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7 章(1 / 1)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了荆州军大概早已经做好了准备,早就在等待自己发动强攻。如果自己真的那么做了,只怕姑孰就是他丧命之地!

“孝儿不要担心,为父自有主见!”

苏峻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扶起了儿子,脸上不再有以往的严厉,反而隐有几分温情。他示意儿子安坐下来,自己则返回书案前挥笔疾书。片刻后一封书信写就,他吹干墨迹后将之递给儿子,闻言道:“江东这里战事胶着,你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稍后我会派军送你过江,持我书信前往拜见祖公,记得带上历阳城内你的姊妹幼弟。”

决定起兵之后,他已经准备好承受最惨重的代价,然而事到临头,仍是心存一份侥幸,希望能留一丝血脉。他对祖约也算有救命之恩,屡次出兵为其解难,如今已经不指望祖约南来与他并肩作战,但却希望对方能顾念旧谊,帮忙保全他的后人。

苏孝哪怕再迟钝,这会儿听到父亲此言也察觉到大事不妙,泪水已经忍不住涌出来:“父亲,难道真的没有转机?”

“擦干眼泪,休做妇人姿态!你父寒家出身,疆场搏杀转战南北,位达人臣之极!纵有失节,亦是权奸迫我!是生是死,都没有辱没先人。青史载我,美名恶名可以无憾!”

苏峻拍拍儿子肩膀,解下腰间那血迹斑斑的佩剑,继而便大笑起来:“我儿北上之后,坐望为父杀出一条血路!”

以往的谨慎警惕,那是担心事态转向恶劣,可是现在局势已经到了最危急之时,苏峻心中之彷徨警惕反而一扫而空。一如以往在北地,终日寝食难安,为了活命而搏杀,他又回到了当时的心态,抛开诸多杂念,只求一战!只求活命!

0359 严令

寂静许久的大桁南长干里,再次变得喧哗起来,只是这一份喧哗却不同于以往的苦中作乐、欣欣向荣,而是充满了破坏和毁灭。

曲折的道路,幽深的街巷,参差不齐的建筑,原本那种浓厚不乏充实的市井气息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被推倒的垣墙,坍塌的屋舍,以及将街道彻底堵死的街垒。无数攒动的戎装身影,在这因陋就简的战场上厮杀角逐,失败则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一道断墙上,两名叛军士卒敏捷的攀跃到墙头,其中一个手中环首刀还未劈下,下颌陡然被一根矛尖刺透!他抽搐着滚落下来,血花自两唇间喷出,像极了盛放到有几分壮烈的芍药花。

而他的同伴,另一名叛军士卒近乎本能的翻滚下来,枪刃似乎长了眼睛一般,准确地将矮身藏在断墙后的宿卫士兵钉死在土墙上。那飙射的血箭泼洒在墙壁上,还未及滑落,便被干燥的土墙吸收,墙面上则留下一副暗色的抽象图画。

矮墙下共有三名宿卫士卒藏匿在那里,大概是没有想到叛军反应如此敏捷,另外那两人呆呆看着同伴倚着断墙滑落下去,残留在墙面上那拖出的血痕触目惊心!然而在同伴还未躺到地面上,另一名宿卫捂着脸庞嚎叫起来。敌人长枪在抽出时顺势在他脸上划出一道深深血印,森白的槽牙直接在皮肉绽开的伤口内透露出来!

“狗贼!”

仅剩的那名宿卫目眦尽裂,抓起短矛往前方疾冲,然而因为惊惧紧张令得动作稍显僵硬。敌人身躯一矮,枪杆一抖便抽中他的脚踝,整个人滚地葫芦一般撞在了破损的砖石堆上。

就在这一瞬间,断墙另一面又有数名骁勇叛军士卒翻过墙头,左右观望寻找下一个对手,然而入眼的画面却让他们感觉深深的绝望:近百名强悍兵士在一名少年将军的率领下向此处扑来,仿佛一道激浪将这几人拍打在断墙上,当这激浪退下时,只剩下墙角杂乱横陈的尸体!

血水打湿了枪杆,变得滑腻无比,枪刃似乎被肋骨卡住,沈哲子咬牙抽了几次,才将长枪抽出来。随着枪刃离体,那尸体条件反射一般抽搐几次,然而就是这几次无力抽搐,又给尸体招来一轮攻击,臂膀被斩飞,咽喉被割裂,颅骨也被劈开,污血晕开了花白的脑浆!

结束了这一个地方的战斗,沈哲子又率领亲卫们转向另一条街巷。只有亲身加入到第一线的战斗中,沈哲子才明白了所谓的杀气究竟是个什么东西。那不是妄想者们以为的一呲牙一瞪眼便吓得对手魂飞魄散,而是渗入到骨子里的自信,一眼望过去便近乎本能的思考如何最有效率的干掉对方并且在第一时间得到答案。

天赋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难于衡量难于观测,人大凡精擅什么技艺,更多的还是善于总结的熟能生巧。沈哲子认真练过很长时间的枪法突刺,教导他的也都是技艺最高超的那一类人,但手感这种东西真的不是言语能够描述清楚。

这一枪刺出用力几许,如何避开骨架的阻力还能造成致命伤,这真的是需要实战的磨炼。战场厮杀讲究的是效率,杀的越多你就越安全,快节奏的博弈环境如果不能养成本能一般的快速取舍,那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傍晚时分,冲入城内进行巷战的叛军徐徐退去,而城内的宿卫们也退到几处地势重要的街垒后。一整天的高强度厮杀让人精疲力尽,负责守夜的宿卫们快速填充进各处街垒。退下来的宿卫当中伤员被快速送入安置在台城内的伤兵营中,又有大量神色惶恐不安的降卒俘虏们在宣阳门前的空旷处列阵等待整编。

此类高强度的战斗已经进行了四五日,客观来说宿卫的战斗力真的差,哪怕是在占据地利的巷战中,伤亡数仍要胜过进攻方。过往这几天时间里,已经有千数宿卫横尸在战场上。但实际上军力总量却未有明显的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沈哲子颁布的一项颇惹争议的军令:允许战阵招降,哪怕是一名小卒,只要能够招降到足够的部众,便授予相应的军职。

叛军之中有大量的宿卫存在,而宿卫绝大多数都是选拔丹阳良家子充任,有着相似的出身背景,这一项军令极大程度上刺激了宿卫们招降或是归降的热情,甚至不乏整部在战场上倒戈。

这一项军令弊病诸多,即便不考虑混入内应又或宿卫临阵纵敌冒功的情况,单单在法理上而言,沈哲子并没有资格这么做,宿卫将