平常只允许做普通的食物,那些名贵食材制作的大餐则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被允许制作的。
饶是如此,名厨就是名厨,做出来的菜也很好吃。
早上萧如薰就喜欢吃点简单的清粥小菜和包子烧卖,或者是水煎饺水煎包,水煮蛋或者是豆浆牛乳,连带着一家子也就这样吃,耗费很低。
中午吃的丰盛一点,烧鸡烧鹅烧驴肉,炒羊肉,还有鲜鱼和虾,加上一些蔬菜和米饭。
晚上吃的清淡一点,还会吃一点补品。
皇后那儿现在吃太医专门吩咐的养胎餐,太上皇那儿也吃适合老人的养生餐,食材都不算太贵,是李胜专门吩咐可靠的人去采购的,审计司专人负责检验审查。
振邦跟着萧如薰吃,盈盈和太上皇一起吃,以皇家之尊荣,五人加在一起每日耗费不过五两银子,都觉得吃得很好。
明帝那一日一人十六两银子的消耗在萧如薰看来也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还不算明太子皇后太后各宫嫔妃自己所耗食物费用。
但是对他人来说就不是那样,现在他们知道宫内花费大大减少,但是吃的却比以往还要好一些,味道也是,种类也是,而得知皇家一日吃饭不过五两银子,他们纷纷感觉十分惊奇。
时间一长,宫里面人都说皇帝实在是太节俭了,吃得那么简单,一些上了年纪还留在宫中的老宫人则每每回想起当年万历皇帝甚至是隆庆皇帝吃饭的时候那种场面,想起当年后宫嫔妃们吃饭的样子,都觉得难怪大秦能得天下。
皇家如此节俭,光禄寺也不敢铺张,群臣知道皇帝素来喜欢节俭,不管真心还是假意,都对自己进行约束和节制。
不过萧如薰对入宫商谈政务的大臣还是很够意思的,时间长了就留下来赏给御膳房的饭食吃,管好管饱,反正每日也有结余,多几个人吃饭并不在话下。
王锡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